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优秀]_蜀相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8 05:31: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蜀相优秀教案”。

《蜀相》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单元的诗歌鉴赏指导: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王国维先生说:“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所谓“逆”,即为迎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今天我们就来尝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一首诗歌。鉴赏分五步进行。(投影)

1、参读资料,了解诗人。

2、初读感知,觅得诗心。

3、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4、参照比较,探求诗风。

5、摘抄品评,滋养诗情。(课外)

第一环节:参读资料,了解诗人 一、导入:

他一个瘦骨嶙峋的夫子,一步一忧,每饭必愁。穷其一生追求着,渴望着,结果却是一生的忧思悲愁,艰难困苦。年轻的他也曾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政局的动荡,官场的日趋腐败,使其理想破灭,他悲愤的喊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心忧国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胸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也曾极度欢喜,那是得知官军胜利的消息时,他会高歌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怀才不遇的他为君忧,总希望能为君尽忠;为民忧,希望为黎民谋利。命运却让他要成为一个伤乱时期的诗人。让他的诗歌记载下那时事,那时情。于是有了他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悲伤。有了他“天边常作客,老去一沾巾”的凄苦,他的悲苦,纠缠着他一生为国为民的无私之心,最后化成了他“艰难困苦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无奈,悄然而逝。真的让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的诗歌艺术丰富多彩,或雄浑奔放,或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创作态度非常严谨,“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创作成就辉煌,韩愈有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就是杜甫,被誉为诗圣。

二、背景介绍

请同学们看注释,这首诗写于哪一年?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这一年前后杜甫的情况?

明确:安史之乱师755年爆发,762年结束的,当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看来大家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还不算特别了解,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当时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第二环节: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1、诵读指导

①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下面我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希望大家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找同学读。有什么问题,哪里处理的好,哪里处理的不好,为什么?

②如果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读得慢,低沉些,读出点感伤。反之则相反。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语速语调该是如何? 明确:感伤,叹惋。深沉。

③《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要懂点格律,读准节拍。再找同学读。比较前后的区别。

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明确:“寻”,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寻”能表达这种感情。“泪”,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师:看来同学们对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还是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我认为,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④播放朗读音频。全班齐读。

第三环节:涵咏字句,品出诗味。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提出了8个问题:①诗的开头两句一问一答,有什么好处?②对于三、四两句,为什么同学们存在两种不同理解?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④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是否准确?⑤“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关系最为密切?⑥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为什么题目用“蜀相”而不用“诸葛祠”?⑦丞相祠堂何初寻?一个“寻”字好在哪里?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与“空”两字好在哪里?根据大家的疑问,老师进行了整合,形成以下三个问题。(投影)(1)如果有人对原诗做一些改动,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蜀相(改为“诸葛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改为“树”)森森。

映阶碧草自(改为“尽”)春色,隔叶黄鹂空(改为“皆”)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的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字诸葛亮的功绩?(3)“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稍后我们进行交流。

1、哪个同学谈谈对题目的理解?谈谈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

“蜀相”就是诸葛亮。公元221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在四川成都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诸葛为“蜀相”。不好。本诗表达的感情是对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诸葛祠。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不在诸葛祠这个地。如果用诸葛祠就偏了。

许多专家是这样理解的。不过老师有不同的意见,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以地或物的名称作题而其意在人的诗篇也不是没有,杜甫咏叹诸葛亮的作品中,《咏怀古迹》(其五)和《八阵图》就是,这样命题好像也没有偏离诗歌的主旨。我认为,这样命题杜甫的切入点是诸葛亮的政治身份,杜甫当时身处乱世,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大唐江山的处境。再说,“做贤相”是杜甫的志向,可惜自己报国无门,功业未就,所以选此角度能抒发郁闷和隐痛。这个视角,诗末“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惜痛表现得极为切肤:圣主良相,如果千载难逢的一对绝配,仍然没有能够成就兴兴复汉室之大业,可知天道弄人,后世怀才不遇者之伤痛,又深了一层。

2、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

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

“柏森森”一词,“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锦官城”是成才的别称。因织锦业发达,汉朝曾设有锦官来管理,所以后来又把成都称为锦官城。)

3、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不能。“碧草春色”“黄鹂好音”不算荒凉之境,应该是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也可以表达作者的心情。因为景虽好,但作者无心欣赏。用“尽”“皆”传达的是兴奋的高兴的心情。

这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在士大夫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对眼前景,思祠中人,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所以,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这种写法古诗中很多,如唐代诗人李华《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它们都能取得同样的表达效果。

4、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字诸葛亮的功绩?

