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走一步教学设计”。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灼、扒、趴、酷热、惊慌失措”等词语。
2、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3.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过程与方法:自主(完成导学案)合作 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二.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故事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小时候经历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1、掌握“灼、扒、趴、酷热、惊慌失措”等词语。
2、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3.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灼 扒 趴 酷热 厌倦 附和 突兀 怦怦 嘲笑 晕眩
哭泣 呻吟 恍惚 暮色 安慰 凌乱 惊讶 畏惧 抽噎
参差不齐 哄堂大笑 惊慌失措
2.臭椿 滑稽 嘘声 模糊 闪烁 岩脊 挪动 小心翼翼 抽噎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附和:随着别人说或做。突兀:高耸的。
晕眩:感觉本身或周围的东西在旋转。呻吟:病痛时的低哼声。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凌乱:杂乱而无条理。
参差不齐:长短、高地、大小很不一致。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惊慌失措: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1、不出声;
2、不动唇;
3、不指读;
4、不回读。课表要求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大约4分钟读完。还要圈点勾画出重要的信息哟!
1.抢答题:一共12个题 2.你能一句话概述故事内容吗?
(文章叙述了“我”在悬崖上遇险,脱险的经历,并由此悟出了经验。)3.复述故事
时间:七月里一个酷热的日子
地点:美国费城的一个悬崖
人物:“我”,5个男孩,父亲
事件
(1-5)起因 游戏玩厌
去爬悬崖(6-16)经过 中途被弃
进退两难结果(17-28)结果 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29)启示 走一步
再走一步 4.小组合作:
1、同桌为一组复述故事
2、注意口语交际的礼节:说话时做到声音适中;清楚、明白;要倾听对方的发言;交流时要注视着对方。
5.用两个字填空,概括故事情节:()险——((五)品味心理成长历程 1.知识链接
心理描写及作用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 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文章 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险
心理描写的作用: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2.“我”遇险时心理变化的过程。(1)、犹豫不决 满头大汗 浑身发抖(2)、晕眩 哭泣
(3)、神情恍惚 害怕和疲劳 3.我”爬下悬崖时心理变化的过程。
1最初:毫无信心 我不行 我会掉下去 我会摔死的 2继而:信心萌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3随后:信心大增再一次,我做到了
4最后:巨大的成就感 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结合朗读指导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六)语言赏析
文中冒险、脱险部分的一个“哭泣”、一个“抽噎”(16段和28段中)是否一样?
(不一样。表面都是哭泣,其实截然不同: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你觉得好有哪句话写得好?跟同学分享一下!
(七)多角度阅读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谈自己画蛋的体会,他说:“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另一则材料。我国宋代伟大诗人苏轼也谈过类似的体会,他仔细观察过庐山,然后作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无论绘画还是观景,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这样,才能发现事物、景物的不同特点,画画,才能画出新意;观景,才能观出新意。对一些意蕴丰富的文章也应如此,应从多个方面去想,读得有创意,提高阅读质量。探究课文,从不同角度阅读课文,从中获得新的启示:
提示:1.“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怎么做的?你赞同爸爸的做法吗?
2.“我”遇到危险时,5个孩子表现不一样,你怎么看?
3.文中说妈妈警告我不能冒险,但他还是爬悬崖了,你觉得他这么做对么?
(1.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经受历练,增长勇气和才干。
2.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应该嘲笑,冷漠对待,要想办法帮助朋友脱离困境。
3.当我们贸然行事时,应该想想父母的告诫,三思而行。)教师小结:
多角度阅读是这堂课学习的重点。以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学着
运用它,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读出文章的新意,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拓展我们的思维空间。
(八)总结写作特点 1.选材典型,以小见大 2.记叙周密,巧设伏笔.善用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九)拓展延伸:山本田一的智慧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日本选手山本田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所有的人都迷惑不解,直到十年后,他在自传中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示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十)直击困难
你现在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克服这个困难的办法了吗? 教师适时总结结束本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
一、创境导入请两位同学按照老师手中卡片上的词做出动作,让其他同学仔细观察:“高兴”“悲伤”“久别重逢”。生高兴的表现:第一位同学微笑,第二位同学大笑。生悲伤的表现:第一位......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3......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