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教案”。
第1篇:夏商西周政治制度[1]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对于这节课我的教学设想,首先来解读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教材地位与作用方面,本课是关于奴隶时期政治制度的学习,突出了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本单元的开篇章,对就本单元古代政治制度的主题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开篇点题的作用。它共由三个子目组成,分别是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结合教材的分析及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掌握夏商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主要内容。
2、通过评价分封制与宗法制对西周强盛和衰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总结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运用多媒体,解剖材料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分工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实践检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使学生进一步确立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产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周武王广泛推行分封制是为了巩固本国统治的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
关于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我把分封制与宗法制作为本课的重点。
再看难点,根据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是他们的历史抽象能力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块不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下面我来谈谈学情分析和教法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着重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根据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思考分封制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基本内容。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我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列出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教具方面因为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以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接下来我就谈谈我的教学构想。我的教学构想分为导入,正体,尾声三个部分。
我将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这一概念,从而自然的导入新课。接下来是新课学习部分,根据新课子目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分三幕进行。第一幕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关于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学习。我会提问:大家看过电视剧《汉武大帝》吗?知道继承汉景帝皇位的人是谁吗?对,是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然后我会运用多媒体电视剧《汉武大帝》的片段,让学生看到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加深学生的认识,再接着讲解: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由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而执掌朝政,这种制度就是王位世袭制。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们仔细阅读教材,并找出相关答案。
接着是本课的主体部分,即第二幕分封制与宗法制我之所以将这两块结合在一起讲是为了最后突出二者互为表里的关系。
首先讲述分封制,我将会用多媒体课件打出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从大屏幕上打出的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中可以看出,有三种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即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这些人在做了诸侯后对周王朝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是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呢?请同学们看教材和相关资料,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最后我总结指出: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那么,不知大家在学习“西周的分封制”时注意到没有,周王与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同姓(姬姓)贵族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接下来进行历史剧表演:请六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周王的嫡长子和次子、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和次子、卿大夫的嫡长子和次子,然后一起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剧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与次子的对话”。目的是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由我来总结西周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及大宗、小宗的关系,为了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宗法制所构成的一个庞大宗族网,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周宗法制示意图。最后结合教材,对这两种制度的主要内容,结果意义进行归纳分析。通过绘制表格说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异同及关系。最后总结: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维护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至于第三幕早期政治制度,这是本课的难点部分,需要做到精讲,配合学生的多练。这部分实质是对前面几项政治制度特色的归纳与剖析,所以在讲的过程中,我结合前面的知识点,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利用原始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引导学生得出特点之一,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等等。
关于板书设计,我采用的是提纲式,直观形象,重点突出。以实现对本课主要内容的回顾与巩固。
最后我再简要说一下我的教学预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希望通过做导学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真实感受历史;通过多则材料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使教学目标在本课中得以实现,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第2篇: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练习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练习
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基本形式。被分封的诸侯要承担的义务包括
①镇守疆土 ②随天子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
4. 2008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
5.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8.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
9.“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内外服制度B.郡县制度C.宗法分封制度D.礼乐制度
10.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来维护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的主体是姬姓亲族,但是原商代贵族也可能分封为诸侯
B.井田制下,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但劳动者也拥有“私田”的所有权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但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D.周礼是一种尊卑等级名分制度,它以一整套礼仪规范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
11.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
A.群雄割据战火连绵B.大夫夺权,国君称王
C.社会混乱,历史倒退D.各国变法,富国强兵
12、“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伯,郑伯御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分封制的崩溃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周王室的衰微D.阶级矛盾尖锐
13、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①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
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统一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邹忌变法D商鞅变法
15、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B.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C.平民和奴隶起义频繁D.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进攻中原
16、秦王嬴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战略
C.统一条件成熟,嬴政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1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8、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9、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D实行三公九卿制
20、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军国大权最终掌握在太尉手中D三公之间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21.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
参考答案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B C B D B C B C A D D A C A A B C
21.(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3分)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4分)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分)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
(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shti/gaosan/53110.htm
第3篇:夏商西周政治制度__练习