上联的“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侧面映衬。下联的“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指辅佐刘禅继位。这表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仰。落脚点在“天下计”和“老臣心”。“天下计”说明他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说明他忠心耿耿,无私报国。

历代文人有不少人赞美诸葛亮,比如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可赞美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呢?

请同学们结合诗题和作者的生平理想思考。作者是为了表明他的确是个贤相。上联突出他身为人臣能“尽智”。下联突出他历刘备父子二朝忠心不二,彰显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对一代名相无以伦比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特别强调这一点老师揣摩可能有以下因素:其一,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臣相,杜甫有这样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思是辅佐皇上,使之成为堪与历史上的尧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让老百姓过上男耕女织、秩序良好、民风淳朴的生活。可惜理想落空,他觉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其二,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缺乏尽忠,没有能臣,让杜甫担忧。因此,他瞻仰诸葛祠,着力强调的正是诸葛亮的“贤相”风范。

5、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英雄指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因为许多人与诸葛亮经历相似,也壮志未酬,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如杜甫,尽管想当贤相,却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别人的份,因此必然会“泪满襟”。

《唐诗钞》中就有这样的批注:“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杜甫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实际上也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比如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以至欷歔而下。几百年后,北宋末年抗金名将宗泽,也曾深受感动。当时,宋王朝的两个皇帝徽宗与钦宗父子二人双双被金人俘虏,宋高宗逃跑了,为了抵抗金兵的南侵,已经70岁高龄的宗泽,亲自带兵镇守尚未沦陷的当时的过黄河,抗击金兵)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清人邵子湘评论这首诗的后四句说:“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理,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 6、小结:杜甫的咏史诗是有其特点的,这就是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自身。《蜀相》不是为咏史而咏史,为歌颂诸葛亮而歌颂诸葛亮。而是借诸葛亮的功业未遂来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同时也要求自己,自己的朋友“早据要路思捐躯”,像诸葛亮那样国而忘身;还希望唐肃宗能像刘备那样,能够信任像郭子仪等那样忠心耿耿的老臣。

第四个环节:参照比较,探求诗风。

诗人在长期的创作中,会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包括选材,包括意境等等。大家看下面三首诗,请大家判断一下,哪一首是杜甫的作品?其他两首的作者你能猜出来吗?

(1)送韩侍御之广德 作者?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shì)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2)南征 作者?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3)辛夷坞 作者?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哪位同学说说哪首是杜甫的?并说出推断的理由?

生二:我是从“偷生”“沾襟”“百年歌自苦”等词句及其整体意境推断的。

师:有多少同学同意这一观点?(约四分之三的同学举手。)看来绝大多数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那么其他两首诗的作者呢?谁能推断?

生一:第一首我感觉是王维的,第三首感觉是陶渊明的。生二:我觉得第一首是李白的,第三首是陶渊明的。师:为什么觉得第一首是李白的? 生二:里面有“何足荣”“贳(shì)酒”“赊月色”等字句,李白的诗歌也经常提到酒、月色,并且诗风比较浪漫?

师:浪漫? 生二:豪放。

师:推断得很正确,分析得也很精彩,好。为什么觉得第三首是陶渊明的? 生二:感觉是田园诗,陶渊明是田园诗人。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三:是李商隐的吧。师:同意吗?

生四:是田园诗,是陶渊明的。

生五:是王维的。王维也是田园诗人。师:有同意这个观点的吗?

生六:我觉得是王维的。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觉这一首也有这个特点。唐代也是有山水田园诗派的。

师:这个同学真不简单,推断正确,而且理由充分。老师补充一点,王维的诗中还有一种禅味。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杜甫的这首《南征》,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对作者的了解,任选一个角度比较一下这首诗与《蜀相》的异同。(投影)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①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君恩:指经严武表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

背景: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诗篇反映了诗人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师:(学生思考1分钟左右后)谁能谈谈?

