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学数学教学反思”。
1.数学,人生的必修课
有了人类便有了数学,数学伴着人类, 数学伴着社会.数学发展了, 科技进步了,社会文明了.上至高科技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的发射角度、运行轨道,下至百姓生活如土地测量、房屋装修、利息计算、数据统计等均离不开数学;计算机的问世使数学广泛地为社会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特别是30年前创立的分形几何学,使数学更加接近大自然.数学伴着你和我,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人生必修课之一是数学,它不仅培养人们应该具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还培养人们应该具备的坚强意志和刻苦精神、实事求是的求真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思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曾说:“数学之所以比一切其它科学受到尊重,一个理由是因为他的命题是绝对可靠和无可争辩的,而其它的科学经常处于被新发现的事实推翻的危险,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反思。…...数学之所以有高声誉,另一个理由就是数学使得自然科学实现定理化,给予自然科学某种程度的可靠性。”杰出的数学家美籍匈牙利人冯·诺伊曼(1903~1957)也认为:“数学的发展与其它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根本上表明数学特点的事实,正是它和其它自然科学之间非常特殊的关系.”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工、商、医、农各界都在雇用数学专业人才,不是借重数学运算去寻求答案,而是借重他们在复杂错综的境遇中,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有助于最后决策.数学处处有概念,通过对概念内涵、外延扩大与缩小的反变关系的探讨,可以深刻认识和理解事物,并培养灵活多变的聚合与发散思维能力.数学处处有抽象,通过舍弃非本质属性抽取本质属性的认识方法,可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反之,掌握本质又能高屋建瓴、透彻分析具体现象,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数学处处有猜想,通过不同类型的推理活动形成一个合乎情理的猜想, 可以培养分析、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能力.数学处处有逻辑,通过“三段论”,可以培养思维条理、言必有据、以理服人的科学态度;通过“是与非”的逻辑判断,可以理解和掌握布尔(逻辑)代数的基本思想,将大量不同形态的实际问题,抽象、归纳、概括成具有相同本质的二元数学问题给于解决,由此体会数学的抽象、概括、广泛与超然的非凡.数学处处有分析,通过对所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层次和因素并分别给于讨论,进而得出结论,可以将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条理化、层次化、简单化、具体化,学会分解、剖析和洞察事物.数学处处有综合,通过探求研究对象各部分、方面、层次和因素之间的特征、联系与作用,加深对整体的认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分析综合”的往复过程,使认识愈加精细、深刻并螺旋式上升.数学处处有分类,通过对概念外延的明确划分与运用,培养不重不漏、缜密思维的严谨治学态度.数学处处有联系,事物不孤立.通过纵向多层次与横向多侧面的类比,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将静止的、孤立的、不变的事物置于系统之中,成为运动的、联系的、变化的东西,在系统的运动过程中,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主次关系及转化条件,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在观察与对比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会科学地归纳总结事物的客观规律.数学处处有转化,通过各种数学结构、数学运算之间的等价转化或者不等价转化,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是那么的和谐统一,或者又是那样的千差万别,在一定条件下进化、退化或异化.数学处处有辩证,运算与逆运算、近似与精确、有限与无限、必然与或然、微分与积分等等,数学是辩证思维的工具,也是培养辩证思维的土壤.数学处处有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查阅资料、筛选信息、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合作交流、见贤思齐,从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完善人格魅力.………….当代科普作家高士奇(1905~1988)曾经说过:“培养一个人才,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数学的思维是科学的也是辩证的,它善于将无关紧要的东西抛到一边,抓住最主要的因素与关系,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综合,经过合理的简化和抽象,把问题的实质用数学语言与符号准确地表述出来,使它更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一位科学家曾经表示过:一条定律如果没有数学证明是很难令人信服的.也正如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1862~1943)所说的那样:“数学使我们能够获得科学思维的更深入的洞察力,……,数学似乎就被请来在一切学问中起领导作用”.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科学的数学化,这正是数学的权威性.2.题海,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弊端
当前,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我国的数学教学很多是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深渊:处处题海战术,学生成了解题机器,教师输入什么样的“解题软件”,学生套解什么样的习题,所作的是模式辨别与机械模仿,所学的是考试法与证题术.为了得高分(追求升学率),不惜加班加点、见缝插针,对一种题目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还美其名曰:“熟能生巧”),搞得大部分学生疲惫不堪、兴趣索然.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1910~1985)所指出的:“做习题是必要的,但是一辈子做习题而无创新又有什么意思呢?”其结果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概念缺乏深层次的透彻理解和自如灵活的迁移旁通,更谈不上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即使考入高校,也是“江郎才尽”无所作为.这种畸形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异化,它极大地阻碍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题海战术有没有效?说它没效是不公平的,题海战术对考试确实有效,但它是低效率的.由于重“量”不重“质”,将“大运动量”简单地移植于数学教学是违背教学科学规律的,它把教育变成训练,不仅浪费时间和财力,也在误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方向,更是严重地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扭曲学生的个性.特别地,由于某些领导的外行,大搞题海战术的教师或学校不是从事教育,而是呕心沥血地制造大批“考试机器”,明明坑害学生,不但不受批评与制止,反而备受赞赏、成为效仿的榜样;一些媒体也为此大肆宣传,树为学习的“教育典范”.实在是令人痛心与悲哀!
