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我读了这篇课文后深深地被诸葛亮的智慧和胆略所折服。那么怎样来让学生走入文本,去欣赏和感受诸葛亮的大智大勇?怎样通过课文中几篇名著的教学,激发学生多我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呢?
1、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课前,安排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弄清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弄清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它们与“箭”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而且为落实课外阅读目标开了一个好头。文本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后我发现文本中写到箭的,这四人各有不同的表述:周瑜——“造箭”,诸葛亮——“取箭”,曹操——“射箭”,鲁肃——“借箭”。“造箭”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造10万枝箭,明明是周瑜心胸狭窄,公报私仇,想加害诸葛亮。而诸葛亮答应3天造好,说明他心胸开阔,顾全大局,成竹在胸。“取箭”则是诸葛亮对真诚厚道的鲁肃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拥有的知识充满信心,对自己的预设充满信心,彰显了他的聪明才智。“射箭”是诸葛亮预料的曹操的必然行动,说明他深知曹操的多疑谨慎,大雾天一定不肯轻易出兵,只会放箭。真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凸现了诸葛亮过人的胆略。“借箭”是忠厚朴实的鲁肃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因为只有他目睹并参与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全过程:向鲁肃借了船、借了兵,向曹操“借”了箭,诸葛亮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了周瑜交给的造箭任务。使得周瑜也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2、抓住矛盾处设疑,引导学生仔细研究文本。
诸葛亮在那么一个复杂的环境下,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而借来十万支箭,可见他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成就非常人所能及。但周瑜的才能也是数一数二的。“既生瑜,何生亮”,可以说周瑜和诸葛亮的才能是在伯仲之间,不相上下。那么,周瑜军中少了二十只草船和六百名兵士他会一点都没察觉?从常情来说,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想尽办法来破坏诸葛亮的一切行动,可是,当鲁肃告诉周瑜“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时,周瑜会一点也不怀疑吗?周瑜也是个聪明人,怎么会“无动于衷”呢?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不禁产生了怀疑。于是,我查阅了《三国演义》,文中也是这样写的: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看来,周瑜确实太自负了,当初他是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而故意刁难,现在明明知道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造箭的材料,但却不加多想,不再派人去打探虚实,而用三天的时间来睡大觉,在大帐里坐等诸葛亮的失败。周瑜呀周瑜,如此你岂有不败之理?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对名著的了解实在太肤浅了,这让我的教学显得底气不足。看来,广泛地阅读(不仅仅是读教材、读教参,还要读名著、读儿童文学作品,读孩子们感兴趣的一切读物),紧跟时代地阅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变动,学生阅读面的开阔)是当好一名了“语文”老师的必修课,自修课,再修课。真是“活到老” 须“学到老”啊!
反思(2013.4.17)
2013-04-18 23:07:38| 分类: 教育教学反思 |举报|字号 订阅
本周是五年级同课异构研讨课的时间,第七周我们就商量决定上《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但近段时间的事情实在多得没有时间去提前准备——每周的学习资料批注、写心得体会、听六年级四年级各六个班共12节同课异构课、五年级辩论赛第二轮、春游(还要收费交费)、篮球赛、教师管弦乐队训练。。。还有下周四的班会比赛课、要交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比赛的文章、三周学习课堂观察的心得体会根本没时间去想了!作业根本没上班时间改过,都是要下班后自己加班改作业。直到上周末,我才在家里理清思路,写好教案、做好课件,可以说只是基本的准备了一下,没有时间很深入去备课。
第一课时,我们学习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学习事情起因和结果部分。全班的孩子都饶有兴趣,特别是读过《三国演义》的孩子更想就此表现表现,特别积极举手发言,通过文章的对话讨论人物形象时更是热烈,分角色朗读也很到位。昨天的第二课时主要是讨论解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本来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解决,再讨论周瑜不如诸葛亮的地方、总结借箭成功的原因就不难了,最后总结复述课文、练习检查。也许是因为自己想得太多,怕学生一说起来没完没了或者不着边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也希望有与众不同的亮点出现,于是设计环节改为: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问题;
二、读课文找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再与小组同学讨论;
三、老师充当记者采访——我希望通过采访的形式让孩子们进入诸葛亮的角色汇报交流诸葛亮的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真不需要设计什么记者采访的环节,直接让孩子们讨论完就汇报,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感悟就可以了,因为我为了展示这个所谓的“亮点”,变成后面一路靠老师引着学生走而不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朗读感悟,又走回老路了。当学生答不上我的问题:“为什么一千多个草把子”时,我叫了五六个学生回答都偏离了我的问题,我急着引导:“为什么不是八百个两千个而是一千多个?”有个孩子说太多担心船会沉下去,我便引导他们计算总数:“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一千多个草把子,一共有多少个草把子?每个草把子只要插多少箭就可以达到十万支箭?”这样一算,孩子们都明白了原来这些数目都是诸葛亮预先算好的了。我完全可以不深究这个问题,但当时不知咋地就一直纠缠非要孩子们明白这一点。因为采访环节花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后面还要再总结借箭成功的原因、为什么题目叫“借箭”不是叫“骗箭”、复述课文、练习反馈环节没有时间落实,实在是一节失败的课。
