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综合实践制作潜望镜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制作潜望镜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实践制作潜望镜教学设计
东华小学
王有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践交流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知道光在潜望镜中的传播路线。
2.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光的反射
(二)探究目标
1.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2.运用潜望镜基本原理,设计出创意潜望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研究、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在潜望镜中的传播路线。(反射)难点:制作简易潜望镜。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油笔
教师准备:自制潜望镜、平面镜片(2个)、胶带、卡纸、剪刀
四、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思路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2、同伴互助。学生动手拆潜望镜、师生探讨、发现潜望镜的秘密。
3、拓展延伸,制作潜望镜。
一、游戏导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哪几个同学来前边做?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这几个同学都蹲到桌下,都不能站起来,能不能看到桌上或老师手中的东西?怎样才能看到? 你们有没有想到使用什么仪器来看呢? 老师这里有自制的潜望镜,能不能看到呢?
潜望镜里面有什么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学习《制作潜望镜》,出示课题《制作潜望镜》。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设计了游戏就是让学生想办法看到高处的物体,认识潜望镜的作用,容易引起学生动脑研究问题的欲望。】
学生做游戏
用潜望镜看
二、提出问题,猜想潜望镜的内部结构(出示自制潜望镜)研究自制潜望镜内部的情况 同学们看了之后,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潜望镜里面有什么? 潜望镜有什么作用? 怎样制作潜望镜? ……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一进行研究 【设计意图:自制潜望镜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更容易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启发起学生探究潜望镜秘密的兴趣。】 潜望镜里面有什么呢?
既然有镜子,有几片,为什么?
有的认为有两片,有的认为有三片或更多,那请大家想一想,潜望镜要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至少要有几片镜子? 这两片该怎么放?
【让学生说出潜望镜的猜想结构图,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探究潜望镜的结构和原理,验证猜想
同学们对潜望镜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猜想,但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仅仅靠猜想是不行的,潜望镜的内部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拿出自制潜望镜)每个小组发给一个,每个小组按教师的提示做,好吗? 出示温馨提示:
1、小组同学先玩一玩,蹲在桌下看桌上的东西的游戏。
2、然后打开看看里面的结构,并在小组内交流,并与我们刚才的猜想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样?
3、最后,试着改变镜子的角度,看一看,还能看到高处的物体吗?
4、小组长随时做好记录。
【说潜望镜的内部结构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潜望镜的内部构造,并与自己的猜想相对比,进一步深化对潜望镜的认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刚才同学们研究得非常认真,哪个同学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最有价值的发现?
(学生拿着自己小组的记录表到实物投影前边展示边介绍。)正如同学们发现的一样,潜望镜的内部有两块和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平面镜。
人为什么从低处看到高处物体呢?
【教学中要给学生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交流相互的发现,达成共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
四、制作自己的潜望镜,拓展延伸
我们知道了潜望镜的秘密,那你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潜望镜吗? 教师讲解制作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制作。
五、展示自己制作的潜望镜
六、说一说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潜望镜
七、课后总结
同学们,你们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提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
第十五课:设计制作“电子贺卡”教学设计思路:谈话导入——基本活动:怎样设计贺卡——设计一个电子贺卡——拓展与延伸:用“画笔”软件制作贺卡——创新活动建议:多彩贺卡送亲朋......
综合实践《直流电动机的制作》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动机的分类、作用及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2、通过组装直流微型电动机,熟悉电动机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培......
活动名称:制作纸花教学目的:1、学习纸花的制作方法,使学生能制作出大小不同的各色纸花,制作纸花用于装饰生活与娱乐环境。2、锻炼手指的灵巧与协调能力,懂得生活与美术的相互关系......
第一课:安全自护我能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科学的安全防范方法,提高自护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调查、汇报、宣传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及......
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主题名称:《成长的故事》四年级(2)班 指导教师:吴慧 活动时间:2011年9—11月 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脚步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获得亲身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