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教学设计_重力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22:57: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重力教案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一所山区学校的老师,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重力》。

一、教材分析。

(一)《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在学习重力力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测量等,本节课再学习常见的具体的一种力——重力,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的知识对学习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又是学习压强、功的基础。“重力”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为了落实物理课标要求,教材编写了“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部分内容,两处“想想议议”一处“想想做做’一个探究实验,八幅插图,分别从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条线来认识重力。为了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我把“重力的由来”的内容调整到课首进行学习,能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更加符学生的认知顺序。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感性材料丰富的教材特点和初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力求达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我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选取得当有利于提高训练的密度及广度,能使教学过程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为此,我选择以下的教具及设备:

教具:弹簧测力计、钩码、图片等一些器材。设备:多媒体

五、说目标及重难点:根据根据重力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物理课程标准对重力学习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重力的方向及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难点:重力的示意图,能用公式G=mg.进行相关计算。

六、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

演示:细线拴住物体做圆周运动,物体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物体,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

(二)新课教学

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

1、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钩码)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9.8N/㎏。用g表示,即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2、重力的公式: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质量(㎏),g是9.8N/㎏,粗略计算:g取10N/㎏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利用铅垂线确定竖直方向。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练习:作重力的示意图。见教材P12图形。

(三)知识小结。

(四)布置作业:课本:P14——1、3、5题 谢谢领导,请多多指教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

第三节 《重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重力的方向及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难点:重力的示意图,能用公式G=mg.进行相关计算。●学情分析:

1、初中八年级学生喜欢新奇、刺激、挑战性强的活动;喜欢直觉思维,喜欢操作,但不喜欢理论思维;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但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系统性。

2、已经初步学习了力的概念、学习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对于科学探究还缺乏系统性训练,实验习惯的规范性不是很严格,操作过程中容易想当然,如记录数据、分析结论、合作交流、评价展示等方面都不是很熟练,动手动脑的综合实验能力较弱,因此本节课重点是经历探究重力大小实验的过程,并引导分析论证,以新奇的现象激发兴趣、以过程经理塑造学习品格。●教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

演示:细线拴住物体做圆周运动,物体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物体,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二.新课教学

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钩码)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9.8N/㎏。用g表示,即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二)重力的公式

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质量(㎏),g是9.8N/㎏,粗略计算:g取10N/㎏

(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利用铅垂线确定竖直方向。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练习:作重力的示意图。见教材P12图形。

三.知识小结。

四.布置作业:课本:P14——1、3、5题

重力教学设计

第一节 重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一......

《重力》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重力》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河南省虞县大候乡营盘初中刘桂芝一:教学分析:(一) 教学内容分析:《重力》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节,是我们逐步认识我们地球上重力环境的初步,也是了解牛顿定理的......

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力教......

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伯士初中刘菊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了解重心。②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或质量。 ③......

下载重力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力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