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上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
(一)》教学设计
姓名:韩继红
工作单位:天津市蓟县东赵各庄镇南新庄小学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教育的任务不是教知识,是教学生。就是教学生怎样科学的看事情,让学生懂得他身边的自然事物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我们应该怎样去了解,怎么样去弄明白这些科学问题。“做中学”科学教育就是让所有小学阶段的儿童,有机会以符合其年龄特点,符合其认知需要,符合科学探究规律的方式,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做中学”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正是在“做中学”理论的支持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特征,逐步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及方法梳理:
本课教学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生命的共同特征”的一部分,是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中的第二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等特点。学生观察各种生物的特点,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整合出这些生物的种类共同特征,进而整合对生命的零散认识。为此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这样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及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用问题情境法、观察法进行教学引导。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科学课的起始年级,是学生正式学习科学探究的开端,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基础年级。蜗牛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潮湿的墙角、菜地里随处可见。很多孩子们都有捉蜗牛观察的经历。但对于他们来说那些都是浅显的认识,完全出于兴趣,随意性很强。基于孩子们原有的认识及三年级孩子的年龄、认知特点,本课的重点是从问题出发,引导孩子们全面探究蜗牛的兴趣,指导孩子们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蜗牛的特征,逐步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初步感知蜗牛的特点,以及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它能利用腹足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浪状运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学会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特点等。经历探究蜗牛的科学过程,学会尊重、合作交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筛选感兴趣、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开展探究,并在探究中队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记录的纸笔,放大镜、玻璃板、小木棒、细绳、不规则小石块、PPT(各种蜗牛的图片,拓展学生视野)。
(说明:为了保证上课用的蜗牛是露出头的,可以先将蜗牛放入水中,待爬出来,再放入昆虫观察盒中。)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两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不好?先透露一下,这两个谜语的谜底就是本节课要和我们一起学习的朋友。如果你们才出来就请他们出来,好吗?
出示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说他是条牛,无法拉车走,说它力气小,却能背屋走。学生猜谜底。
引导:你是通过哪句话的描述,猜出它是蜗牛的?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先前对蜗牛的认识,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究竟对蜗牛了解多少,以便后面的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观察。)
进一步提问:蜗牛背着的房子是蜗牛身体的那一部分?
你还知道蜗牛的身上有哪些器官?
为什么我们碰一碰蜗牛,蜗牛便会躲进壳里?
(对于这几个问题,都是在调动学生的前概念,教师要认真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回答,尤其是一些错误的理解。科学课的重点不是教会学生科学的概念,但错误的概念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否则错误的概念留给学生是很可怕的。)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谈话:老师在课前请一些同学帮忙捉了一些蜗牛。你们捉过蜗牛吗?谁能说说你们在哪捉到的蜗牛?那里的环境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是明亮的还是阴暗的?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找到蜗牛说明了什么?能描述一下你见过的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吗?(学生在捉蜗牛的过程中对蜗牛生存的环境有了深刻的感受。)
2、整体观察蜗牛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觉得你们足够了解蜗牛吗?大家想不想像科学家一想仔细的研究蜗牛?那你们知道科学家必备的一些素质吗?是好奇心!你们想成为科学家吗?那让我们带着一颗好奇心来研究蜗牛吧!
组长领昆虫观察盒,每组两只蜗牛。(2)肉眼观察蜗牛
谈话:我们先观察一下蜗牛的身体。在观察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蜗牛是一种胆小的动物,提示学生在观察时要轻声,不要触碰桌子等)
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小组内进行交流。(3)汇报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蜗牛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蜗牛的身体的各部分名称,并指出它们的具体位置。(在学生回报的过程中,提示每一位孩子注意倾听,互相补充。本环节的重点是描述他们的发现和进行一些猜测、推测上。如:蜗牛的触角上有两个小黑点,那是什么?怎么证明你的推测?学生会想很多办法,如用手电筒照)
3、详细观察蜗牛
(1)谈话:大家刚才用肉眼观察了蜗牛,你们认为自己看得足够清楚吗?那么用什么能够看得更清楚呢?(放大镜)
(2)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说说放大镜下的蜗牛和肉眼看到的蜗牛有什么不一样。(3)重点观察蜗牛的触角,口和腹足。
问题1:蜗牛有几对触角,有什么不同?猜一猜触角有什么作用?用小木棒碰一碰它的触角,看看有什么反应。
问题2:蜗牛也要吃东西,那它的嘴在哪?是什么样的? 问题3:蜗牛有脚吗?它用哪部分爬行?
小组内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本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更深入的观察蜗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但三年级的孩子还小,避免他们观察的盲目性,不知如何入手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在学生进行蜗牛对外界刺激性的反应的观察时,适时的进行爱护小动物的度与渗透。)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
1、谈话:大家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你们看到蜗牛在爬吗?蜗牛与我们常见的那些小动物相比,他们的爬行有什么不一样呢?下面我们就仔细地来观察蜗牛的运动。
2、出示问题:
①蜗牛使用哪个部位爬行? ②蜗牛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
3、小组观察蜗牛的运动。提示学生:怎样才能看清楚蜗牛的爬行呢?可不可以把蜗牛放到玻璃板上呢?
4、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可以模仿一下蜗牛的爬行。
5、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的爬行。
(1)出示问题:蜗牛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吗?
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一样吗?
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是怎样爬行的呢?
(2)学生出示课间准备的各种物体,大致的分类,以便对比观察。如:光滑的、粗糙的、平面的、棍状的、线状的、凉的、热的┅┅。
(3)用对比的方法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的爬行。(4)汇报交流。
(5)蜗牛在爬行过的物体上留下了什么?
四、饲养蜗牛
1、给蜗牛建一个家
讨论: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环境?我们用什么材料为蜗牛建一个它们喜欢的家?
2、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分析、完善。
五、小结
播放幻灯片,播放各种蜗牛的图片,拓展学生的视野。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蜗牛,你觉得你收获了什么?你们还有那些非常想研究但还没有研究的问题?
(我相信,本节课设计的活动和问题已经激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调动起了他们的自主性。因此,我们要把他们的自主性延伸到课下的探究中,而不是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而结束。)
六、作业
可以小组合作或个人单独为蜗牛建一个家,饲养蜗牛,并坚持观察做好观察记录。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我除了必须的口头评价之外,还设计了几种小星星贴纸。红色的智慧之星奖励那些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绿色的合作之星奖励那些积极合作的小组;金色的创新之星奖励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学生得到的这些小星星会计入他们的学科成绩袋,作为期末学科成绩的重要依据。正是这些小星星,激起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也初步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密切合作的精神。
设计特色简述: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和农村地区特有的课程资源,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如何描述他们的发现和对发现进行猜想推测上。三年级的孩子刚开始接触到科学学科的学习,还没有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如果一味的放手让孩子自己观察,很
多孩子会不知从何入手,观察会带很大的盲目性,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因此,为避免观察的盲目性,我设计了很多问题进行引导,将教师的“引”“放”与学生的“做”有机的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板书设计:
蜗牛
(一)壳
触角
眼
口
腹
头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 篇二:蜗牛科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蜗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近距离、有目的地观察和描述蜗牛,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
一、引入。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那么,蜗牛有脚吗?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有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二、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1.观察:蜗牛用......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蜗牛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蜗牛》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三年级科学《蜗牛(一)》教学设计长春市双阳区靠山小学宋红梅【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