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8 08:11:0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2、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寓理于事、文字浅显、故事性强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自己小时候爬悬崖历险一事的叙述,告诉读者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阅读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对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如何对待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情分析:由于生活阅历和阅读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读课文的最大问题可能出现在对“我”恐惧心理的漠视,对“我”面临的困难的小视,对克服困难过程的忽视。他们可能会因为“我”的伙伴们轻而易举地爬上悬崖而忽视了“我”的具体情况,产生“这么点困难都克服不了”等想法。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在阅读、想像、整合中让学生充分体悟。学法指导: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查阅作者相关资料 查阅有关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及故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 明确:

1、他就是作者莫顿•亨特,刚开始他非常怕死,但是他自己改变了想法,认为自己现在在英国沃顿空军基地起飞,只要飞起来就行。第二步飞二十分钟就可以轻松到达荷兰,第三步不用多想就可以飞到德国,终于完成了任务,成了孤胆英雄。

2、他所采用的方法就跟课文题目一样,采用了走一步,再走一步,把大困难变成小困难,逐一克服,终于取得成功。

二、整体感知:学生先默读文章(小组内部完成以下问题)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训诫 迂回 凝视 啜泣 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2、组织学生复述课文

(大屏幕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复述抢答:(采取小组加分的奖励方式)

A、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B、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C、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D、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先小组交流,后大班交流)。

三、合作探究: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思考下面的问题。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我”是怎样一个孩子,与别的孩子的有什么不同

(“希望自己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瘦骨嶙峋”,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健康强壮)。

2、是“我”当时的处境,有没有人帮助“我”,鼓励“我”?这对“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无助,孤身一人,其他小朋友不但丢下“我”走了,还嘲笑“我”;这无疑增加了困难对“我”的心理压力,“我”会很难过,很伤心,也会更加害怕)。

3、找找描写“我”爬悬崖时心理感受的词句

(“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

4、朗读第四段,思考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学生朗读课文后,在小组讨论。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四、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不听母亲告诫,在外冒险,陷入困境,你父亲会……”

[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当堂检测

进入情境,想像作文:假设自己是故事中“我”的一个小伙伴,以《当同伴陷入困境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反馈矫正

1.变换角度复述故事。要求:尽量运用文中形象生动的语言;随着叙述人的变换,叙述的内容要重新整合,有所创造。

①从内德的角度(以内德为第一人称)来叙述事情的起因

②从杰利的角度(以杰利为第一人称)来叙述莫顿爬悬崖陷入困境的经过 ③从父亲的角度(以父亲为第一人称)来叙述莫顿爬下悬崖,摆脱困境的经过

2.“我”是靠什么从悬崖上下来的?“我”这次成功的感觉怎样?它对“我”的影响是什么?

典型习题

搜集并摘录三、五条对待困难的名言佳句,在班级交流。学习资源链接:

1、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有关困难的名言

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认识自我。

——希尔蒂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不认识痛苦,就不是一条好汉。

——雨 果

困难是一个严厉的导师。

——贝 克

困难产生于克服困难的努力中。

——斯迈尔斯

忧患激发天才。

——霍勒斯

对你有帮助的东西,并不都是唾手可得的。

——弗格森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拿破仑

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俾斯麦

凡事在成熟之前,都是有苦味的。

——赛勒斯

第2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故事: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位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他就是…… 引出作者介绍

二、作者介绍

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整体感知——读一读

1、默读技巧:

不动笔墨不看书(眼到、口到、心到)

快速(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默读要求:

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文六要素”

2、抢答竞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概括的能力

(1)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2)故事发生在哪个月份?(3)爬悬崖的是谁?(4)故事的起因?(5)爬悬崖经历了什么?(6)爬悬崖的结果是什么?(7)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四、深入解析——想一想

1、请同学们将课文按“遇险”、“脱险”分成两大部分

2、找出“遇险”、“脱险”过程中“我”的行为表现和当时的心理描写,揣摩当时“我”的心里变化

(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

(满头大汗、浑身发抖)爬→(心怦怦跳动)扒、踩→(缓缓)爬→贴近里侧→(紧紧)扒 犹豫————————————————————————吓坏了——————--------→(偷偷)抓→紧贴→趴→一动也不动 ——————晕眩——————神情恍惚

在“我”爬悬崖的过程中,我已是吃力,恐惧胆怯了,而小伙伴们不仅嘲笑我,弃我而去,你怎么理解孩子们的行为,如果你是五个孩子之一,你会怎么做?