生一:我觉得两首诗都用了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生一:《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是乐景衬哀情,这首诗中“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也是。生二:《蜀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和对壮志难酬的英雄的叹惋之情,而这首诗表达的是渴望报效国家可是疾病缠身的矛盾心情。

生三:两首诗都写到了“泪”,《蜀相》中“泪满襟”,这首诗“沾襟”。生四:我觉得风格相同,意境都很哀婉。

师:这位同学能从风格的角度比较两首诗,很好。知道杜甫诗风如何评价吗? 生一:沉郁顿挫。

师:什么意思?(生或摇头或沉默)“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表现国家安危,关心生民疾苦的主题。“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感情深沉阔大。

第五个环节:摘抄品评,滋养诗情

师:学生诗歌单元,我们还应养成摘抄、点评的好习惯,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外完成。具体的方法很多,可以写随笔,如:(1)乐景衬哀,倍增其哀——谈 “空” “自”的表达效果;(2)寻找“对接点”——借古抒怀探微;(3)因“寻”生悲,悲由“寻”来——“寻”之妙用管窥。还可以对你欣赏的诗句做点评。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可以这样点评:老杜作诗,喜用一个“自”字,“自”字的妙处,正在沟通情与景的关系,诗人笔下之景,用“自”字联系,烘托出诗人心境。还可以通过散文、诗歌等形式与诗人对话,进行跨时空的沟通与交流。下面是老师读了《蜀相》之后写的一首诗,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老师是如何解读杜甫的。(投影)倾听杜甫

杜甫,你是寻找宝藏的孩子

携着诗歌的巨臂在唐朝的风烟里寻找、迷失 记下了每一个黄昏、雨夜和徘徊的足音

当我找不到哪间茅屋可以盛放你高洁的灵魂时 我渴望,渴望能倾听你的心声

我想听

你这位读书破万卷的名门之后 何时走出书斋,裘马轻狂 何时登临绝顶,睥睨众山

又是在何处与李白同醉,与高适和唱

我想听

一个高洁的灵魂怎堪朝扣富门、暮随马尘 老妇的告白,征人的陈述 路边的饿殍,朱门的歌舞

又是如何搅乱你伤痕累累的心湖 我想听

你如何宽慰新安吏抓来的壮丁 如何慰藉新婚别夫的妇人

烽火连三月如何传递可抵万金的家书 风雨飘摇中迈着怎样的步履走进羌村

我想听

何处的翠柳边有两个黄鹂 何处的小舟上有独立的危樯知时的好雨何时敲打游子的无眠

放歌纵酒后的你可曾穿过巫峡回到洛阳 我想听

西郊草堂的床头屋漏是否修葺 千万间广厦为何只庇天下寒士 锦官城的蜀相为何让英雄洒泪如雨 安史之乱中你与妻儿有怎样的分合离聚

我还想听

贫穷何以成就伟大 困窘怎样坚守内心 国家不幸为何诗家幸

满目疮痍的时代为何有你这样仁厚深沉的诗人 ……

我想听,我想听你的心声

然后跟着你往洛阳走,往西南走、往大唐的土地走 体会沉郁顿挫,体会忧国伤时 或者泡在你的泪水里

寻找有厚度的人性,有张力的精神 ……

师:今天我们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自主欣赏了杜甫的《蜀相》,相信大家对杜甫其人,对这首诗会有新的感悟,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感情很投入,很整齐。)

师:读得不错,可惜语速快了一点。我们站起来,一起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蜀相》优秀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蜀相》优秀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蜀相》优秀教学设计

《蜀相》优秀教学设计《蜀相》优秀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蜀相教学设计优秀

蜀相教学设计优秀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

蜀相_教学设计

蜀相_教学设计蜀相_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课标对高中阶段就选修教材诗歌方面的学习要求如下: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郭沫若先生曾写了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大家知道这幅对联写的是何人吗?(生:杜甫)这幅对联高度地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高......

下载蜀相教学设计[优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蜀相教学设计[优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