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质课教案
学习目标:
1. 体会作者借“榕树”所抒发的浓浓的乡思、乡恋; 2. 借鉴回忆性散文“寄情于物”的写法。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黄河浪先生的一篇散文——《故乡的榕树》。从文章的标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榕树),但这榕树不是植物园中的,而是“故乡”的榕树。由此我们可以猜测出作者黄河浪先生很可能是一位远在异乡的游子,这样的角色身份就影响了他在写作时不可能仅仅就榕树写榕树,而要借榕树写到故乡的人、事、物,表达自己的乡愁。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离开家乡,旅居香港已经有30年了,30年来凝聚的思乡之情是非常厚重的。那么在本文中,作者的思乡之情是如何借榕树表达出来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先来看这一课的学习目标。
二、研习新课
(一)快读课文,思考:
1. 引起作者思乡之情的触发点是什么?(用榕树叶制成的哨笛)2. 作者写了榕树下的哪些事?
事:划船、烧纸、治癣、折树、乘凉、度夏夜
(二)朗读课文,思考:
1. 作者借写榕树下的事写到了哪些人?人:伙伴 女人 母亲 农人
2. 作者回忆这些人,抒发了什么情?这些情感具有什么特点? 情:伙伴——天真无邪的友情
女人、母亲——细腻深厚的亲情
农人——淳朴、悠闲的乡情
作者叙述了许多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和事,普通的百姓、天真的童趣、细腻的亲情、淳朴的风土人情,是作者割不断的故乡情结。榕树,成了作者回忆友情、亲情、乡情的载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艺术特色——寄情于物。
(三)分析“寄情于物”的作用
教师朗读,请同学们比较这两片写榕树的文章。从形式(表现手法)、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来考虑。
榕树 泰戈尔
喂,你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可曾忘记那小小的孩子,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 你不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内,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 妇人们常到池边,汲了满罐的水去,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摇动,好象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日光在微波上跳舞,好像不停不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两只鸭子挨着芦苇,在芦苇影子上游来游去,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着。他想作风,吹过你的萧萧的枝杈;
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 想做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 还想做那两只鸭,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明确:形式:寄情于物;榕树周围的人、事、物,抓住点滴的材料来写。(于细微处见真情)
内容: 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对家乡的思念。《故乡的榕树》表达的感情更深广。总结:
借榕树来表达思乡之情的作用: 1.榕树是联系文章材料的线索; 2.寄情于物——情感含蓄化;
3.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可感——情感具体化。
(四)延伸拓展
通过两首诗加深对“寄情于物”作用的体会。《乡愁四韵》和《乡愁》(余光中)
三:课后训练
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文章。
板书: 寄情于物 事 人 情
划船——伙伴——友情(天真无邪)
治癣——母亲——亲情
祈福——祖父——亲情(细腻深厚)
乘凉——农人——乡情(淳朴悠闲)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教会学生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思考,掌握本文“借物抒情,寓情于物”的写作手法。3......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故乡的榕树》教案的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范本《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范本郑念美教学目标:1. 体会文中浓郁的思乡之情2. 品鉴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品鉴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浓郁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一......
一、导入新课1979年,有一篇散文获得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以后,这篇散文被海内外几十家报刊转载。大家知道这篇散文是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阅读的《故乡的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