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组 肖杨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朗读点拨、引导赏析、多媒体教学 【教时安排】2课时
【教时重点】: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时难点】: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一)正字音,布置预习,课前朗读
(二)由题目引发的思考:
1.说起黄州,你会想起什么?我们是否学过相关的文章?
2.题目“黄州快哉亭记”,我们学过哪些也是以“记”为体裁的文章? 3.“快哉”,是什么意思? 解答:
1.说起黄州,会想起赤壁,会想起苏轼,想起乌台诗案。相关的文章有苏轼的《赤壁赋》。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寓言中寄寓着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兼“览物”的叙述、对“古仁人之心” 的议论及侧写自我心志的“抒情”等。3.快乐,痛快。
(三)进一步思考:“快哉”是一个心理用语,为何用来修饰“亭”?
——— 一切景语皆情语
理清人物关系:
填空:快哉亭涉及了三个人,分别是 :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作此记的苏辙。
由此可见三个人是——志同道合。问题:那么三者有何相同之处? 关于三个人:
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由学生回忆复述)。苏轼对被贬的态度:《赤壁赋》相关语句可以明其志:“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辙:字子由。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张怀民:借用课文鉴赏提示,可知他是苏轼的挚友,贬居黄州时“不以谪为患”,临江筑亭,观景揽胜,喜江山壮美,爱风月宜人。——三人共同点:被贬之人,胸怀旷达
(四)在初步理解文章的基础之上归纳各段文意
第一段:略述水势及命名者。
第二段:描写亭之所见及说明命名的原由,为后文议论过渡。第三段:引用历史,表明遇与不遇不在外物,而在于自得与否。第四段:以张君为例,肯定其自得、“无所不快”的人生态度。
——(1)、(2)叙述,(3)、(4)说理抒情
二、细节落实:
(一)落实字词,讲解分析文章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由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行翻译课文。当堂完成相关练习卷,巩固知识
(二)回到课堂开头所提出的问题: “快哉”是一个心理用语,为何用来修饰“亭”?与三人的共同点有什么联系?为解决这个问题,先解答下列问题。
1.找出出现“快“的语句
2.按所找出来的“快“字可把文章梳理成主要的四部分: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名字的由来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亦足以称快世俗:快哉亭让人“快哉“的具体原因
快哉,此风:引出楚王宋玉的对话
将何适而非快?/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乌睹其为快也哉!:道出三人的共同点,无往而不快。
3.这三部分又可梳理成两部分,即:(1)景之“快”
a.首段连写三层水势之变,能现水势之波澜壮阔。
b.第二段昔今对比,赏景与思古交错,极写快哉亭四周所见——面积之见、上下之见、日夜之见,其景瞬息万变,令人惊心动魄;再从不同角度赏玩美景,所见之景磅礴雄伟。
由此可见,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
江山风物足以观赏,此为“快哉”原因之一;古人流风足以怀想,此为“快哉”原因之二。
(2)人之“快”
a.“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b.君(张怀民)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无往而不快。提问:第三段似乎岔出了本题,在本文中的作用何在?
引出中心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宁静。)
——“遇不遇”乃“天命”,“自不自得”在“自已”。提问:本文主旨与大家所学过的哪一篇文章中的名句相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情、景、理浑然一体
景之快缘于人之快,人之快缘于情理之“快”:
写景自由奔放,寓情于景,先叙后议,借说理以抒怀,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小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苏辙、以及张怀民都是随缘自适、胸怀旷达的智者,境由心生,张怀民才会选择在这里建亭,苏轼才会将它命名为“快哉亭”苏辙笔下才会有如此气势雄伟的美景。
四、拓展训练:结合课后练习一,对比阅读《超然台记》。提示: “记”类文章一般先叙事再说理,《超然台记》是否也如此?
“超然”与“快哉”有什么共通点?文章中哪一句话能解释“超然”?(《超然台记》全文)
(以下教师简称为T,学生简称为S)一、导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亭台楼阁是音乐里靓丽的音符。这些亭台楼阁往往蕴涵着动人的故事和感人的情思。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阿房宫赋》,阿房宫......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作者:苏辙〔宋〕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熟练地翻译课文。二、能力目标:把握山水游记散文优美景物的描写,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苏辙1(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7题。(21分)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
黄州快哉亭记一 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字词,翻译了课文,现在以做练习的形式来回顾复习这一课的知识点。2回顾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