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学设计_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8 03:38: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所以近代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种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民主革命之所以区别为旧式和新式两个阶段,根本原因在于领导阶级的改变。无产阶级是否担负起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是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所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表现在:

(1)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并登上历史舞台。此后,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革命,这是以前中国革命中所没有的。

(2)指导思想: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与此前指导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相比,是最革命、最科学的。

(3)革命的前途:此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社会,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是要把中国建设成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4)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五四运动中,下列目标得以实现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召开

B.国民政府成立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五卅运动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

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 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④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能力提高

1.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北京学生罢课

B.上海工人罢工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突出地表现为()

A.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C.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D.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对此应该如何评价?()

A.党对国情有正确认识

B.能唤醒工农阶级革命热情

C.党刚刚成立,还很幼稚 D.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延伸拓展

1.五四运动较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

A.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B.领导阶级的先进性

C.革命果实的丰富性 D.俄国帮助的进步性

3.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B.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

C.革命的性质相同

D.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四)模拟练习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开始发生变化)

C.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D.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一大”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建立革命武装

C.组织工人运动

D.制定革命纲领

3.国民大革命兴起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4.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主要是为了()

A.缓和革命阵营内部矛盾 B.适应革命重心北移的需要

C.保证中央革命政府安全 D.推动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

5.促使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根本因素是()

A.革命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中共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C.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制定

D.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

6.陈独秀在大革命中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原因是()

A.对中国革命性质的错误分析 B.低估无产阶级的力量

C.担心统一战线的破裂

D.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7.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

A.陈独秀坚持右倾投降主义

B.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

C.陈独秀坚持“左”倾冒险主义 D.陈独秀坚持“左”倾机会主义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感到民众运动势头压力的日本人,试图把它打上排外的印记,并重新唤起人们对义和团时期的回忆。一些在上海的英国人对商人和学生在产业工人中的有成效的活动感到恐慌,也开始称之为排外。„„如果我们让自己卷入这场只是针对日本人的、幸而与我们无关,而且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排外的*,将是愚蠢至极的。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我本人也极感同情,但我当然还是避免与运动的直接接触,因为它纯粹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

──引自(美国)P.芮恩斯:《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

材料二 在上海和其他城市的英法租界当局对五四运动的支持态度,由于6月份罢市、罢工以后受到日本政府的宣传及一些在华外国人对运动中的“过激主义”歇斯底里的恐惧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6月6日,即罢工罢市开始的第二天,公共租界发布了一个通告,告诫公众不许在租界内散发传单,禁止在租界内展示有鼓动民心口号的旗帜„„在星期日(6月8日)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工部局董事会(上海租界的殖民管理机构)作出决议,禁止“未经批准的人员穿戴标志某一统一特殊组织、协会或团体的服饰、徽章或帽盔出现在街头或其他任何公共场所”。市议会(即工部局董事会)还决定镇压所有的罢工、抵制活动、街头讲演和其他学生的活动,从租界中驱除上海学联„„工部局董事会提出的这些镇压行动受到一些外国商人及上海的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领事馆的支持。

──引自(美国)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请回答:

(1)分别分析美国和英国对五四运动的不同反映。你如何评价芮恩斯的看法和态度?

(2)结合有关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3)结合有关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9.国民大革命比辛亥革命有哪些新发展?促成这种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三、能力扩展

(一)学法指导

如何对历史事物进行比较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历史比较法是指对历史事物从各种角度进行比较对照,辨别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寻求其中的规律。比较是历史学习中的一种基本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首先,按知识结构确定比较点(即比较项)。对于过程性历史事件,一般可分成背景、过程、结果三个部分。如比较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结果,二者都取得了一些胜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五四运动中,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但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不妥协的革命精神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民

主革命新的开始。

其次,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比大不比小”。比较的对象,应该是能够反映事物某一方面重要属性的内容,琐碎细小的内容不作比较,如比阶级属性而不比人名、比地理区域而不比地名、比历史阶段而不比具体时间。

再次,比较之后要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相同点总结出规律,不同点总结出特征。如通过对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比较,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民族危亡时,中国各阶级都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一任务,时代把无产阶级推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

最后,比较常用的方式是做表格,既明确了比较内容,又易得出结论。

同学们,你了解以上介绍的比较方法了吗?不妨试一试!

(二)例题解析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是指()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毫不妥协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迟至1949年才算基本完成。北洋军阀的统治至1928年才算结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虽然是五四运动最伟大的历史意义,但这和“彻底”没有关系。五四运动不同于以往的革命,在于它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革命运动。正确答案为B。

(三)学习拓展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请归纳一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主要活动,并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来说明这一观点。

四、相关信息

(一)历史随笔

阅读五四时期的对联:

对联一: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害国,鹿獐螬。

对联二: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

诸君努力而行。

对联一是五四运动时期上海一家花鸟店的对联。该联巧妙运用签订“二十一条”的三个卖国贼的谐音,应对动物名称,以三害鸟对三卖国贼。意含讽刺,入

木三分。

对联二是五四运动期间上海一家商店贴的对联,两界指学界和商界,以表明

商人的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请思考:自古皆言“商人重利”,为什么此时的商人们会积极支援学生、进

行罢市呢?

(二)历史资料

北京学生界宣言(1919年5月4日)

呜呼国民!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险,以及朝夕祈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已由五国公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噩耗传来,黯天无色。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望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上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背公理而逞强权,将我之土地由五国公管,侪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今有显然背弃,山东问题,由我与日本直接交涉。夫日本,虎狼也,既能以一纸空文,窃掠我二十一条之美利,则我与之交涉,简言之,是断送耳,是亡青岛耳,是亡山东耳。夫山东北扼燕晋,南拱鄂宁,当京汉、津浦两路之冲,实南北之咽喉关键。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法之于亚鲁撤、劳连两州也,曰:“不得之,毋宁死。”朝鲜之谋独立也,曰:“不独立,毋宁死。”夫至国家存亡,土地割裂,问题吃紧之时,而其民犹不能下一大决心,作最后之愤救者,则是二十世纪之贱种,无可语于人类者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极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讲,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着。至有甘心卖国,肆意通奸者,则最后之对付,手枪炸弹是赖矣。危机一发,幸共图之。

(三)书目网址

1.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

2.沙健孙:《中国共产党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省横中 沈红英一、设计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专题的一部分,线索多,知......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篇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史实: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一、《课标》内容标准高中历史必修一“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

高中历史必修一

徐州保安职业技术学校付泽承历史必修一(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必修说明整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宗法制:一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

下载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