举办“奥数”的初衷是培养和选拔数学爱好者,结果却演变为功利行为,成了进入重点初中、高中或大学的优惠券,也成为某些教师的发财途径及由此而生的“教育产业大军”.逼得家长花钱不菲,让孩子参加那些多数是“符号游戏”(有的题连国际知名的数学大师都不能立马找到解题钥匙)、不负责任的“奥数班”.在那里,不是培养夯实基础、踏实努力、刻苦勤奋的学风,而是利用所谓“技巧”训练“偷奸耍滑”的轻浮品质,严重摧残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如小学奥数,有的无非是初中或高中数学知识的下放,让学生去“开阔”视野、“拓展”知识,而且讲的不准确甚至有错误还影响今后的数学学习.正如某位特级教师所说:“学奥数不如去种树”是不无道理的.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30多年前(78年),徐迟的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振奋人心、曾经鼓舞国人向科学进军,但也让我们误认为中国数学世界领先而盲目自大.直至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曾经囊括菲尔兹、沃尔夫、克劳福三项顶级大奖的数学家丘成桐(1949~)先生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数学还需要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才有可能赶上世界水平.”振聋发聩的讲演使我们恍然!…….“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话科学家钱学森(1911~2009)生前曾给温家宝总理讲过五六遍;同段时间,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任继愈(1916~2009)老先生也在给温总理的信中曾尖锐地指出,他对我国教育的现状有一种危机感.大师的话一针见血、语重心长又令人心痛、心焦,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毁才?还是育才?这是每所学校、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当然,毁才和育才不是主观愿望所决定的,没有一位教师、一所学校不想育才,然而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有限与陈旧、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浮躁与功利,客观上完全可能做了负功.我们知道,育才周期长、成才因素多,客观毁才的责任由谁来承担?有谁去评判与追究?应该严肃地提到教育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教学反思《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反思》。
3.关键,提高教师的素质
学习论指出:“在帮助学习者理解、依据学习者的理解开展教学、纠正他们的错误概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学习者和与之交往方面,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钱学森生前念念不忘1923~1929在北京师大附中上学时,傅种孙(1898~1962)先生讲几何的情景而受益匪浅.傅先生曾是北师大数学系主任、副校长、数学教育大家.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学而优则师”已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共识并由此得到实惠.然而,我们的教师是“学而优”么?尤其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少有高材生去报考师范,虽然近几年我国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有所提高,但认识的惯性仍在运行着.结果造成大批教师先天不足,倘若当教师后仍不努力、不刻苦钻研教材,仅把教书当做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孜孜以求的事业,那么,误人子弟怕是避免不了的了.更有甚者,在金钱的诱惑下,一些教师课堂上不认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课下让学生到自己家中去有偿补课,为了“避嫌”,竟然互相介绍本班同学到他班任课教师家中进行有偿补课,搞家教的劲头比投入教研的精力高得多,如此这般不能静心研究教材谈何教学质量?还有的自我标榜自我吹嘘:什么“押题大王”、“提分指南”,什么中、高考“母题”、“真题渊源”等等,出版社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此也是推波助澜、蛊惑人心,引诱家长和学生掏出腰包,……,难道这不是亵渎教师职业、亵渎教育事业么?哲学大师熊十力(1885~1968)先生的谆谆教诲:“做学问就要立志做第一流的学者,要像上战场一样,义无反顾,富贵利禄不能动其心,艰难挫折不能乱其气。”应该成为我们格物致知的座右铭.有人说,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此言未免偏颇,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不无道理的.前苏联学者曾经研究并得出这样的见解:“如果教师有很高的创造才能,那么有才华的学生能够取得较好成绩,可是创造才能低的学生,一般成绩都很差.如果教师自己处在‘创造才能标尺’的下端,许多课堂活动是重记忆轻理解,对学生的考察也侧重于具体传授的事实知识的记忆,那么迁移能力低的学生成绩就比较好,而肯动脑筋喜欢求异思维的学生往往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有时还会被埋没.”可见,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成才是何等的相关及重要啊!一位教师的所作所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短期还是长期,能否对他一生的发展有益是应该经常反省和自责的,教师任重道远正在于此.教师职业来不得懈怠,更来不得信口开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师大校训),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才能摆脱“文人相轻”的陋习,真正做到克明峻德、淡泊名利、戒骄戒躁、严谨治学、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地去完成本职工作,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培养拔尖创新的杰出人才.当今的世界是人才的竞争,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落后的课程内容需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需要更新,先进的教育技术需要引用,……,但这都不是教改的关键,教改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因为教师是学校的支柱,名师是学校的灵魂.只有迅速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教师的道德与学术水准),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造就大批具有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具有会研究、敢创新、穷理尽微、见贤思齐的高素质教师,才能做到与时俱进、真正实现科教兴国.中科院工程院士徐匡迪(1937~)说得好:“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想,如果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能够把数学教育作为事业去不断追求,作为科学去努力探索,作为艺术去反复锤炼,那么,我国的数学教育必能去掉浮躁、摒弃功利、健康发展,成为知识应用、传播和创新的主阵地,在培养人才和提高全民素质方面发挥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学数学教学反思中学数学教学反思中学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工作,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展......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中学数学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中学数学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数学教学......
中学数学教研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做出的分析与总结。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经常写些教学反思,能不......
中学数学优质教学反思山东省中学数学优秀课评比的观摩活动于4月18号至4月20号在德州市五中和德州市九中举行。我很荣幸的参加了这次的观摩活动,在这次的观摩中我一共听了2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