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精选3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第1篇: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设计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能力目标: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自主学习
1、什么是按劳分配?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哪些?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是什么?
3、我国现阶段在个人收入分配中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有哪些其他的分配方式?
4、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什么积极意义?
5、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有哪些?
三、探究与点拨
活动一:还是象牙山,旧貌换新颜
自从王大拿、王木生父子俩投资象牙山村以后,才几年工夫,这里就成了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集体固定资产人均100万元的富裕村。该村为从收入分配制度上防止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富贵病”,他们实行了工资制,以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年老的村民享受退休金,村民享受公费医疗,学生和儿童公费入学入托,全村都住上了别墅式楼房。
讨论:象牙山村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方式?这种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同工不同酬,村民有争议
今天又到了村民领工资的日子了,刘能和谢广坤早早地就来到了村委会。刘能(一激动,话更说不清楚了):我说广„„广坤呢,咱俩一„„一样干活,凭啥我„„我领2000,你拿2500?这不是欺„„欺负人吗?
谢广坤(边笑边得意地说):凭啥?凭咱的本事呗。我干的是技术活,你只会出点儿笨力气,咱俩能力上有差别,当然不能同工同酬了!
刘能(不服气地说):同工不„„不同酬,这还叫社„„社会主义?!叫„„叫我说,咱村都这么富了,就该来个按„„按需分配,谁想要啥就拿啥,需„„需要多少拿多少!要不,就按人头平均分配,这才叫公平。谢广坤(嘲笑的口气):呵,按需分配那恐怕用不了两年咱村这点家底就得败坏光。平均分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那傻子才干活呢!咱村不变成个“懒汉村”才怪!刘能,别整天异想天开了,还是多学点技术吧!
讨论下列问题:
1、你认为象牙山村能实行按需分配或者平均分配吗?为什么?
2、你能说说象牙山村实行现在的按劳分配制度对劳动者个人和社会各有什么积极意义吗?
活动三:同富不同路,大步奔小康
如今,象牙山的能人们在发家致富的路上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村主任长贵已经调到县水利局工作,除了工资以外,奖金和补贴也不少。双休日,他还要在谢大脚的超市里帮忙,两口子虽然累点儿,可钱也不少赚。
赵玉田和刘英承包了村里的100亩地种花,兼营鲜花的运输和销售。王小蒙的豆制品加工厂越办越红火,已经在附近几个村开了三四个连锁店,一下解决了几十个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镇长亲自为她颁发了“带头致富先进个人奖”。
谢永强的事业也是蒸蒸日上,王大拿和王木生父子投资200万成了最大的股东;大学生陈艳南以技术入股,是公司的技术骨干;谢永强是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管理。讨论:
1、你能谈谈象牙山的人们各是通过哪种分配方式获得收入的吗?
2、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对于象牙山的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活动四:探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示意图1: 生产 ——()————→分配
↓ ↓  ̄
生产力状况——()——→分配制度
↓ ↓(为主体)
(,)(并存)
示意图2:
生产力
↓()生产关系 ↙ ↘
分配制度←—()—— 所有制形式
↓ ↓
(为主体)←—()—(为主体)(并存)←—()—(并存)
总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是。
拓展延伸
1、工资收入是否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2、劳动收入是否就是按劳分配收入?
3、按劳分配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第2篇: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教育实习教案
课题名称: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实习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实习班级:
实习学生: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全课概述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教师点拨: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教师活动: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中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取决于生产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中如果实行平均分配会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如果实行平均分配,必然导致“懒汉”的出现,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和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整个社会的发展必然缓慢,最终导致共同贫穷。
教师活动:可见,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既是客观经济条件的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也体现了优越性。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教师总结: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就是活动:既然按劳分配有这样重要的意义,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占怎样的地位?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总结,得出结论(4)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现实表现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首先,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虽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必然是主体;同时,劳动者中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占多数,所以按劳分配方式必然是主体。其次,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尽管目前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在各种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仍然占较大比重。最后,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在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到底还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为什么在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下面内容的学习来了解。(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教师活动:为什么我国所有制结构和我国的分配制度有相同的地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其他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2)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 第一、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在这里劳动者充当了什么角色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第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4页漫画与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要做到能分清一种分配属于哪种要素的收入。
教师活动:在我国为什么允许这些要素参与分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什么重要作用?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三)课堂总结、点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也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例探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据此回答例1——例4
[例1] 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A.经营风险收入
B.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C.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D.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答案:B [例2]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因为
A.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B.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它消除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
D.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答案:A [例3]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
B.所有制结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 答案:B ★课余作业
组织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哪些是非按劳分配收入,并分析现在的收入形式与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给家庭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我国分配政策的合理性。
第3篇: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西游记后续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能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熟悉情景导入法、教师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西行归来看变化:
