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学设计_说勤奋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14:53: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说勤奋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说勤奋优秀教学设计”。

说勤奋教学设计

环节

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认为勤奋很重要,因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是作者的观点,如果作者光这样空口说白话,你们会信服吗?为此作者还举了两个人的事例来加以证明,举了谁和谁的例子,还记得吗?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借助填空理清课文的结构。

能不能看着大屏幕来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作者说勤奋,提出的观点是,然后用 和 这两个事例来证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设计意图】

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对于初次接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填空练习不仅降低了概括主要内容的难度,也有利于学生理清文路,初步把握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环节

二、实践——重点突破,语义兼得

二、走近名人,见证勤奋。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一走近司马光、童第周,去感受他们的勤奋。

1、走近司马光。

(1)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就很——聪明。

(2)从小就机智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功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快速找出司马光取得成功的句子,看谁找的又快又准。(我发现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孩子,你最勇敢)

生读句子,板书《资治通鉴》(你一眼就找出来了,很会读书)请同学们端起书来,这句话在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一起来读一读。

(3)那么,司马光之所以能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靠的是什么?请大家静下心来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的勤奋?圈划关键词句,并记下读书感受。小组交流 交流预设一: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的勤奋?

什么是“滚瓜烂熟”?同学们看这个词,瓜熟透了,再不摘就要烂了、滚落下来,我觉得这个词很有意思,你怎么理解这个词语?(是呀,他读的熟的不能再熟了,甚至能倒背如流,这就是滚瓜烂熟)司马光是如何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是两遍吗?那是多少遍?哦,无数遍的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这就是-----勤奋!

你觉得作者在这句话里还有哪些字词写出了司马光的勤奋,请你再谈一谈。

(两个学生出不来)我认为“躲”这个字同样能写出他的勤奋,你认为呢?什么叫躲?(藏)生活中你在什么情况下躲?(我们遇到危险、坏人坏事的时候会躲)司马光为什么要躲?(怕自己动心、藏起来找不到、喊他、打扰)(评价:掌声,他说的多好哇,就是为了避免诱惑。)

引读

是呀,孩子们,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放风筝了,他却-----(指一生读)

夏天,烈日炎炎,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乘凉了,他却-----(指一生读)秋天,瓜果飘香,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摘果子了,他却-----(指一生读)冬天,大雪纷飞,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堆雪人了,他却-----(一起读)师:听出勤奋来了!他这样躲起来原来是----为了抓紧时间读书呀!

这个“躲”字用的真好,一个躲字写出了他的勤奋,你还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他的勤奋?把你找出来的句子读一读。

交流预设二: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大家都来看看这句话。

引导体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枕头?能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吗?(木头、圆的木头、稍微一动就滚落的枕头)

对这四个字又怎么理解的?什么叫“稍微一动”?(你有自己的思考,了不起)一个圆的木头,稍微一动就会滚开,和你睡的不一样吧?司马光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枕头?请你在这一段话中找理由(他醒来后继续读书写作变红)

这样的枕头就会影响我们的睡眠,破坏我们的好梦,司马光却枕着这样的枕头,还管他叫做警枕。你能说说“警”字在这里的意思吗?(警戒、提醒)

总结:司马光用一个独特的枕头,延长了读书写作的时间,这个警枕,成为勤奋的象征。就这样,他每晚与警枕为伴,一直到六十多岁时终于编成一部著名的史学巨著。齐读:“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是呀,孩子们,司马光一生勤奋,终于有所作为。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把这个故事牢牢记在心里呢。指读。

读的真好,尤其抓住几个关键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司马光的勤奋,真不简单。课文读到这里,再看这句话,你能结合司马光的事例说说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中的鲜花代表什么?(人是著名的史学家,书是著名的史学巨著),汗水和心血又是什么?

是啊,鲜花是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呀!我请大家记住,你来读,你来读,一起读。

2、走近童第周作者为了证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观点,除了写司马光的事例,此外他还写了童第周,写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的勤奋?大家都往这里看,出示: 1找出描写成功的句子。

2、圈画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勤奋的。

3、结合事例感悟观点

(2)请同学们带着任务默读第三自然段。圈画词语后小组交流

总结:刚才同学们自己读了书,很多同学做记号,写下感受,刚才我留意到***(展示课本)会学习

(3)交流:童第周取得成功的标志是什么?(青蛙卵剥离手术)一个成绩很差的童第周用什么方法获得成功?

学生读,教师相机指导:(A、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B、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勤奋?板书:急起直追(感悟力真不错)他在成绩很差的情况下是怎样追的?从这两句话你能读出什么?对于他的这种行为你怎么理解?(勤奋刻苦、起早贪黑、夜以继日)

在落后的情况下,光靠起早贪黑夜以继日的追是不够的,他还怎样追的?(注意改进学习方法)所以说童第周的追不仅是勤奋刻苦的追,还是----(讲究方法的追、智慧的追、科学的追)

那他是一天两天就追上来的吗?(半年)

追,需要勤奋刻苦的行动;追,需要科学的方法;追,更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从这两句话里,我们可以读出童第周起早贪黑的学习,每天如此,这同样是——(“勤奋”)

他用勤奋来弥补自己的——(基础差、笨拙)。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功的。这正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名列前茅后童第周就满足了吗?没有,他也是“一生勤奋”,引说——因为勤奋,所以他才能(去比利时留学),因为勤奋,他才能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因为勤奋,他才能在(欧洲的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段资料,读了之后想必你会对“勤能补拙是良训”有更深的理解。出示资料,自读

童第周的成功,再次印证了课文中的这句话。再读“古今中外„„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对于童第周来说,“鲜花”意味着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什么?

三、回顾全文,领悟写法

1、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说勤奋的,引导学生领悟首先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证明观点——司马光和童第周靠勤奋成才 得出结论——要不忘勤奋,一生勤奋

2、师: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司马光和童第周都是靠勤奋成才的,这两个事例不是有些重复吗?

为什么不写三个、四个?我也很勤奋,为什么不举老师的例子?(这是有代表性,精挑细选的)

3、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道理的文章,我们可叫他说理文或议论文,议论文要选择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作者说—(生读)“古今中外„„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环节

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今天这节课我们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到了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学习了作者写议论文首先提出观点、接着列举典型事例证明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我班有几个同学不太勤奋,有的同学说我很聪明一学就会不需要勤奋,也有同学说我太笨了怎么学也学不会,再勤奋也没有用。你能不能通过讲述《说勤奋》这个故事来说服他们吗?

《说勤奋》教学设计

《说勤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议论文。本文采用议论文常用的举例子的方法,借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

说勤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理解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祖国、对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观点: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劝学》......

说勤奋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说勤奋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说勤奋》教学设计

[《说勤奋》教学设计] 无名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说勤奋》教学设计。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

说勤奋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1、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说勤奋(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齐读)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3、你能把这句话合并......

下载说勤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说勤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