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用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8 06:13:0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用”。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

李秀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古人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的写法。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反复诵读中读出韵味、读出语感,并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理解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感受并学习其于逆境中的旷达

乐观情怀。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理解作品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放历史,于猜想中走近作者

教师念一段人物介绍,学生想到是谁,就举手回答,不对的其他同学继续抢答。

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

他在仕途上多经坎坷,曾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谷,却也将他的文学创作推至了一个高峰;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词派; 他曾阐述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至理名言; 他曾抒写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志豪情; 他曾许下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他曾描绘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美丽图画; 他曾产生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奇思妙想; 他亦曾品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深奥哲理; 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他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苏轼贬官黄州期间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去感受一下这位大文豪异于常人的内心世界。

二、朗读课文,于评价中提升技巧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字音、停顿、节奏、感情。

2、学生两两对读,互作评价。

3、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为什么这样处理。

4、齐读。

三、疏通文意,于合作中解决疑难

1、学生以4人或6人小组为单位,对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一人一句轮流合作翻译全文。

2、小组长推选一人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词、句归纳出来,在课堂上共同交流解决。

3、巩固练习

⑴欣然起行 高兴地 ..⑵念无与为乐者 思考、想到 ..⑶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就 ..⑷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⑸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⑹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⑺盖竹柏影也 原来 .⑻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罢了 ..

四、研读文本,于赏析中明了写法

1、请根据表达方式将文章划分一下层次。明确:

⑴ 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记叙(抒情)⑵ „„盖竹柏影也——描写(抒情)

⑶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抒情)

2、记叙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从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

明确:

⑴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⑵ 欢欣之情(欣然起行);淡淡的遗憾(念无与为乐者);急切、激动(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心有灵犀的欣喜(怀民亦未寝);闲适、从容(相与步于中庭)

3、描写部分是怎样描绘月色的?你能品析一下这个写景句的妙处吗?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探究)

明确:

⑴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从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动静相衬及意境的营造几个角度进行品析。

⑶ 引导学生从“一切景语皆情语”角度感受作者赏月的欣喜之情,并进一步感受作者内心世界的空明宁静、光明磊落、胸无尘俗。

4、议论部分中的“闲人”该如何理解?从这个议论句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小组合作探究)

明确:

⑴引导学生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高雅情趣角度进行分析。

“闲人”一方面指具有闲情雅雅致的人,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⑵引导学生将自己迁移到彼时彼景,把自己当作苏轼,感受一下自己面对如此美丽的月光,内心会涌起何感?

作者情怀:赏月的欣喜与自豪;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5、总结写作技巧:作者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着痕迹地融入了他的记叙、描写与议论中去,在写作中我们也要围绕着我们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展开记叙、描写或议论。

五、拓展阅读,于他文中感受情怀

出示苏轼作于贬官黄州期间的两首词《浣溪沙》和《定**》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定**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介绍两词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朗读,感受品悟作者身处逆境时的旷达乐观情怀。

六、归结全文,于品悟中笑对人生

苏轼虽然被贬黄州,却并没有灰心丧气,反而在游赏山水中写出了那么多的诗词佳作,不仅抚平了自己心灵的创伤,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其达观向上的情怀。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能如苏东坡一样笑对苦难,从容淡定。

七、布置作业,于积累中提高素养 A、背诵、默写课文;

B、从《浣溪沙》和《定**》中选自己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 C、课外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过程设计安丰三中 李娜娜一、导入课文导入:展示月夜图片,教师导入本课导入语:月,撩人心扉,伤人情思,弄人神绪;可夜色围绝苍穹之时,月又给人若有若无的希望,让人......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应当......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紧紧以文本为依托,以朗读为主线,通过赏析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心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探究苏轼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宁静豁达的情怀,从而有梯度地感受苏轼这......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记承天寺夜游》二、设计思想《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因“鸟台读案”被贬滴黄州任有职无权......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

下载《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