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思想的研究开题报告_中职语文教学开题报告

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0-02-28 10:01: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心得体会】

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思想的研究开题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职语文教学开题报告”。

《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思想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1、是现实社会的需要。现实复杂的社会,是一个多元时代的社会,多元时代的社会就需要多能型的实用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思想,新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固守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吸收和利用其它文化思想,并不断发展和创新。

进入新世纪后,知识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和各种文化思想在中外之间、民族之间、地域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体系,很难有一种不受外来文化思想影响的独立文化的存在。文化的交流,已成为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基础。特别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强调终生学习,而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学习型社会,所以,每个人必须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学会学习,讲求实效。否则,就会被淘汰。

2、是职高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职高学生的现状是:语文基础差,底子薄,知识范围窄,对语文教师的传统教学毫无兴趣。课题组认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教师只有把他们从狭小的圈子中引出来,从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认识更广阔的知识,才能应对复杂的社会,解决社会中所遇到的难题。

3、是语文教师成长发展的需要。

有的语文教师把教学的着力点只放在仅有的4本语文教材上,从《教材》到《教参》,照本宣科,且还不到位。“宣教”时,不分文体,也不分文言文和现代文,一律按《教参》分层,划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的教学模式。若离开《教参》,就束手无策。课题组认为:要给学生广博的知识,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渗透“多元文化思想”,这对拓宽语文教师的知识视野,促进语文教师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二)、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把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地思考,做到“联系”与“思考”的紧密结合。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运用语言交际工具,适应社会,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无先例可循的问题。

2、促进语文教师的提升。

通过课题研究,要求语文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素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又要对“多元文化思想”进行恰如其分地渗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充分展示学生的优势智能,开发他们的弱势智能。

在课题研究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原则,把研究的对象放到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学生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说写和运用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课题界定。本课题研究的是: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古今中外的多元文化思想。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使语文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广泛。多元文化思想,就是指多民族、多群体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礼仪等多方面思想的综合体现。“渗透”,就是一种事物逐渐进入到其它方面。而本课题的渗透,即指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把青川民俗文化,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古诗词文化,中国礼仪文化,中国人文思想,西方人文思想渗入到职高的语文教学之中,让它逐渐浸润学生的心灵。本课题只涉及在职高语文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学工具,教学手段把这六种文化思想恰如其分的在相关的课文中得到相应的体现,以弥补教材的空间。从而在学生的心灵上,言行上逐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使他们去探索,去思考多元文化的客观存在,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三、目标、内容、措施、方法、步骤与预期效果。[一]、目标。

1、学生目标。

拓宽职高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范围,注重跨学科的吸收、渗透。使职高学生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认知社会,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2、教师目标。

拓宽语文教师的知识视野,促使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3、科研目标。

形成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古诗词文化、礼仪文化、人文思想的比较系统。采用比较法、测试法、统计分析法等教学手段,将多元文化思想渗透的成果编纂成册,以此指导青川职高的语文教学。

[二]、内容。

1、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青川民俗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青川锣鼓草文化,青川民歌文化,青川酒文化,青川婚姻文化。

2、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历史文化。

(1)、授先秦文学时,渗透各国变法,秦国统一的历史。(2)、授两汉文学时,渗透秦国灭亡和休养生息的历史。

(3)、授唐代文学时,渗透朋党之争,藩镇割据和大兴土木的历史。(4)、授宋代文学时,渗透宋王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卑躬屈膝,内忧外患的历史。

(5)、授元代文学时,渗透官府黑暗,冤案成风的历史。(6)、授清代文学时,渗透闭关自守和鸦片战争的历史。

(7)、授现当代文学时,渗透军阀混战,蒋家王朝的独裁统治和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历史。

3、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人文思想。(1)、中国著名作家思想的多元性;(2)、中国著名作家、作品的多元性;

(3)、中国著名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多元性。

4、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西方人文思想。(1)、渗透荣誉至上的思想;

(2)、渗透主张个人奋斗与命运抗争的思想;(3)、渗透注重理性思考的思想。

5、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古诗词文化。(1)、渗透情感教育与情感体验的思想;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3)、渗透救治天下的责任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坦荡磊落的胸怀和多姿多彩的审美情趣。

6、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礼仪文化。

(1)、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古今中外礼仪思想.(2)、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古今中外礼仪习俗.(3)、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古今中外礼仪行为。[三]、措施。

