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教学设计 刘少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狼优质课教学设计”。
用理想的农村教育实农村现教育的理想
18.《狼》教学设计
四川省剑阁县剑门中学校刘少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通过诵读课文,掌握本文的通假字“止”、一词多义“敌”“之”、词性活用“犬”“洞”等文言现象。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意、文意,翻译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教学难点: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文言现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视频《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2.看了视频,(1)请大家说出与“狼”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学生自由回答)(2)狼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形象?(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蒲松龄的《狼》这篇文言小说,看他笔下的狼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多媒体出示课题及作者)
4.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生打开《试读单》,指导学生自学、交流、展示。1.学生根据《试读单》独立完成自学任务。
附:试读单
一、教材助读
1.读课文前的“预习”和注释①,勾画出重要知识点。
2.补充资料: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然而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加深了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故居题联,称赞其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二、自读自悟
(一)自学指导一:朗读课文至少3遍,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并把课文读流畅。朗读的过程中,先不看注释,看看能否大致读懂课文,不懂的字句可以猜一猜,也可以暂时略过。
(二)自学指导二:借助注释,再读课文,看看不懂的字句是否猜对了,然后借助注释逐句口头翻译课文。
(三)自学指导三: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 遇狼,狼,狼,狼,议狼。
2.找出能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
三、互助交流
任务完成之后,可以请教、可以交流,有争议的地方可讨论。
四、我的疑问
2.不懂的问题组内请教;仍不懂的请组长做好记录,在班级提出,全班解决。3.课堂展示(检查自学情况)(1)抽生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是(朝代)家(人名)。书名中的“聊斋”是指,“志”的意思是,“异”的意思是;这是一部小说集。
(2)抽生朗读课文。教师评价、点拨,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苫蔽、少时、顷刻。重点句子的停顿: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其一犬坐于前等。
(3)提出仍不能翻译的句子,学生互相解决,教师点拨、评价。(4)出示重点语句,抽生口头翻译。
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恐前后受其敌。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E.禽兽之变诈几何在?止增笑耳。(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回答: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情节是怎样发展的?(完成下列图示)
狼,狼,狼,狼,狼。
(6)能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是: 4.学生提出疑问,生成问题,以备下节课探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2.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从中得到启发。3.拓展迁移,提高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见目标1、2 教学难点:见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课
本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故事,生动形象地塑造了狼和屠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们抓住文中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认识狼和屠户两个形象。
附:品读单
1.品读点一: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批注,品读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2.品读点二:本文的题目是《狼》,“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究竟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3.品读点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狼是凶狠、狡诈、贪婪的代名词。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你有哪些新认识?
二、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圈点批注,品析狼和屠户的形象。2.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教师点拨评价,多媒体展示;学生齐读描写狼和屠户的相关语句。小结如下:(板书)
狼:凶狠、贪婪、阴险、狡诈
屠户:由惧怕、窘迫,到勇敢、机智
三、理解文章主旨,说说得到的启发。1.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2.提出问题:本文的题目是《狼》,“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究竟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一是嘲讽,二是赞美。启发可以从我们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如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坏人坏事、歪风邪气;怎样面对困难等。)
四、拓展延伸,谈谈你对狼的新认识。1.多媒体出示狼的两个传说传说。
2.引导学生从积极的、正面的方面认识狼:如狼的团结互助,永不服输的精神,华为集团就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宣扬;狼聪明机警;狼与人类和谐共处的例子也很多,如印度“狼孩”的故事,狼与古罗马的建立;好多文艺作品中的狼的形象也是积极正面的,如姜戎的《狼图腾》,李薇漪的《重返狼群》等。
五、迁读
1.自由朗诵课文,巩固所学知识。2.课堂检测
3.推荐:阅读姜戎的《狼图腾》、李薇漪的《重返狼群》;观看吴京主演的电影《战狼》。
附:迁读单
1.自由朗诵课文,巩固所学知识。2.《课堂检测》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一狼/洞其中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D.其一犬/坐于前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假寐(mèi)
狡黠(xiá)
积薪(xīn)B.少(shǎo)时
缀(zhuì)行
苫(shàn)蔽 C.眈眈(dān)
顷(qīng)刻
弛(chí)担 D.尻(kāo)尾
目似瞑(míng)
大窘(jiǒng)
(3)选出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止有剩骨
得骨止 B.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C.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恐前后受其敌
屠自后断其股
(4)朗读《狼三则》中的第三则,用现代汉语说说故事大意。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注解:
1、暮:傍晚。
2、夜耕:夜晚替人耕田,打短工的。
3、为[wèi]:被。
4、遗[yí]:留下。
5、伏[fú]:躲藏(也有人说是埋伏,躲藏更符合当时情景。)
6、去:离开。
7、不盈:不满,不足。
8、负:背。
9、行室(xíng shì):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10、苫(shàn):用草编的席子。
11、去:离开。
12、豕(shǐ):猪。
13、方:才。
14、股:大腿。
15、乌:哪里,怎么。
大草原激情的歌者--记内蒙古日报首席记者、第七届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刘少华在内蒙古大草原,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既是新闻人又是新闻人物。作为一名新闻人,他用手中的笔纵......
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黑龙江省鸡东县八五一0农场学校刘凤华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发挥想象,初步......
20.《狼》 教学设计濉溪县孙疃中心学校 李允华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文言字词,熟读背诵文章。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
华少经典台词篇一:华少经典台词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欢迎收看由凉茶领导品牌加多宝为您冠名的加多宝凉茶中国好声音喝启力添动力娃哈哈启力精神保健品为中国好声音加油。本届......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材说明《窃读记》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课文以“窃读”为线索,写了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去读书,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书店,重点写了“我”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