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_倒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21:01: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倒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并和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等进行比较,使学生建立空间模型。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教学准备:

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教学过程:

一、理解容量的意义

1.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

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

3.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设计意图】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1.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

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

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

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

15厘米。

2.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

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提问:小明家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小亮家的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小明认为他家水壶的容量比小亮家水壶的容量大,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杯子可能不一样。

4.第二次演示:教师把杯子里的水倒回水壶内,重新换大一点的杯子倒一倒。黄水壶里的水能倒满5杯。

5.提问:这个黄水壶的容量到底是几杯?从这两次倒水中,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同样一壶水倒入容量不同的杯子,能倒满的杯数不同。要使用同样的水杯才便于比较水壶容量的多少。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板书:容量单位)

三、感受容量单位“升”

1.出示超市平面图: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

(平面图上标有:蔬菜水果区、调味品区、五谷杂粮区、饮料区、奶制品区、服装鞋帽区、收银台等)

2.视频播放超市及商品商标特写(色拉油5升、牛奶1升、饮料2.5升等)。

提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升、L。

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

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以用“L”表示。(让学生读一读)

3.通过“你知道吗”介绍“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量器分为合、升、斗等,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不过那时单位量值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此后的两千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1858年以后,英、法等国侵略中国,“加仑、品脱”等容量单位随之传入,我国的度量衡从此趋于混乱。新中国成立后,度量衡逐步规范起来。1959年6月,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

4.举例。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设计意图】整合认知矛盾和情感因素,合理选取生活素材,实现教材几个板块内容之间的“无缝对接”。在感受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时,精心设计一个对话的场景,把对容量单位的认识放到计量单位重量、长度等熟悉的背景中,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整体感知。并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升的大小。

四、感知1升的多少

1.谈话:实际上,里面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

出示正方体的容器,用直尺示范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

提问: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

2.引导:我们把这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量杯看看。

出示1升的量杯,边说边演示(注意指导学生看量杯的刻度)。

3.出示1升的饮料包装(形状不同,但容量都是1升)。

比较:哪个饮料瓶的容量比1升多?

4.体验1升的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让学生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5.了解饮水的常识:研究发现,成人一天的饮水量为1升~1.5升。少年儿童一般在1升左右。要分多次饮用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

五、应用拓展

1.“幸运1升”。

(1)出示一些常见物品,让学生判断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2.“快乐1升”。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以猜容量多少的游戏进行:(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让一个学生看清楚容器的容量,再由其他同学猜。(2)先猜容量较小的容器,再猜容量较大的容器。

3.“节约1升”。

(1)出示动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提问: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2)节约用水广告短片欣赏。

情节: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小蚂蚁集水—运水—浇树—字幕(请节约每一滴水)。

小蚂蚁说:“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说:“这么少的水用‘升’做单位合适吗?”

谈话:为了计量比较少的水,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升”更小的容量单位。

【设计意图】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最大程度地把练习内容活动化,并穿插灵动的词汇“幸运1升”“快乐1升”“节约1升”,来传递积极的情感。在猜容量多少时,构建了活泼的游戏氛围;在节水广告的赏析之后,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整个过程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严谨而不失情趣,轻松而不失深刻。

六、全课小结(略)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学生学习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

1.在观察、操作、比较中认识容量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大小明显的两个杯子,让学生发现杯子的容量是有大小的。然后组织学生应用操作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杯子,掌握比较杯子容量大小的方法,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1、2练习,进一步感受这种比较方法,体会容量是有大小的。

2.在认知冲突中引出容量单位升

创设一个“比一比,谁家的水壶的容量大?”这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在争论中产生统一和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这时及时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容量单位?关于升你知道些什么?用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对学生容量单位的欲望。

3.在估计与验证中认识1升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观察、估计、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来感受1升有多少,使学生形成1升的清晰表象。在估计与验证中积累对1升的直观经验,在交流中去强化对1升大小的体验。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东流镇中心学校本部 金春雷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2页内容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2页内容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备课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备课人: 涟水县向阳小学 吴莹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教学......

下载《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