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与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课文开篇以科学家从鸟类飞行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引出了“可以说,鸟儿是人类的‘老师’”;接着,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鸟类,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学习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一种”;最后,以“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呼应开头,点题作结.全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愿望。学情分析:
《大自然的启示》本次习作要求孩子们先是走进大自然,开展观察植物、动物的综合性学习,从而得出启示。时值春暖花开之际,面对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兴趣盎然。所以在动笔之前,我引导学生回想一下本身实践的综合性活动,确定写作重点。完成本次习作就水到渠成,出现了不少的佳作。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本节课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通过了解人类运用仿生学进行创造的实例——流线体、薄壳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创造发明提供有益的启示,并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2.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点:
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难点:
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环境保护意识。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并做好交流的准备。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播新闻,激情入境
出示课件:新闻三则《苍蝇与宇宙飞船》《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电鱼与伏特电池》
谈话导入:听了这几个新闻,你有什么感想?(科学发明与动物有很大关系)小结过渡:今天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相信你收获更多,希望大家好好地表现。(板书课题)
二、初读检测
1、读一读。
破碎 教训 颤抖 坦克 机毁人亡
超过 均匀 袋鼠 机翼 轻而易举
2、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人类的老师有哪些?
师:提问: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这里的“老师”不是我们平时所指的老师,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是特指,所以加引号。)
3、学生述说大意:科学家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创造出很多东西,说明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三、依托课件,自主探究。
1、出示:(多媒体课件)鸟类与飞机、鲸与轮船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1)分配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任务:第一大组重点研读课文第一、二、六、七自然段
第二、三、四大组重点研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点拨。
第一、二、三大组:从课文第一自然段读懂了什么?
第四、五、六大组:“老师”是谁?“老师”教给人类什么?人类向“老师”学习的结果如何?
(3)组织交流,评议导向.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二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过渡: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好,畅所欲言吧!
1.第一大组汇报探究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1)第一自然段
①科学家从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
②鸟儿是人类的老师
③从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高性能的飞机。(2)第二自然段
①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还有什么? ②鲸的流线型外形有何作用?有什么应用呢?(3)第三自然段
① 人类从生物哪儿得到启示,或有所发现,或有所改进,或有所发明,“真是”、“好”写出了人类对生物的赞美。② 这句话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2、第一大组汇报探究第一自然段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1)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2)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3)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4)飞机的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的启示的。
3、第二大组汇报探究第二自然段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4、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
(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5、小结: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哇!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怎么做?(学生自由说)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细心发现、积极探索!
四、奇思妙想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1)实物演示:鸡蛋捏不碎
(2)分析捏不碎的原理:将压力均匀地分散
(3)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3、自由述说。
五、拓展延伸,展示资料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展示资料
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它无论怎么飞,也不会撞上什么东西,这是什么缘故呢?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秘密。科学家运用这个道理,制成雷达装在飞机上,飞机就能在夜间飞行了。
萤火虫——高效冷光源 蝴蝶翅——迷彩服、装潢材料 夜蛾——作战性能高的战斗机 苍蝇——蝇眼照相机 跳蚤——垂直起落的鹞式飞机 海豚——快速度的潜艇
六、课外迁移,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七、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 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类的老师》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八、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习于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大重要任务。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所以,自主预习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精读课文时,主要抓住重点段,即一二自然段,反复研读,挖掘文本内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重点学习自已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根据课文特点,我设计教学流程为:听播新闻,带入情景→阅读课文,了解大意→依托课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畅叙感受→开放网络,延伸拓展。
1、明确一些方法。本篇课文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点”将形象典型的事例与人类的改造发明有效地联系起来,扣住这个“点”即可以起到挈领的作用。这个“点”便是动物带给人类的启示。在学完“鸟儿带给人类的启迪”以后,我便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学习其他的两个事例,学生觉得轻松,觉得快乐。
2、激发一点情趣。如果只是枯燥地灌输这些“仿生学”方面的科普知识,许多学生也许觉得无聊。因此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是相当的有必要。如何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除了考虑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对文章抽象语言的形象感悟,对科学中新发现的意义的认识,对相关材料的有效补充等,都值得探讨。
3、渗透一种思想。课题人类的“老师”,我让学生探讨“老师”二字为什么要加双引号?通过互相启发、补充,学生明白了,要想真正获得科学的新发现,还得人类自己去发现、去思考,这样理想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大自然的启示》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打扫”森林》《人类的老师》两篇科普小短......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