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_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8 01:07: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非负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运算顺序,掌握了运算律的使用方法,已经具备了计算的技能基础,在本章前十一节的学习过程中,也已具有了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各种运算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实验、猜想、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活动经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体验到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同时在语言表达,发表见解方面都有成功的感受,具备了学习本节课所需要的活动经验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既可以看成是一节新授课,又可以当作是一节复习课,是本章的重点,是全章知识的综合与运用。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3.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本节课难点是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自主探索 探索新知 ;例题讲解 巩固新知;尝试训练 巩固提高;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

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

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 内容:

活动1:说一说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活动2:练一练

计算(1)-5.4+0.2-0.6+0.8 ;(2)3×(-4)+(-28)÷7 ;

(3)(-7)(-5)-90÷(-15);

(4)-(-7)2 ;

活动3:想一想

归纳有理数同级运算法则并试着计算下题

135052(-)-12

目的:

通过“说一说”、“练一练”复习回顾有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运算律,并通过练习为新课学习铺设台阶;通过“想一想”引出新课学习课题:有理数的混和运算,并为下一环节的进行提出问题。注意事项与效果:

对活动1中学生的回答中.只要意思正确,就要加以肯定,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展示规范语言:先算乘法,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对于活动2的计算,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并将每一步的算理搞清楚,尤其是第(2)小题的算法,可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对于没有使用运算律的同学也应肯定,因为算法多样化的倡导只对全体学生而言的,即允许学生对同一题有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求对同一题有多种解法;对于活动3中问题,可让学生进一步概括有理数的混和运算法则,有困难时,可提示类比活动1的复习。

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

探索新知

内容:

135052(-)-12计算

13505(-)-12 2

135052(-)-12问题1:算式里含有哪几种运算? 问题2:哪些运算是同一级运算?分别是几级运算?

问题3:根据以上分析你能解答该题吗?你能归纳出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吗?

目的:

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交流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弄清运算顺序,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注意事项与效果:

对于问题

1、问题2,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发展见解,对于学生的答案,只要意思正确,就给予正面评价,并将准确的叙述展示即可;对于问题3,要让学生合作完成,并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扮演并讲解,然后师生共同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处理,总之教师要在探索新知的环节中当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第三环节

例题讲解

巩固新知 内容: 例1 计算1)(186(2)().3

2(2)(-3)[25()].39目的:

观察、类比、概括有理数混和运算的法则,培养说明意识和表达能力;同时再次巩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让学生尝试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注意事项与效果:

让学生独立完成,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完成,并请两个学生上台板演,然后由学生自行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批改处理,尤其是对第(2)小题的解题方法的评价要注意肯定两种不同的方法,允许对问题认识的差异存在,不必强求统一;对于此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完成的质量程度,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要心中有数。

第四环节

尝试训练

巩固提高 内容: 计算下列各题:

(1)-3-[-5+(1-0.2×5)÷(-2)]

(2)-14-×[ 2-(-3)2 ]

111135(4)().53211(3)(-2)2-(-52)×(-1)

目的:

此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新知,让学生自己去验证自己概括的有理数混和运算的法则的正确性,并体验成功的幸福。

注意事项与效果:

学生在进行训练时,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很好的把握运算顺序,比如(1)(3)中含有较繁琐的多级运算时,同时要对于(4)中运算律的灵活应用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在做题前,学会观察,确定恰当的解题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简化计算,从而感到学数学的幸福和快乐。

第五环节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口 诀 歌

同 级 运 算,从 左 至 右;

异 级 运 算,由 高 到 低;

若 有 括 号,先 算 内 部;

简 便 方 法,优 先 采 用.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2.16知识技能1

目的: 此环节由学生思考完成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表现学生独立、自主、自信的个性.展示学生的聪明智慧,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享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布置作业是再次复习巩固有理数混和运算的知识,训练运算技能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落笔有据的好习惯。

第六环节

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 内容:

活动1:让学生阅读“24点游戏规则”(投影片展示规则)

“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J、Q、K分别代表11、12、13”.活动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做出解答.(投影片展示课本中问题)

活动3:让学生当场从教师准备好的扑克牌中任意抽出四张牌,并向同学们展示,请同学们四个人为一组,合作交流写出尽可能多的结果为24的算式,并展示竞赛。目的:

活动1让学生阅读规则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活动2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对运算法则、运算律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游戏中“已知结果写算式”的过程正好与过去“已知算式求结果”的过程相反;活动3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游戏的乐趣,也是活动2的继续,同时展开竞赛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培养集体荣誉感。注意事项与效果:

活动1规则的阅读一定要学生阅读并理解,教师不能代替.其实数学的各类题目的阅读任务就应该学生自己完成;活动2教师应先对“黑桃7、3梅花7、3”这四个数列算式做示范,以突破难点,对于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过程中探究出的不同算式,教师应及时展示给全体同学; 活动3应注意对竞赛结果做出评价,对表现积极,写的算式又对又多又快的小组要表扬,同时要把握时间,及时点拨,及时纠正,把意犹未尽的游戏活动延伸到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1、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理念。

2、从本节课的效果来看,在突破难点,发挥游戏的功能上还需继续探索和改进.同时发现要想使游戏发挥更大的正面效果,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教师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另外学生的活动往往易放难收,时间上的把握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注意。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非负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运算顺序,掌握了运算律的使用方法,已经具备了计算的技能基......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正弦定理》的教学设计一个学生的学习好坏,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而且与其学习动机的水平关系很大。学习动机一、学习需要分析是直接推动、维持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学......

七年级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

下载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