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师 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钢琴教师教学反思”。
《钢琴教师》读后感
小说的开头是这样的:埃里卡•科胡特是个快到40岁的中年未婚女子,出生在维也纳一个小市民的家庭,父亲因患精神病,被母亲和女儿送进精神病院,并在那里死去。家里就只剩下母女2人,睡在1张床上,成为1个共生体。她从小就受到母亲严格的管束,一直生活在母亲的羽翼下,与外界几乎隔绝。本来埃里卡完全可以成为一位淑女(小家碧玉),但她那具有很强虚荣心的母亲则一心盼望女儿成为一流钢琴家,进而能跻身上流社会。从小就让她学习各种乐器,她的全部童年时光都是在母亲的监督下练习弹钢琴。埃里卡被“囚禁”在母亲身边,不能和外界接触,只能一心练琴。年龄上已经进入成人期的埃里卡仍然时时处在母亲的严密监视下,青春期成了“禁猎期”,不能穿漂亮的服装,想要1双高跟鞋都不行。
埃里卡在母亲的折磨之下,35岁的埃里卡就成了一位钢琴教授,她用母亲折磨她的方式折磨学钢琴的学生,试图让他们成为莫扎特。实际上她已经成了一个丧失爱的能力,无法跟人相处,自以为是的人。她只认可高尚的音乐,她鄙视肉体生活。她痛恨自己的肉体,别人的肉体就更不用说了。只要一离开钢琴和音乐,她就成了一个充满复仇心理的人。她疯狂地折磨自己、报复他人。于是她采用了一种“受虐狂”的独特形式来应对,就像她用刀片割自己一样。不同的是,现在的“刀片”变成了外物,或者外物被她想象成了刀片。她在疼痛中获得快感。她已经完全没有能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更美有爱的能力。她的内心因长期的压抑经受了极大的扭曲。但埃里卡的学生克雷默尔的出现打破了母女之间死一般沉寂刻板的幽闭生活。克雷默尔热烈地追求自己的女钢琴教师,但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
可怕的情爱陷阱:母亲固执而变态地从他手中抢夺埃里卡,埃里卡在对待情欲上表现出受虐狂的疯狂举动。最终克雷默尔选择了逃离。
我们从书中看到了她是怎样地被压抑、怎样地被扭曲、又怎样地走向变态、病态、最终成为令人惊惧的角色。当然造成这一切结果的,除了社会强权压制、摧残的原因之外,还有她自身的原因。“爱”、“爱的能力”、“行动能力”,就这样在音乐教育和“爱”的教育中被毁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表现的却是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小说的作者将她的主人公埃里卡塑造成了一个极其复杂暧昧的形象:时而是淑女,时而是荡妇;时而理性,时而疯狂;时而温柔,时而残暴;不但折磨别人,更折磨自己;在奉献自己的同时要将自己和别人毁掉。埃里卡的性格就是属于人格变态的范畴。产生这种变态人格的根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压抑,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身份和性别等级的错乱和对抗。
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1946年生于奥地利一个有捷克犹太血统的家庭。自幼开始学习钢琴,后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1964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70年代初,辗转柏林、罗马......
钢琴教师1200字读后感作文《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的代表作。耶利内克,是2004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她一向注重观察人性。而在这篇小说中,她把对人性的观察更是发挥到了极致,运用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10篇钢琴教师1200字读后感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一本书籍或文章之后,对其中的内容、情感、思想等进行反思和表达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加深对作者意图的把握,同时也是读者与作者沟通......
读后感是对作者思想和写作技巧的评价和思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可以先回顾和总结整个故事的情节和主要内容,提炼出自己的核心观点。其次,我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