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_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21:38: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 教学目标:

1、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李清照在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

2、学习“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3、品味鉴赏词中的名句,把握词的意象。

4、领悟婉约派词的情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2、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

1、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

2、学习词人把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深刻的思想性。教学设想:

1、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2、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对,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今天我们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声声慢•寻寻觅觅》,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二、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1、李清照(110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教育下,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最高。李清照18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常一起写诗填词。公元1127年,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晚年。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她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2、李清照和“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怀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1、聆听配乐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诗词内容,感受作者情感。引导:你听懂了作者的倾诉吗?她在向我们倾诉什么?

2、学生交流听读体会。

3、学生自由诵读诗词,整体感知词意。

诵读要求:连续读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4、抽查学生诵读情况,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学生就诗词内容质疑,师生互动解疑。

四、感悟词意,把握情感

引导:联系作者生平遭遇,思考: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

提示: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明确: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一句,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与百无聊赖。她独自呆坐,看袅袅烟雾从金兽中升起,打发着漫长难熬的时光。

2、从“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可以看出,作者是在佳节独守空闺,“又”字表明她已经不是第一次独自过节了,孤独、哀伤,还有一丝埋怨不言而喻。“凉”的不仅是身体,还有被相思之愁占满的心。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从比黄花瘦”是借菊花抒怀。作者为了排遣相思之苦,也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而到东篱饮酒赏菊,但酒入愁肠愁更愁,她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联想到自己因为相思寂寞而衣带渐宽的瘦弱身影,更加重了内心的愁苦,这是以花喻人的手法。

4、“永昼”“半夜”“黄昏”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现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是夜以继日、无休无止的。“冷”“瘦”则表现出相思之深,相思之苦。

5、词中描写了一系列美好的景物,如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暗香,这正是他们夫妻佳节共度的美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良辰美景把风勾起了她的离愁别恨,强化了作者的离愁。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人仿佛看到了老年的李清照精神恍惚、孤独寂寞、处境凄凉。

7、“寻寻觅觅”是写她似乎在寻找的动作,因为这时的她经历了国家败亡、游记他乡、丈夫离世的灾祸,她渴望找回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但是,她什么也没有找到,只剩下漂泊异地的自己、“冷冷清清”的处境、还有“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这几句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8、“乍暖还寒”的“寒”比“半夜凉初透”的“凉”更加表现出作者此时内心的孤苦与悲痛。这“寒”是“三杯两盏淡酒”所不能抵御的,并非酒太淡,而是寒太深!这“晚来风急”又何尝不是作者晚年生活的写照呢?

9、一群大雁掠过高空,词人更加“伤心”。又是一年秋天到,大雁尚且可以南飞,而作者避难南下,却无法回归故里,思乡之情顿时溢满心头。“旧时相识”,异乡相逢,勾起了作者多少回忆,又增加了词人几多天涯沦落之感!

10、“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自问自伤。抬头看雁过长空,低头看残花满地。菊花曾经绽放在枝头,极其茂盛,现在却已憔悴凋落。曾经有情人花下对酒和诗,谈石论金,丈夫亲手摘下黄花为她戴在头上,而今摘花人何在?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了岁月流逝,自己人已衰老,更是愁上加愁。

11、“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凄苦难言,揪人心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那连绵的细雨难道不是连绵不断的愁思吗?它们点点滴滴,敲打在梧桐叶上,也敲打在作者寂寞凄苦的心上。梧桐叶落,细雨靡靡,更添愁绪。

1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引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字字泣血,声声咽泪,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之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明明是提醒人们,除了悲欢离合之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

四、点评、小结

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在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五、布置作业

1、熟读理解。

2、思考两词的艺术特色。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拓展理解,深入体会 引导:其实,“愁”是李清照词中最常见的字眼,我从李清照词中选取了几句,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词句咀嚼品味,进一步体会李清照词中浓郁的愁绪。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2、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3、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行香子》)明确:(1)“人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中的“愁”有了重量,写出了作者的“愁”之重。(2)“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中的“愁”和“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中的“愁”都成了能“抱”能“吹”的具体事物,不再是抽象的情绪了。(3)“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中的“夜阑犹翦灯花弄”写出了作者因为“浓愁”而深夜无法入眠,守灯独坐的孤独。(4)“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和《声声慢》有相同的韵味和格调。

三、再读诗词,赏析特色

引导:李清照的一生,尤其是后半生,几乎过着与愁苦相伴的日子。她是个多愁善感之人,更是个写“愁”高手,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愁”的。两首词在写法上是否也有所不同? 提示:可以从词的语言、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上面的问题。

(二)师生互动交流,欣赏两首词的艺术特色。讨论明确:

1、《醉花阴》的语言含蓄凝重。作者并不直接说出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借助长日、半夜、黄昏的时间推移,通过几个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以表达对丈夫的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全词不见一个“思”字,却字字句句无不渗透思念之情。

2、《声声慢》的语言率真自然。叠词的运用形成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与作者缠绵悠长的愁绪相和,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韵律美。开篇10四个字自然贴切,更是一种大胆新奇的艺术创造。词人连用一系列叠字,创造了低抑悲恻的韵调,恰当地表达了学生的悲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更是直抒胸怀。作者大胆地把“将息”“得黑”“次第”“了得”这些在当时看来又粗又俗的字眼写进词里,以浅俗之言,发清新之意,这是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之一。

3、两首词的意境有所不同。《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的清新寂静的意境;《声声慢》营造的则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4、两首词都运用了白描手法,描写景物,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将景与情巧妙自然地组织在一起,情因景而抒发得更加具体形象,景因情而汉江了感情色彩,情景相生,韵味无穷。如“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的天气,渲染出一种沉闷忧郁的气氛,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忧郁。“雁过也”勾起了作者异地漂泊之感与深沉的家国之思。“满地黄花堆积”更是令作者在惜花将谢的惋惜之余感慨自己的忧伤憔悴。此外,两首词都选取了一些生活片段入词,具体细致地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如“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都是借具体的生活片段,透过人物的动作、情态等,传达内心的情感。

5、李清照不愧是抒情高手,她总是能够借助景物和日常生活物片段来表达感悟,将无形的、抽象的情感有形化、具体化,从而紧紧攫住读者的心,让我们悲喜着好的悲喜,忧伤着她的忧伤。

(三)学生结合自己读过的李清照词,简单概括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特点。李清照前期词真实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词风清丽明快,语言婉转含蓄。

李清照后期词主要抒发伤时念旧的怀乡悼亡的情感,词风凄凉低沉,语言深沉凝重。

四、课堂小结

学生结合柳永词和李清照词,谈谈自己对婉约派词的感受。

明确:婉约派词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词调蕴藉,委婉含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

2、做《同步作业》巩固。附:板书板书:

《醉花阴》——离别相思——苦!

愁《声声慢》——国破家亡夫丧——痛!

语言

意境

表现手法

《醉花阴》 含蓄凝重

清新宁静

借景(意象)抒情 借生活片段表达内心情感 《声声慢》 率真自然

凄惨悲凉

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具体 教学反思: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了解作......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能听出这是哪首歌吗?对,是周杰伦的《菊花台》。歌中唱到“菊花残,满地伤”,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生:生命的衰败、凋零),古时的黄花即菊花。当......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2)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

下载《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