大唐元年,取经胜利归来的唐僧开办了一所经院开始收徒讲学,孙悟空和猪八戒进入师傅的经院工作,工资是500文(开元通宝);
大唐十年,孙悟空辞职后与六耳弥猴合办了一家高科水果加工厂,此时孙悟空的收入是3100文,猪八戒的工资涨到了5500文。
大唐二十年,猪八戒感觉工资太少也进入孙悟空的水果加工厂工作,此时孙悟空的收入 25000文,猪八戒的工资是7800文。
如今,孙悟空已经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年收入300万文,猪八戒年薪2万文。
(注:唐朝1000文=1贯=1两白银)
探究问题:(1)20多年来,孙悟空与猪八戒发生了什么变化?(2)你认为孙悟空与猪八戒各自的收入由哪些形式构成?(3)你认为孙悟空与猪八戒两人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4)如果原师兄弟两人的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新课教学】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
(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讨论;学生进行总结展示)
1、公平的含义、表现和意义(教师板书)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从经济角度来讲,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学生自主研究,讨论,总结。
【生活链接】(1)2008年度福布斯中国明星收入排行榜
综合排名:第1 姚明 运动员 收入:3.38亿人民币;(2)“晒工资”现象的冷思考
“晒工资”现象“晒”出了人们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关注,反映了人们对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呼声。(3)山东一家高度垄断的电力企业,其抄表工年收入可达10万元。原因在于,企业以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有底气给员工这样发钱。
【拓展阅读】十七大报告——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2、从经济的角度,怎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教师板书)
教师引导,首先,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次,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拓展阅读】国民收入的两次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分配。经过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分解为劳动报酬、企业收入、政府收入。
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继续进行的分配,主要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现
1、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内容:满足社会公共部门的需要、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调节经济的需要
2、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1)国家财政
(2)经济杠杆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孙悟空的烦心事】孙悟空最近很头痛,最近很头痛!!公司里工人包括猪八戒在内都在磨洋工,干活一点都不积极!!合同不能及时完成,公司生意受到很损失,怎么回事?
探究问题:(1)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孙悟空公司职工最不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3)现在孙悟空公司职工工作态度怎样?
(4)孙悟空怎么做才能既让职工提高效率,企业利润增加呢?
1、效率的含义(教师板书)
经济活动中产出和投入的比率就是效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节约和社会财富增加。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教师板书)
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3、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师板书)
(1)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2)初次分配和在分配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
(3)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注意: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部分先富是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课堂总结、点评】
学生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这二者是对立统一的。重效率,使劳动者的收入和贡献挂钩,调动了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热情,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富裕,更加注重公平,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当堂练习巩固】
1、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成员收入要平均 B.要充分保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权
C.要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D.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分配不公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就必须()
①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完善分配制度 ③加大收入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扩大就业,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胡锦涛指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
A.由国家通过税收进行 B.在初次分配范围内进行
C.在再分配范围内进行 D.由先富起来的个人和地区进行
4、对效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效率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B.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C.效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D.要效率就不能讲公平
5、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看来,孔子的话与我国现行分配原则相比较,其缺陷在于
A.不注重实现共同富裕 B.不注重社会公平 C.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 D.不注重效率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表现在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社会公平的实现建立在提高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④效率和公平可以等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课后巩固练习]
1、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我国正在采取措施使收入分配结构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 A.促进效率提高 B.促进社会公平
C.促进生产发展 D.促进内需扩大
某企业老板,在办厂之初,要求大家共同出资办厂,并对大伙承诺:“以后工厂搞好了,不会亏待大家!”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工厂挣钱了,企业老板讲排场、摆阔气,出门坐奔驰,吃饭下酒馆,大家的股息分红一拖再拖。结果,职工纷纷辞职,因为分配不公,导致企业破产。回答2-3题。
2、由于分配不公,导致企业破产。这说明 ①分配方式恰当,就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②收入分配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③分配不当,则阻碍生产的发展,降低效率
④分配对生产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3、上述材料启示人们
A.必须努力实现全体人们的共同富 B.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必须高度重视个人收入的分配问题 D.必须严格防止劳动者出现收入差距
4、十七大报告中就收入分配有两个重要的新提法,一是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有利于 A.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B.改变现有分配制度,实现同步富裕
C.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消除社会成员收入差距D.平等保护物权鼓励多种要素参与分配
5、“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6、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7、讨论探究:某公司招聘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30元/天。电脑城B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学生熟悉的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加强引导并组织好探究活动。
个人收入的分配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能力目标: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设计【教学设计】山东省临清市高中政治教案: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 本框主要是让......
教育实习教案课题名称:个人收入分配教案实习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习班级:实习学生:学生学号:指导教师: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全课概述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个人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后,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2)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解释为什么坚持效率优先。(3)能使学生结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