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_教学设计与反思二篇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8 04:50: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设计与反思二篇”。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荷叶母亲》处于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这是一篇散文诗。文章描述了一朵在雷雨之夜盛开的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作者站在屋檐下,不由得担心那一朵刚刚展开花瓣的红莲。正当作者“无法可想”之时,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了,正好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的手呵护着儿女一般……散文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爱这一永恒的主题。所以,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臵上。在教学中,应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诗歌,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段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阅读、欣赏散文和现代诗歌的方法和技能,有了一定的质疑、分析、鉴赏、评价的能力,加上有学习《金色花》一课做好铺垫,因此这节课教师尽量放手,让学生动起来。以期得到锻炼学生,提高散文诗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的: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爱。

重点难点:

⒈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预习指导:

1、读文三遍以上,自学生字词,按学习目标预习散文诗。

2、提出5——10个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视频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引导学生谈一谈观(听)后感受,并回顾《金色花》一文,导入新课。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而《荷叶母亲》又是如何来体现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荷叶母亲》,再次感受人间至爱至美

二、检测预习并评点学生预习情况。

1、听写下列词并说出词义

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瑞:吉祥的。菡萏(hàn dàn):荷花。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ī):倾斜。荫蔽:遮蔽。

2、请学生说一说作者,教师补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

3、说一说你预习后的感受。产生了哪些疑惑?你认为谁的问题你最感兴趣?

三、初读——知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诗歌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2、.讨论,明确: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四、二读——理思路。

1、学生齐读后,思考:诗歌按什么思路写的?

2、小组内交流看法,再全班讨论、教师明确,理清结构层次。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五、三读——赏美点。

1、小组自由读,组内探究: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看哪个组发现最多美点?

2、组代表发言,全班同学议一议,品一品,读一读。教师适时引导,欣赏诗歌语言美、构思美、情景美。

六、四读——究疑惑。

1、学生自由质疑、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和表述方式。遇到难题,适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尽量少说,精简点拨。

2、教师作问题预测:

A.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B.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朵莲花,二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C.“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明确: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D.“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

明确: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E.“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句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明确: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曲终见题旨,结尾宕开一笔,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的面很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这就把母爱推向高潮。

七、五读——作反思。

1、浏览诗歌,想一想: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从内容、主旨、情感、写作、学习方法、自身表现等方面)

2、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重在表扬积极者。

这篇文章所描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这种对母亲爱恋的情感,在冰心的另一首《母亲》诗中,收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而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愿有一天当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辽阔的蓝天时,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八、六读——抒感悟

1、比较阅读《纸船》,并写一写读后感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注: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提示:可以从主题、创作背景、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出发作比较和谈感悟。

教学设计与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李国玲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93页~P95页。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商的变化规律: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逐渐扩大......

教学设计与反思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学设计与反思高三复习课(第一课时)一、考纲说明:了解电解池工作原理,能写出点解得电极反应和总反应。二、课标要求: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

教学反思与设计

湘教版 美术 八年级下册 五角星 教学设计 教案(一) 2008-02-24 09:11 五角星》教学目标:1、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2、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在山的那边》王家新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初一学生课时: 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这篇课文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

下载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