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 获奖教学设计_甜甜的泥土优质课教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18:29: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 获奖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甜甜的泥土优质课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银川十八中 伏晓强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小小说,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深爱,文笔细腻,文字优美,意蕴丰富,特别是新奇的立意,惊奇的结尾,值得玩味。

设计理念:

从复习学过的文章的片段、理解暗含其中的浓浓母爱导入,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重点抓住文本,从写法、语言入手探究离异母亲、王小亮的人物形象,同时学习文章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感受语言的清新自然和笔法的细腻。

2.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学习文章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双喜、阿发、桂生、六一公公

提示:这是哪篇文章中的人物。当我们分析他们的时候,常常会疏忽文章中的一个形象。出示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

她是谁?我的母亲。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是呀,当孩子们沉浸在看戏、偷罗汉豆、吃罗汉豆、说笑的喜悦中时,母亲却一直为儿子牵肠挂肚,在深夜中焦急等待。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位爱子心切的母亲形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小说,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塑造母亲形象的。出示:《甜甜的泥土》,作者黄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出示填空)1.故事发生的季节虽在初春,但残雪还在翻卷着,天气很冷。2.这天是王小亮八岁的生日,他过去的妈妈送来了他最爱吃的奶糖。虽然没见到儿子,但经过周折糖终于传到儿子手里。

3.王小亮把糖分给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但是由于害怕现在的妈妈不得不将糖埋藏在回家的路上,以至融化到泥土中。

(二)通过线索“奶糖”,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以“一包奶糖” 为线索,依次写了 送奶糖 ——分奶糖——埋奶糖——舔奶糖 过渡:理清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现在我们进一步去探究演绎这动人故事的人物形象。我们按人物的出场顺序,先来分析“她”。

三、细读课文——探究人物

问题1:小说中的“她”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塑造“她”这一人物形象的?(让学生立足文本去思考,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要求: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相关词句,品读赏析关键词句,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朗读课文,读后圈点批注。

她(离异母亲):对儿子的思念、至爱亲情,慈爱,体现在对她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正面描写、看门老大爷、老师的侧面描写、开头的环境描写以及与现在妈妈的对比中,在体会的过程中可反复地朗读揣摩,挖掘人物的内心。

母亲的至爱:

“西北风呼啸,残雪翻卷,她宛如一座雪雕倚在学校门口”,不畏严寒,只为儿子生日时见上儿子,送上一包奶糖。母爱风雪无阻!

“一阵电铃的急响,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想着儿子就要放学出来了,可以见到儿子了,内心无比喜悦。母爱绽放温存!

“铁门锁住,儿子未现,跌撞着扑过去,使劲摇铁栏杆”,不能和儿子在一起,只求能见上一面,却不随人愿。

一包奶糖能传递去母亲对他的所有的爱。明确: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b.为下文把奶糖埋在雪中伏笔。c.为人物的悲剧命运定下基调。

过渡:通过同学们细致的分析,我们看出母亲一个是深爱孩子却又无法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无奈的、痛苦的、可怜的形象。那么,问题2:小说中的王小亮又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让学生继续立足文本去思考,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明确:不幸的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渴望母爱。但乐观坚强,积极向上,不自暴自弃。

充满童真,可爱的有梦想的孩子,善良、懂事、知足、懂得友爱,懂得分享,他接受着爱,更懂得用心去回报。虽然家里缺少关爱,但他还是每天都认真地、有条理地做着那些繁重的家务,面对生活的不幸,他没有报之以仇恨,而是还在认真地对待。

过渡:在小说中,把“她”和王小亮联系在一起的物品是:奶糖(板书)。那么,同学们,小说中比奶糖更甜,也是王小亮更为渴望的是什么?

母爱(板书)。教师:是呀,送奶糖,其实是在传递母爱;分奶糖,其实是在分享母爱;埋奶糖,更是在珍藏母爱;舔奶糖,则是在回味浓浓的母爱。

四、探究结尾

教师设疑:还是这奶糖,老师有个疑问,小说前面写王小亮的亲妈妈把糖放在“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奶糖放在棉袄口袋里未能融化,地温回升难道能超过体温吗,你是如何理解小说的这一艺术构思的呢?

解析:奶糖融入泥土,变成了“甜甜的泥土”这一新奇的结尾,不仅使读者拍案称奇,而且富有诗情画意,含义无穷,从而提高了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写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至亲至爱,这是非常普通的立意。但本文却打破这一窠臼,另辟蹊径,把主题放在“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上,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样能得到人们的关爱,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的思想。这样的立意高人一筹,给人以新鲜独特之感。

导出:立意新颖,结尾奇特。适当延伸:鲁迅小说《药》的结尾写到夏瑜的坟上平添了一个花环,给读者以希望,意味着董命后继有人。这个结尾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突出

鲁迅小说《故乡》的结尾“海边碧绿的沙地,深蓝的天空中一轮金黄的圆月”的一抹亮色,让读者在故乡的悲凉与失落中看到希望,寻找出路。

五、拓展延伸

文章波澜,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尾,例文《背箱子》《口号》 推荐课外读物

欧·亨利 《最后一片藤叶》

《麦琪的礼物》 莫泊桑 《项链》

栗良平 《一碗阳春面》

冰心 《繁星》《春水》 高尔基 《母亲》

六、课后作业——生活拾爱

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写出在你生命中接收到的爱。题目自拟,300字以上,情感要真切

七、板书设计

送 无处不在 分 奶糖(母爱)——甜甜的泥土——(爱)埋 无处不有 舔

甜甜的泥土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识记字词。2、感读课文,读懂故事。3、品读课文,体味感情。学习重点:赏析文中人物的描写方法,品味弄弄的母爱。教学过程:一、导入:幻灯片放映“大手拉小手”的......

甜甜的泥土 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课前:(出示幻一)一、导入新课(3分钟)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中,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画面成为了我们脑海里挥......

《甜甜的泥土》的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情节。2.感受人物形象。3.探究作品主题与表现手法。教学重点难点:1. 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无私、宽厚的母爱,理解人间的至亲至爱无所不在,......

甜甜的泥土的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甜甜的泥土的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体会离异的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之情;2、理解文章结尾的含义;教学重点及难点:离异的母亲对儿子的疼爱;教学设想:1、本文是......

下载甜甜的泥土 获奖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甜甜的泥土 获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