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_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0-02-27 16:29: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心得体会】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在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及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教育改革系统工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比如“教学目标”这一老话题在今天又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和研究之处:有人说新课程提倡开放性教学,不应该有什么具体的目标;有人说课堂教学应该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生成,不应该强调教学目标,而应该提倡非预设性教学;有人把新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一一对应;还有人认为没有目标的教学杂乱无序,还是过去的“目标教学”最好;也有人觉得,最有效果、最容易把握的还是“一课一得”。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观点使得教师们在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上感到无所适从,这些问题和误区制约、阻碍了课程改革的进行,很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

一、“双基”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叶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目前一线老师的困惑是新教材是按照三维目标设计的,一堂语文课怎样进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整合是

难以把握的。一是因为在教学中受教学内容的约束,有时教学目标偏重于知识教学,有时教学实践中强调过程与方法,有时教学侧重于情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面对不同的教材有时难以取舍。二是一些老教师由于长期的教学模式和固有的观念,在教学中仍然以“双基”为主,侧重于知识与能力的传授,过程与方法是走过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标签。另外一些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接受新理念快,在教学中强调课堂气氛,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但又忽视了“双基”的落实,课堂的形式多样化了,但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上却忽视了。三是新教材编写者一味强调“习得”过程,在教材编写时淡化了具体的“双基”知识内容,结果是一线语文教学实践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喜好去处理“双基”知识,使语文教学的无边界泛化,教学过程的空泛化、形式化、一些语文课看似热热闹闹,却无多少实际效果,甚至异化成了科学课、政治课。一些语文课在字词上转来转去,亲近语言的同时却忽视了其他教学内容的落实,离真正品出味来还存在较大差距。不由让人生发疑惑:语文课程究竟姓什么?

其实,能力是内化了的知识的综合体现,素质是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和升华。新课程的本义是改变不合适宜的知识教学或一味只知教知识不育人的现状,而不是淡化或弱化知识,它追求的是更新、更实、更有用的知识。①

二、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知

识通过教师有意义、有目的的传授,比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它花的时间远远要少的多,尤其是出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以他们的知识积淀去从事一切发现式学习是不切合实际的。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针对课堂教学“满堂灌”之风而提倡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地位茫然迷惑无所适从,出现了以下的困惑:一是课堂到底谁是主体。如果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当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如果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符合“自主.合作.探究”,但是又变成放羊式教学难以掌控。二是是否每一堂课都要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去操作,结果会怎样?因为有的课,学生没有能力去自主合作探究,必须要老师的指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如果是一些浅层次简单的问题,没有思维的多元化与发散性,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与精力去为了形式而形式,这样是劳而无功的。

三、文本观与课程资源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今天,我们提倡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新课改理念的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一是为了体现新的课程资源观,结果文本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冲击和冷落,教师忽

视或轻视对文本的解读,过多的迁移补充课外知识,偏离文本。二是强调学生的个性解读,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以“创新”为名,出现了种种游离于文本的众多说法,偏离了课改的精神。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从文本观到课程资源观的进化,是新课标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两个价值取向上的飞跃,它打破了学科本位的界限,避免“教死书,教书死”的弊端,强调语文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但前提必须是以语文文本为根本,以其它课程资源为辅的观念。

四、继承与创新

在语文新课改的继承与创新的认识上,存在以下观点:一是认为中国几千年的语文教学,没有这个新观念,那个新方法,不同样涌现了屈原、李白、杜甫等大文豪,寻找借口拒绝新课标的学习和实践。二是部分语文老师认为,只要高考不改革,什么改革都是空话,唯高考是尊,消极对付新课改的学习和实践。三是一些思想比较激进的年青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除旧布新,学习理论不能领会实质,教学追求形式上翻新。这些都不是新课改的精神。马克思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是从个性中概括出来的。新课改、新理念、新方法等,继承和借鉴是他们的共性,而创新是他们的个性,他们统一于辩证的过程中。但是“继承和借鉴绝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绝不能替代的。”②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就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按照教学规律来

选择和制定最好的教学方案,从而进行有效地教学。因此,坚持课程改革思想不动摇的坚定性,深刻认识课程改革战略意义的重要性,正确估量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的艰巨性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应该确立的正确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出现的新问题,寻找教学实践的规律性,不断地积累语文新课改的实践经验,丰富、发展和完善语文新课改的科学理论,从而推动新世纪的语文课程改革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推动我国的语文教学的改革不断地向前发展。

注释:

【1】黄建国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冷”思考 [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1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862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永州五中王婷【摘要】新课标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

绘本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反思

绘本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反思 郭碧蓉钟泽洲在绘本教学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常常存在着较多 的困惑,而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建构绘本实践理论,以 突破在小班教学绘本中产生的困惑,并进行......

思想品德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现在思想品德新教材整合自然,融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于一体,以学生成长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支撑,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困惑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一、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哪个更重要?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课堂上,有时学生会把老师的预设内容引走,这时教师该如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近年来由于中考题型创新和改革出现了英语写作题,且所占分数比值较高,因此英语教学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写作指导的教学。这一问题既令相当多的学生头......

下载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