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用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12:57: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用”。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范晓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情感目标:1,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2,品味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教学重点: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教学难点: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与情怀。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是呀,皎洁明亮的月光总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吟咏月亮的诗句吗?

(生自由回答)

(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这些咏月的诗句或表达作者思乡,或伤己,或念友之情,今天,我们也要欣赏一篇别具一格的咏月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二、作者背景(学生介绍苏轼,教师补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 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也是著名的 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学生朗读课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提示:(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听录音范读。

(要求:确定字词的读音、节奏、停顿和感情。)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结合注释,译读课文。(4分钟)5,重点词句提示: 词语:

(1),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3)月色入户()(4)怀民亦未寝()(5)盖竹柏影也((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2),庭下如积水空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指明两名同学翻译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四、再读课文,深入感受

1、一个深秋的夜晚,苏轼为什么会想到夜游?结合文句来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交流、师组织:

当时月色很美,“月色入户”,深秋之夜,万籁俱寂,月光悄悄地进门来了,整个堂屋因月光而明亮、生动起来。看到如此美的月色,苏轼有什么反映?(你能体会这“欣然起行”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吗?)生交流、师组织:

“欣然起行”面对如此之美的月色,作者一天的疲倦郁闷一扫而光,睡意顿消,披衣而起,充分显示了月光带给他的喜悦,苏轼的自得其乐,兴性而为,随意而行。(衬托月色的美妙)

如此美的月色,若有人能共享,更是一件乐事,但苏轼为何会单身想到与张怀民一同夜游呢?你能否结合文章来谈谈你的感受。生交流、师组织:

张怀民与苏轼是一类人,品格清高超逸。

“念无与乐者”出游当然要找志趣相投的人了,这里,苏轼很自然地将张怀民与自己归为一类,认为怀民“可与乐”推测一下张怀民是一个怎样的人?

“遂至承天寺”遂至二字表面看来很轻淡,好像不假思索,实际包含能一同赏月者只有一个人,非张怀民不可,可见张怀民在作者心中地位。

“寻张怀民”面对如此良夜,张怀民一定不会蒙头大睡吧,他很可能也在赏月,只是不知他是庭中赏月,还是出门赏月,因此需要寻他一寻,两人交往很深。

“怀民亦未寝”“亦”一种如我所料的自得感,体现两人心意相通,因此可见,苏轼认为他与张怀民是一类人,志趣相投的人,因而选择与怀民一同夜游。张怀民资料:

1083年贬黄州,初寄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薄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2、两个志趣相投的人夜游时,看到怎样的景致呢? 生交流、师组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跟随音乐细细品味这18个字,想象一下这是怎样一幅画面?

学生赏析、交流(2-3个学生)(可以轻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师:我发现大家在描述时都提到了月光,我们仿佛也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中,但这18个字里有没有提到月?(没有)那么,苏轼是如何把月色写得如此空明、澄澈、皎洁的呢?

生交流、师组织

(1)比喻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令人有水月莫辨之感。(2)以实写虚,以有衬无,创造一个澄沏空灵的透明世界。这正如后人评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3、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作者无意识中写下的景色会透露他的内心世界,那么,东坡所写之景表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心境)生交流、师组织 他能抛开世俗的烦恼,忘却了自身被贬谪的不幸遭遇,只有眼前这片美妙空明的世界,可见他的内心是平静,纤尘不染的。

4、这18个字既让我们看到了美妙空明的月光,又看到苏轼此时的心境,那么,苏轼本人又有怎样的感慨呢? 生交流、师组织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那么,我们怎么理解苏轼的这一番感慨呢?说说你的看法。

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象征美景处处有。“闲人”(1)字面意义上:身为闲官的事实,自嘲(2)安闲自在的心境

(3)淡淡的惆怅,空有一腔抱负

(4)对当时人汲汲于名利的不屑 此句既有由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5、回头看课文短短84字,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生交流师组织

豁达、乐观

这种豁达、乐观的处世态度在逆境中尤为可贵可敬: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五、总结

师:他在如此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折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短短84字让“闲人”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他空明的心境,豁达的情怀闪耀着独具魅力的人格光彩!同学们,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让我们常读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六,作业:将搜集的关于月的诗句整理在摘抄本上。七,课后练习题:

(1)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苏轼、张怀民事件: 夜游承天寺

(2)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 解衣欲睡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3)“月色入户”意思是 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4)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 冰清玉洁清澈透明 的美好境界。

(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3.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绿竹、翠柏的影子。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过程设计安丰三中 李娜娜一、导入课文导入:展示月夜图片,教师导入本课导入语:月,撩人心扉,伤人情思,弄人神绪;可夜色围绝苍穹之时,月又给人若有若无的希望,让人......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应当......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紧紧以文本为依托,以朗读为主线,通过赏析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心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探究苏轼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宁静豁达的情怀,从而有梯度地感受苏轼这......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记承天寺夜游》二、设计思想《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因“鸟台读案”被贬滴黄州任有职无权......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

下载《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