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严明华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词,意境非常壮阔,气势异常豪迈。词中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学生对作者要有一定的了解,对词的知识也要做一点积累,因此,学生课前准备和教师的介绍都要注意这一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一般常识,通过正确的诵读感受词的音韵节奏之美;
2、理解本首词的内容和思想内涵,特别是要体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念,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3、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和精妙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
体会词的思想内涵和作者在词流露的豪情壮志。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达成教学目标1,同时理解词的内容。第二课时:达成教学目标2、3,并进行课堂检测。
六、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1、可用北方冬天的雪景图,配以本词的朗诵;
2、可介绍写作的背景。
二、有关词的常识积累:
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沁园春是词牌名。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沁园为东汉汉明帝为他的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然变相强夺公主田园,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吟咏感叹之,渐成“沁园春”这一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词牌。
三、简要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
四、朗诵课文:
1、教师范读或录音播放,给学生直观的朗读指导。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内互相促进。
3、学生集体诵读,教师指导(正字音、明节奏、出感情等)。
4、小组展示朗诵。
五、体会词的大意:
1、根据课下注释,学生独立理解词的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指导。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眺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河水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连绵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一样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娇艳美好)。”
“江山是这样的(壮丽),让无数英雄为此(倾倒)。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帝王,(略差文学才华);像唐太宗宋太祖那样的帝王,(缺少一点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只知道使用武力而不懂得得文治)。而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现在的人们。”
六、分析词的内容:
1、分析词的上阕: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上阕那几句概括描写了我国北方雪景的总特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用四个字概括。
(作者望见了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共同之处是雄伟壮丽或雄浑壮阔。)(3)上阕哪几句是作者的想象,表达力怎样的思想情感?(最后三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山河的赞美)
(4)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体会其妙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也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精美,富有表现力。等等。)
2、分析词的下阕: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1)找出承上启下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2)作者写了我国历史上哪些英雄人物,在作者眼里他们虽然是英雄人物,但是都缺少什么?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缺少文学才华,在作者看来,真正的英雄人物应该是文武兼备的人。)
(3)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即真正能够成为历史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文武双全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坚信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成功,文武双全的共产党人会建立不朽的功勋。)
七、教师小结,学生再次朗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诵课文,体会作者在词中所表现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二、体会词的思想内涵和深厚情感:
1、思考并讨论交流下面的问题:
(1)从整个这首词看,你能体会到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赞美和热爱之情、通过历史英雄人物的议论和评价来表达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对革命英雄的热情赞颂,传达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等等)
(2)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2、小组展示。
三、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生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传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四、体会词的精美的语言: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体会这些语言的精美之处。
五、课堂检测:
1、注音
沁()园春
分()外 妖娆()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2、解释:(1)、惟余莽莽(2)、红装素裹
(3)、分外妖娆
(4)、江山多娇
(5)、略输文采
(6)、稍逊风骚
(7)、一代天骄
(8)、风流人物
3、填空: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4、问答
(1)上阕中,作者望见哪四种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2)上阕中,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4)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请用四个字来概括。(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六、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这首词
沁园春 雪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
课题:《沁园春〃雪》 授课人:盖建红目标及重点:1、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材简解: 《沁园春•雪》是体现毛泽东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读”为主,注重联系本词的写作背景,抓住本......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
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及重点:一、理解、积累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三、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