练习
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基本形式。被分封的诸侯要承担的义务包括
①镇守疆土 ②随天子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
4.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
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5.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8.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
9.“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内外服制度B.郡县制度C.宗法分封制度D.礼乐制度
10.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来维护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的主体是姬姓亲族,但是原商代贵族也可能分封为诸侯
B.井田制下,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但劳动者也拥有“私田”的所有权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但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D.周礼是一种尊卑等级名分制度,它以一整套礼仪规范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
11.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
A.群雄割据战火连绵B.大夫夺权,国君称王
C.社会混乱,历史倒退D.各国变法,富国强兵
12、“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伯,郑伯御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分封制的崩溃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周王室的衰微D.阶级矛盾尖锐
13、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①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统一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邹忌变法D商鞅变法
15、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B.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C.平民和奴隶起义频繁D.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进攻中原
16、秦王嬴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战略
C.统一条件成熟,嬴政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1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8、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9、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D实行三公九卿制
20、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军国大权最终掌握在太尉手中D三公之间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21.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
22.请你阅读下面三段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B C B D B C B C D D D A C A A B C
21.(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3分)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4分)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分)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
(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1)分封制。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
(2)臣属关系。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周天子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由于一些诸侯国实力的强大,使得王室衰微
1—5 BCABB6—10 DACBD11—15 BACCD16—20CADAB21—25 ADBCD
26.(1)经济:古希腊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1分)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建立。(1分)
(2)造船业和航海业衰落;自我封闭,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逐渐落伍于西方,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对象。(6分)
(3)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击败荷兰;l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海上殖民霸权。(3分)
27.(1)表现:替代木材成为工业化的主要能源;推动钢铁制造业的发展;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5分)。
原因:煤炭资源远离经济发达区域;交通不便;当时中国工业化尚未启动。(4分)
(2)原因: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的需要;洋务派认识到自开煤矿的重要性;清政府政策转变,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6分)。
状况:由官方主导,多数经费不足;经营不善;存在时间短(3分)。
28.(1)特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6分)
(2)变化: 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3分)
关系: 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6分)
(3)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
第4篇: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设计
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说出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识记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3.、认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能力目标:1.归纳商代内服、外服制度的内容,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的作用与影响,掌握归纳历史材料的方法。
2.简要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与商朝的内服、外服制度的不同及其利弊,学习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在学习知识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性。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西周的宗法制
教学流程:
一、课初定向。
1、导入:问大家几个问题,为什么咱们中国人过年回家、清明祭祖、你称呼自己的亲人为爸爸妈妈大伯叔叔,这仅仅是对长辈的一种称呼吗?有没有什么更深的原因(引出血缘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中国古代早期制度的发展演变。
2、出示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让学生明确课标要求。
二、自主先学(5分钟):学生快速看课本,整体感知,结合课标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适当补充。(要达到:第一层次:了解基本知识并形成基本框架。第二层次:学生要做到明确哪些知识点会哪些有疑难。使学生在听课及老师在课堂处理时更有针对性。)
对于夏朝和商朝的政治制度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简要梳理框架结构即可。学生上台说夏朝、商朝的政治制度,教师及时点拨。一个地方是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中外服是不完全的,因为附属国有很大自主权,还会与商发生战争。特别点出商的特点是以神权强化王权,举一个材料“商王宾于天”。
三、小组合作,展示交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在此我设计一个活动,“如果我是周王,我怎么做来巩固统治”。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角色编排历史情景剧将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及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展现出来。学生演的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及时点拨。(可以用文字资料或者课本的两幅插图进行辅助,减小难度)
四、拓展提升:出示材料,通过材料让学生分析出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可小组讨论)(1、神学特点;
2、血缘与政治相结合)
五、知识小结: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管理机制)商朝——内外服制度(内容、特点:以神权强化王权)西周——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
宗法制(目的、内容、核心、影响)(重点)
周礼(实质、作用)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六、巩固训练:做学案上的练习题,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七、教后反思。
第5篇:《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设计(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夏商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
商朝内外服制度与西周分封制度之间的关系;分封制体现了中央集权和王权专制的特征;宗法制是维系西周分封制的工具,体现了血缘关系和政治统治相结合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了解夏朝和商朝统治的制度和思想,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问题教学,通过“设疑——探疑——释疑——解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分封制和宗法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早期政治体制的形成过程,培养运用历史的、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嗲历史上政治体制的变革的能力;通过感悟古人的制度创新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增强学生对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导入新课:
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我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而这三个节日都有祭祖的现象,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宗法情结”,来源于我国古代西周的宗法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去感受先辈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
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个政权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夏朝:出现公共权力和继承的传子制度。[公共权力就是大家所赋予的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
过渡:夏朝经历了400多年后到了桀时,由于他的凶狠、残暴等原因导致了人民的一致反对,于是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成汤把夏给灭了,建立了商朝。
商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商部族完善了政治制度,那就是内外服的政治制度。
那么什么是内服,什么是外服呢?