课后同事提醒我:“是一共一千多个草把子不是每条船上一千多个!”是吗?我愕然了!因为这是我周末在网上的一篇教案上看到的这句话,当时我就觉得奇怪:“难道我以前教错了?以为是一共一千多个呢!”还算了一下,又看了文章的描述:“每条船上30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两边摆上一千多个草把子。”我才确定应该是每条船上一千多个草把子的。我不好意思雄辩,说自己是网上误导我的。难道我的课堂竟还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这太不应该了!我叫孩子们回家再读原著,再找到相关内容了解清楚。今天两个孩子都回来告诉我,说是写到每条船要一千多个草把子。孩子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大部分认为不可能那么多船才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还说明了原因,还从文本的描述去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比一节课被我引着走要学得开心多了。
通过这一节失败的语文课,我认识到语文课就应该扎扎实实地落实听说读写等方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不必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偏离老师设计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跟老师的预设产生偏差时是不必担心的,随时可以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调整,不必搞太多花样而剥夺了孩子们读文本感悟的时间。品读对话
感受形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头集学区山王辅导小学
陈炎萍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文章主要讲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课文情节生动,扣人心弦。尤其注意用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心理,展开矛盾冲突,因而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己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评价和表达能力。因此,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仔细研读,认真感悟。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由对话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体味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感受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设计理念】
本单元导读提出:学习本组课文,要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本课时设计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常态语文教学愿景,在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个性化解读文本,在文本的世界里体验、探究、感悟,启蒙经典,初步感受名著中人物特点、写作手法、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联系本单元的阅读要点,特制定以下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初步领略古典文学作品的文化魅力,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语言,感受人物特点,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一、复习概括,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请生认读。
2、请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相机指导概括叙事性文章的要点)
3、出示单元学习要点,明确本节课要求:抓住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二、品读对话,感受形象。(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课文,圈划出人物对话。思考:从这些对话中,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预设一】诸葛亮与周瑜对话
1、这是本文对话最多的段落,被称为第四十六回的“经典之笔”。
2、生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周瑜的“妒贤嫉能”。(1)什么是军令状?
(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
3、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读出了周瑜的妒忌之心?
4、引出周瑜和鲁肃的对话,指导朗读。【预设二】诸葛亮与鲁肃对话
1、出示鲁肃话:“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的了你的忙?”(1)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2)鲁肃此时心里会怎样想?
2、指导朗读,读出诸葛亮的神算。
3、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描写了诸葛亮与鲁肃的对话?(引出6、7自然段的对话。)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
(2)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3)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4)体会诸葛亮的“笑”,用上排比句式说话: 这一笑,笑出了„„
【预设三】品曹操话,感受多疑
1、你们发现了吗?文中还有一个人物的对话,你找到了吗?(引出曹操的话)
2、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曹操的什么性格特点?
3、指导朗读。
三、对比衬托,突出主角。
1、就这样,诸葛亮巧妙地借到了十万支箭,周瑜不得不服,于是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1)情境创设:想象周瑜此时心理。(2)指导读出人物语气。
2、出示第一自然段,与文章最后一句有何关系?(首尾呼应)
3、探究周瑜不如诸葛亮之处。
四、梳理全文,感悟神妙。
1、过渡:是啊,周瑜的气度、为人、才智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先生真是神人也”!
2、请生通读全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小结。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
2、要想更全面地认识这些名著人物形象,还需将他们还原到整本名著中去读、去品,这样的人物形象才更逼真、丰满!课后,让我们走进《三国演义》其他精彩故事,继续领略三国时代的风云纪事,品评一代风流人物的事非功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刘梅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第19课。 设计意图:1、紧扣“神机妙算”,通过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三个方面感受人物......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草船借箭》。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品读对话感受形象——《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桥头集学区山王辅导小学陈炎萍【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