1、刘继贵老师负责组织研究在职高语文教学中“青川民俗文化”的渗透。以办“讲座”放影牒的形式,渗透“青川锣鼓草”非物质文化。

在讲《诗经》、《古诗十九首》和“唐诗”时,渗透青川的杂言体民歌和七言体民歌。以搜集法、比较法,针对教材内容,渗透青川的 “酒文化”。

在授莫泊桑的《项链》时,以比较法、讲述法渗透中国的“包办买卖”和“门当户对”的婚姻文化,同时,渗透青川婚姻习俗的“六礼”。即:(1)、许话;(2)、插毛香;(3)、作辑;(4)、报期;(5)、过礼;(6)、娶亲。通过对中外婚姻习俗的比对,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西方“金钱婚姻”和中国“包办买卖婚姻”的罪恶。

2、刘继贵老师负责组织研究在语文教学中“中国历史文化”的渗透。在讲授中国的古代作品和现当代作品时,以讲述法,讲座法,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渗透中国的历史文化。这对作品主题的把握,能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如:

在授《阿房宫赋》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杜牧为何要为二千年前已成焦土的“阿房宫”作赋。在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必须要先讲清“秦、赵”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授《殽之战》、《鸿门宴》、《过秦论》、《六国论》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在授《将进酒》时,渗透青川的酒文化;在授《雨霖铃·寒蝉凄切》时,要让学生了解一个才华横溢的柳永为何落到以“青楼”为家的地步?在授《沁园春·长沙》时,要让学生了解此词诞生的历史背景;在授《荷塘月色》时,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若不分文体,不分文言文和现代文,始终按《教参》分层,划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的教法,势必导致学生思想禁锢。

3、姚光荣老师负责组织研究在语文教学中“中国人文思想”的渗透。(1)、以“讲座”的形式,介绍中国人文思想的内涵及在职高语文课本中的具体体现。

(2)、语文课本中涉及的历史文选,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介绍作者所表现的人文思想及该种思想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如:《谏逐客疏》、《过秦论》、《六国论》中所表现的忠君思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现的爱民思想;《梦游天姥吟留别》、《赤壁赋》寄情山水,逍遥天地之间的明达无羁的豪放思想;现当代文选《我的空中楼阁》等作品,热爱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热门话题在文中的体现;《我的母亲》诚信、宽容、勤劳的文化现象在老舍作品中的体现。采用收集整理法,指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自制卡片;采用动手法,指导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检验学生对中国人文思想的了解、认识情况。结合具体篇目,设计相关讲座,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感想。

通过研究,使中国人文思想和哲学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

4、陈碧贵老师负责组织研究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西方人文思想”的渗透。以讲座法,比较法,文献法,搜集整理法,讨论法,利用职高语文课本、图书和网络技术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人文思想”。指导学生阅读指定的西方文学作品,并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撰写心得体会。如:

(1)在授《项链》、《警察与赞美诗》时,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分析、讨论西方人文思想中的“荣誉至上”的思想,并让学生结合现实社会中的“不重个人荣誉”的现象,写出心得体会。

(2)在授《项链》、《警察与赞美诗》时,引导学生了解、认识西方人文思想中的个人奋斗与命运抗争的思想,让学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体现这一思想的实例,然后制成卡片,随时备用。

(3)在授《威尼斯商人》时,围绕“一磅肉”与“一滴血”的较量,引导学生了解与认识西方人文思想中的“个人利益至高无上”和“注重理性思考”的思想。让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搜集整理“理性思考”与“感性思考”的资料,然后制作比较一览表。

通过研究,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

5、程步学老师负责组织研究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文化”的渗透。采用讲座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与情感体验;以历史文献法和比较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以搜集整理法,渗透救治天下的责任感。如:

(1)通过《关雎》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该诗达到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效果。让学生感悟到深刻细微而不失理性平和,感情热烈而不陷入难以自拔的情感体验。

(2)通过《兼葭》的教学,让学生明了思人,想人,忆人之情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受。

(3)通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宁苦以利人”的高尚情怀。进一步理解诗歌所体现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4)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让学生明了苏轼的旷达情怀。尽管失意,却并未失去信心,反映了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坦荡磊落的胸怀。

通过研究,使中国古典文化进一步得到发展,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6、黄正军老师负责组织研究在语文教学中 “礼仪文化”的 渗透。

采用对比法、讲座法,通过语文课本案例的讲授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对比,使学生获得礼仪知识,逐步养成好的礼仪行为;采用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寻,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礼仪知识,拓展礼仪视野;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身边人的言行;采用调查法,让学生调查青川民间的礼仪习俗,使青川健康的礼仪文化得到进一步宏扬。如:

(1)称呼的礼仪习俗,行坐的礼仪习俗,餐桌上的礼仪习俗,室内坐次及座位的礼仪习俗。

(2)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良好礼仪行为产生的原因。

(3)中国良好的礼仪文化在职高语文教材中有哪些体现。(4)授《鸿门宴》时,渗透“坐次”文化;授《赤壁之战》时,通过周瑜和孙权的对话,渗透传统的礼仪思想;授李密的《陈情表》时,渗透“百事孝为先“的孝道思想;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渗透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礼仪行为。

