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课堂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从单元导语引入课题,板书课题。读课堂目标。了解七律、长征。
1、了解七律,读好课题。
“七律”表明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长征是这一首诗歌要写的内容,中间用一个间隔号分开,大家读的时候,要在这里停顿一下,大家一起把课题读一遍。(再读课题)
七律
诗体名,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大屏出示)2.了解长征
(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出示课件),这就是长征路线图: 1934年10月,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粉碎敌人的进攻,中央主力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
千里长征。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长征途中,既要翻山越岭,又要躲避天上敌人飞机的侦察轰炸,地上敌人的围追堵截。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11个省,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最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任务一:初读诗歌,感知诗意。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2、快速地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每句诗的意思。
3、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
4、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任务二: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不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A、万水千山
B、远征难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小组合作,认真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A、五岭逶迤
B、乌蒙磅礴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B、走泥丸
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不怕难。藐视困难、乐观)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④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了长征途中经历的两件大事,是什么?(飞夺泸定桥)
(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
②站在河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
④读出感受。
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暖
①(出示金沙江图)
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④有感情地读。
巧渡金沙江
(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暖”字表现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寒”字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4)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共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千里雪
展开你的想像,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②那你又从哪个字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 喜
③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④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任务三:拓展延伸,感受伟人风采。
1、读全诗。引导:这简短的五十六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2、长征途中,毛泽东留下了很多豪迈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就是其中一首。(出示课件,朗读)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反馈目标:
引导:老师从你们的诵读中听出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听出了毛主席和红军战士革命必胜的乐观精神。能不能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生自由背诗,指名背。)
五、总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远征难
只等闲
无畏
乐观
21.毛泽东诗词二首――长征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的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2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
教学设计方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2)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 (3)了解诗的......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
《七律·长征》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实验版第九册第25课。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