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4.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含义和作用。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教学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2.整体感知课文,划分文章段落。教学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题含义,说说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教学过程:
一. 引经据典,揭示课题
1.清代诗人汪楫到田野中寻找春天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田 间(清)汪楫
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1)齐读“小妇—起”;
(2)师:大诗人汪楫在春日走到乡村田野看到:田间农妇在扶犁耕种,远处一棵大树上黄莺在啼叫。你能说说后两句诗句的意思吗?(小孩子们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朝着人多的地方行走。)2.我们本篇文章的作者—冰心,她在写作时改动了一下这句话,变成了“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一变,诗句的意思就成了—(指名回答)。
3.揭示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课题。
(1)指导书写,强调:“拣”字右半边是横折钩,不是“东”字。(2)品字:“拣”字,我们曾经学过一个同音字,谁来写给大家看看?(指名学生书写)
(3)对比:“拣”与“捡”。(“拣”字的意思是:挑选;“捡”字的意思是拾取。)
(4)师:作者告诉我们,游春时要往孩子们多的地方去。那儿童多的地方风景有何不同吗?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二.介绍作者,检查预习
1.本篇文章的作者是冰心,说说你所认识的冰心。(出示课件,简要介绍)
2.出示生字词,要求学生尝试充分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准确、读流利; 3.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2)指名领读齐读;(3)指名分节读课文。
4.欣赏配乐朗诵,自读课文,尝试结合语境理解生词。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浏览全文,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地点转换顺序)
2.拿出笔来,找找文中的地点。3.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4.根据这些地点的变化,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游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四、小结:
1、小结: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课文题目是“只拣儿童多处行”,文中哪些词句体现出“儿童多”?找出相关语句。
五、板书设计:
3.只拣儿童多处行 冰心
拣— 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一、课文简析:《只拣儿童多处行》是第一单元“春光无限”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安排了4篇课文,引导学生感悟春光美,体会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拣儿童......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第一单元“春光无限”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安排了5篇课文,引导学生感悟春光美,体会一......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杜庄镇大道小学卢宝红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学会书写12个生字。2.自读导语和课文,了解这篇散文中冰心写了哪些内容,表......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