(学生答)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附属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
商王与内外服的关系:一方面,商王控制着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与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可以要求附属国承担义务;另一方面由于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商王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有时还甚至与商王发生战争。除了内外服制度外,商朝还有没有其他的统治手段呢?
(学生答)利用宗教神权来统治国家,即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
解析: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所以,商朝统治者“尚鬼”、“尊神”,依据鬼神的意志来治理国家。这其实是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
过渡:上面我们在讲到商王与内外服的关系时说到,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他们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正是由于这种缺点,商朝最后被它的附属国周部落所灭。
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周武王在灭商后的第二年就病死,年幼的周武王继位,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周公姓姬名旦)摄政,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与周成王,在他摄政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如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实行了分封制。那么,什么是分封制呢?
(学生答)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那么周公又是怎样实行分封的呢?结合西周分封形势图进行分析:
第6篇: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程标准:掌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西周的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讲授新课:
教师: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是什么吗?它是怎样建立的?它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学生:看教材内容,归纳总结。
教师:夏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这就是说夏朝已出现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政权的权力是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但是,夏朝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真正完备的国家是商朝。
那么,我们来看商朝。首先,同学们知道商是怎么建立的吗?
学生:略
教师:商朝建立后,完善了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治制度,那就是内服外服制度。内、外服制度是怎么回事?商王还有什么统治国家的方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学生:略
教师:商朝建立以后,完善了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治制度,那就是内服外服制度。内服外服制度是怎么回事?商王还有什么统治国家的方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这些问题。
教师:商王朝是一个以商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远古时期,人们把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若干个方国联合起来组成方国联盟。)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商王朝实行内服外服制度。那什么是内服外服制度呢?
学生:回答内服、外服的概念。
教师:(解释商王是如何通过内服、外服进行统治的。这一制度是如何运行的。)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也是商王能够直接控制的区域,是商王的统治根本。外服是商部族以外的方国。这些方国或者是依附与商部族的,或者是被商部族征服的。他们的首领即邦伯要听命于商王。由此,商王控制了方国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样,通过内服官员的设置,商王控制了自己的统治区域,通过外服,商王控制了各个方国。形成了以商王为中心的统治秩序。
除了内服外服制度以外,商朝还有没有其他的统治手段呢?
学生:略
教师:有,那就是利用宗教神权来统治国家。即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
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所以,商朝统治者“尚鬼”“尊神”,依据上帝鬼神的意志来治理国家。其实是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但是,商朝的方国联盟形式的内服外服制度有它的缺点,那就是商王对参加联盟的方国控制有限,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它们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正是由于这样的缺点,商朝最后被它的方国周部落所灭。大家有没有看过《封神榜》,在这部小说中,讲述的是周灭商的故事,一个强大的周朝建立以后,如果让你来治理怎么进行?
学生:略
教师:请大家结合课本和《形势图》,来讲讲为什么西周要实行分封制?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以上问题。
教师: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分封,就是帝王分地以封诸侯。它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统治。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这些亲族在分封时除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物资、武装和人口等。同时被分封的还有在周建立过程中立下战功的功臣以及一些古老的方国和前代的贵族,例如商的贵族等。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王和方国的关系更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分封制的作用:通过分封,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分封,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王的最高统治地位。
分封制的局限:诸侯国具有独立性和离心力,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称雄和国家分裂局面。咱们来做包青天--
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
教师:按照西周的宗法制度,这位官员的小儿子有继承权。那么什么是宗法制呢?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宗法制的内容。
教师: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所谓宗法制,指的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继承和分配制度。它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逐渐完备。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划分了明确的大宗和小宗体系。什么是大宗,什么是小宗?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什么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念。
教师: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也就是说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为尊贵,故嫡长子也被成为宗子。而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成为大宗。小宗则是相对与大宗而言的。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对于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的服从。同时,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缘关系。这样,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同时,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为了维护宗法制度,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它作为各级贵族生活的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关于礼乐制度。同学们可以看小字方框里的介绍。教师: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总结:牢固的血缘关系浓厚的专制色彩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国自夏朝开始,出现了国家。而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巩固国家政权,夏商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政治制度。夏商两朝建立了方国联盟形式的内外服制度。西周修改了这一制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并制定了维护这种制度的礼乐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行,使王成为天下的共主。广大的劳动人民则成为王的臣民,并且延续了几千年之久。以后,为了继续统治和压榨劳动人民,统治者们不断的修改着自己的政治制度。
练习:(略)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由网友“支棱起来英专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1:夏......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对于这节课我的教学设想,首先来解读......
练习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基本形式。被分封的诸侯要......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练习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