(慢慢)挪动→一次一步→踩→扑

(哭、吼叫)恐惧——一步一步自信——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3、感悟一点启示

文中“我”通过悬崖遇险、脱险的经历,得到了什么启示?从文中找一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议一议(人物形象分析)

1、在我整个 “脱险”的过程中,你觉得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提示:父亲怎样帮我脱险、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为什么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

2、你怎么评价我的好伙伴“杰里”?

六、改写文章最后一段,多角度解读文本

学生共同交流,文章的主旨是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化大为小,一步一步去克服,最终就能战胜困难。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理解呢 提示:父爱 父亲的教子方法 友谊

勇于迈出第一步

……

反思:学生生活体验不足,思考探讨人生经验容易流于形式。

第3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的能力。2.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3.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教学重难点】: 1.在细节描写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思想感情。

2.感悟人生哲理指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挫折。【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这篇课文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困难。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且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不同,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这篇文章的内容浅显,学生易读懂,对文章主旨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瘦弱的,不自信的少年被困悬崖,最终在父亲的鼓励下脱险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很强,内容也很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所蕴含的哲理——将困难化整为零,战而胜之又颇具启发意义,因而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学情分析】

作为一篇讲读课文,教会学生读书,即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最重要的。面对初中学习生活的学生,他们喜欢读带有故事情节的故事,喜欢谈论,喜欢说自己的故事。难点是对于一件事或一个活动中蕴含街道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同攻难关,为师生共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故事的情节,掌握记叙的要素。

2.通过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变化的思想感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刚开始初中学习,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方法都将有较大的变化。为使新生尽快适应语文学习,教师应着力开创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和组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条清楚地复述课文。

2.领悟本文蕴含的生活哲理。

3、激励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领悟本文蕴含的生活哲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1.能用自己的话条理清楚地复述课文;

2.领悟本文蕴含的生活哲理。

相信同学们只要肯自学,会自学,一定能顺利达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师:首先请几们同学轮流朗读课文,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吐字最清楚。其余同学仔细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玉溪七中 白莹洁

【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本单元的关键词是“人生”。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瘦弱的,不自信的少年被困悬崖,最终在父亲的鼓励下脱险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很强,内容也很贴近七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所蕴含的哲理——将困难化整为零,战而胜之又颇具启发意义,因而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积累生字词,勾画关键词句,复述故事情节。

2、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多角度探究阅读

学习目标

1.尝试探究性、多角度阅读理解。(重点)

2.感受父爱,获得有益的生活启示。

3、锻炼学生组织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点拨讨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一个人生哲理,下面我们借助这首诗,再次体会一下这个哲理。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

板书: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走进文本,多角度阅读

1、默读课文脱险部分,想一想在征服悬崖“脱险”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可圈画出表现心理变化的对话和字词。

(起初,我毫无信心,走了一小步,我顿时有了信心,再走一步,我信心大增,最后,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我第一次意识到,体弱多病的我,原来还有如此大的潜力。我收获了人生第一笔精神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洛阳市宜阳县西街中学张江娜、《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1.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梗概,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2.掀书皮——啃书瓤——品书香——悟书道。

3.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从小事件中悟到道理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文的象征意义及其蕴含的哲理,培养朗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

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教学方法】 多角度探究学习法。【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尝试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四步读书法:“掀书皮——啃书瓤——品书香——悟书道”。

二、掀书皮

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 ٠亨特,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三、啃书瓤

1.默读课文、正音正字。

训诫 耸(sŏ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