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用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15:42: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用”。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诵读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在读中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学习作者在遭遇人生困境时的旷达胸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1,师: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

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说得真好!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投影2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作者)谁来介绍一下苏轼?投影3

(然后投影学习目标,指名学生齐读目标)

一、初读文章感韵味

1、生听老师读。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翻页)@读准字音我能行(大屏幕)(翻页)

2、自由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完评价并注意顿号功能。

顿号前后什么关系?(指“藻”“荇”二字)

念古文就是要读准停顿,读出节奏感。我们全班齐读一遍,注意停顿。(翻页)@ 提示: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生齐读。

三、再读文章析文意(翻页)

1、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自学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解决字词和句子,一会我考考大家。(翻页)检测题一(大屏幕解释词语)(翻页)检测题二(大屏幕解释句子)(翻页)

四、三读文章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翻页)师:通过刚才的检测,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时间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生成答案预设:

(1)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抓住“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句分析

2、我们知道东坡“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课文中原话)念无与为乐者,可见东坡是深夜起行为的是与朋友分享“乐”,那他为何找一个被贬的人?

生:因为张怀民和他一样被贬谪,同病相怜。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大屏幕投影)写作此文的背景(翻页)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文字)

张怀民: 1083年贬黃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翻页)

3、现在我们知道了,东坡找张怀民真是找对了,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课文,仔细看看他们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大屏幕)(1)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

不错,此句定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何处?(翻页)

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添一添,品意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生参考答案:

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翻页)

(2)改一改,品修辞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B、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你认为改了之后的句子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改了之后当然不好。句中明喻、暗喻交错运用,以“积水空明”喻写月光的清澈透明,使人自然想起“月光如水”的名句,巧妙地把人所共知的名言作为自己笔下文字的注脚,文笔自是高出一筹。“水中”紧承上句,接着又设一喻,以水中藤蔓“藻荇”来喻陆上树木“竹柏影”,写出了竹柏月下投影的淡雅清丽,似一幅弥漫着水气的朦胧素描图画。而改了之后,就没有了原句的新意,也不够生动形象。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翻页)

品析语言方法指导:

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翻页)

五、体味作者微妙的心境以及“闲”的含义。

现在我们搞清楚了东坡所看到的景色,他看到的是“月色与竹柏影”,东坡看着这美景开始发感慨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他说的这句话我不大明白,请这个同学来帮我解释一下。

有些不懂:“哪一夜没有月光?”下雨的晚上有么?“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好象我们这个校园里就没有竹子啊。这句话是不是有点逻辑问题?它是一个病句?

这句话中的月光、松柏并不是月光,竹柏,它们只是一个象征——美景的象征。哪里没有美?只是缺少闲人罢了。这我就明白了。不过我还有点困惑:书上注释“闲人”是“清闲的人”的意思,也就是“没什么事做的人”。那苏轼是闲人吗?我们应该怎么理解?(翻页)此处投影写作背景。(翻页)

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闲人”指东坡不是闲得无聊之人,他是富有闲情雅致之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翻页)

师:解读了文本,读懂了作者,接下来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生齐读)

六、课堂达标,布置作业

师:解读了文本,读懂了作者,接下来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生齐读)师结束语:

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愿我们的心灵也能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能够更加豁达从容!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过程设计安丰三中 李娜娜一、导入课文导入:展示月夜图片,教师导入本课导入语:月,撩人心扉,伤人情思,弄人神绪;可夜色围绝苍穹之时,月又给人若有若无的希望,让人......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应当......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紧紧以文本为依托,以朗读为主线,通过赏析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心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探究苏轼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宁静豁达的情怀,从而有梯度地感受苏轼这......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记承天寺夜游》二、设计思想《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因“鸟台读案”被贬滴黄州任有职无权......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

下载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