通过研究,使学生在中国传统礼仪的熏陶下茁壮成长,使优良的礼仪习俗世代传承。

[四]、方法与步骤。

(一)、方法。

1、调查法。

让学生调查当地的民风民俗,写出自己的体会。

2、搜集整理法。

(1)利用假期,搜集民间文化。

(2)通过网络查寻,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多元文化”的资料。

3、问卷法。

主讲老师要及时整理研究反馈的信息,改变教法。

4、测试法。

主讲老师在授完“子课题”后,要进行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5、动手法。

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自己设计作业,写体会,谈认识。

6、历史文献法。

以历史文献、影视资料为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7、比较法。

古今比较,中外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文化的异同,建立比较系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8、讲座法。

利用班团活动的时间,举办主题讲座。主要由学生结合课文和教师所传的“子课题”的理论谈认识。

9、反思法。

学生对“多元文化思想”的渗透,哪些地方已了解、认识,哪些地方还没有了解、认识,要进行反思。教师在渗透时,也要反思。哪些地方是成功的,哪些地方是失败的。通过反思,找出得失,以此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教师的教、研能力。

10、统计分析法。

这是对课题渗透的效果进行的评估和总结。

采用集体听课的方式把语文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思想”的成败,总结出来,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再实践,再总结,直至成功。

11、合作法。

本课题设五个研究小组,每组的成员,除各自负责的“子课题”外,还要参加每个“子课题”的研究和渗透。

(二)、步骤。第一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7月,准备阶段。宣传动员,建立机构。确定参研人员,培训参研人员。提交开题报告,选择“课题”,参加研究的人员各自确定“子课题”。每阶段的计划由王国兴老师撰写,总结由毛建勋老师撰写,《日志》、档案管理由李密老师负责。

第二阶段:2009年8月——2011年5月,为实施阶段。查寻、收集资料,提交实施方案。专家引领,分工合作,集体备课。

第三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为结题阶段。教师撰写论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提交结题报告,编纂文集,检查验收。

[五]、预期成果及呈现形式。

1、通过对“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思想”的课题研究,使职高学生初步了解多元文化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各方面的知识,养成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著的习惯,激发他们广泛地学习兴趣。以提高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感知社会,认知社会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呈现形式:

(1)调查材料;(2)查寻资料;(3)知识卡片;(4)影视资料;(5)参加活动的图片;(6)名句、名段的摘录;(7)心得体会;(8)读书笔记。

2、通过对“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思想”的研讨,促进职高语文教师加强学习,弥补知识空缺,提高教学和教研的能力。

呈现形式:

(1)计划;(2)查寻资料;(3)调查报告;(4)教案;(5)渗透方法一览表;(6)讲稿;(7)听课记录;(8)教学反思;(9)优质课证件;(10)读书笔记;(11)影视图片资料;(12)经验文章;(13)教学论文;(14)工作总结。

3、通过对“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思想”的研究,促使职高的校园文化丰富性多彩和职高学生的成长发展。

呈现形式:

(1)活动计划;(2)图片资料;(3)学生活动获奖证书;(4)学生作品展示:摘抄;书法;获奖作品。

4、形成多元文化思想的比较系统。

比较系统一览表:民俗文化比较一览表;中国人文思想比较一览表;中国古诗词文化比较一览表;中国礼仪文化比较一览表;西方人文思想比较一览表。

5、提供研究性报告。

6、编纂《文集》。

四、组织机构。

1、顾问委员会: 主任:

王锡安

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特级教师。副主任:

王志新 青川县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委员:

马德安 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

张国强 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文科研究室主任,广元市语文学会秘书长。徐胜碧

青川县教研室语文研究员 唐琼华

青川县教研室语文研究员

2、行政领导组: 组长: 王文勋

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副组长:

王厚德

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成员:

文排章

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王方云

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刘德智 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务处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刘继贵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本课题主研人。

程步学

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办公室主任,中学一级语文教师。黄正军

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招办主任,中学一级语文教师。刘

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后勤主任,中学一级教师。蒋正洪

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政教处主任,中学一级教师。程

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团委书记。

3、课题研究组: 组

长:

刘继贵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本课题主研人。副组长:

姚光荣

中学一级语文教师。成员:

陈碧贵

王国兴

赵明珍

唐映慧 何云科

马志荣

王长春

郭旭亮

毛建勋

执笔人:刘继贵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坪山实验学校《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1.美国、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学校德育内容方面,从整体上看是围绕公民教育进......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 开题报告

传统节日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开题报告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指导老师:(语文老师) 组长:组员:高二17班全体学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德育一直是国内外教育界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德育......

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肇庆市第七小学美术组一、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1.课题的界定新课程背景:《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

下载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思想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思想的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