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用”。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教学目标】
1.疏通文义,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2.欣赏本文的景物描写,体悟月色描写的形象、精练又富于想象,了解苏轼豁达、乐观的处世态度和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并能对自己有所启迪。【教学重点】欣赏本文的景物描写,体悟月色描写的形象、精练又富于想象。【教学难点】了解苏轼豁达、乐观的处世态度和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并能对自己有所启迪。
【教学手段】课件辅助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水调歌头》作者是谁?学生答:苏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 被贬黄州时写下的 一篇散文《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在什么样的夜晚,和谁,怀着怎样的心情夜游承天寺的? 让我们 跟随他的脚步,一起来吧![ 师生问答 ]
二、携手苏轼,夜游承天寺
(一)诵读生文
一个学生试读 全班学生齐读 强调读音:荇 x ì ng
设计意图:生文是没有句读没有分段的原文,生文的诵读培养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和能力。
(二)解词译句
1.第一段第一句字词句翻译(1)户:出示户的小篆,出示门的小篆,“门当户对”户是什么意思?明确:门,那“月色入户”的“户”是什么意思?明确:门,你再找户当门讲的词语!明确:足不出户等。(课件上对照出现户和门的小篆)“窗户”和“国家”两个词中“户”和“家”都不起表义的作用,是偏义词。
(2)欣然: 然是什么意思?明确:样子。那欣然什么意思呢?高兴的样子。学过吗?明确:学过,欣欣然张开了眼。
请同学联系已学,再找然字词句!俨然不动、屋舍俨然、豁然开朗、怡然自乐等(3)行 行:走。走:跑。步:行走。
学生译第一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月光照进门里,高高兴兴地起来散步。2.第一段第二句字词句翻译
(1)念: 想念的念什么意思?明确:想(双音推断方法渗透),文中同义:想到,强调区别与念书的念。(2)无与:没有和(我)
(3)为乐:游乐。为 : 做动词读音: w é i,做介词 w è i。(4)者:的人。(5)遂:于是,就。
学生译第二句:心想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3.第一段第三句字词句翻译(1)亦:也。
(2)寝:睡。学生造词:寝室。(3)相与:一同。
学生译第三句:怀民也没睡,一同到庭院中散步。4.第二段字词句翻译
(1)盖:学生查字典 明确;连词,表示推论原因,翻译为原来是。(学生读一读体会)第二段翻译:月光照在院中,像一潭水似的清澈透明,似水的月光下,水草交错,原来是竹柏的影子。5.第三段字词句翻译
(1)但 学生查字典 明确:只是 学生造句:但愿人长久。
(2)者 助词,表示强调语气。和前文出现的者(念无与为乐者)对比记忆。(3)耳 学生查字典 明确:语气词,相当于:而以,罢了。
第三句翻译:何处没有月夜?何处没有竹柏?只是少了像我两人这样的闲人罢了。
[ 小组讨论发言 教师点拨提示 ]
(三)诵读美文
三、走近苏轼,探访心路历程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两人是怎样的闲人? 苏轼:当他 贬官杭州时,他说: “ 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 贬官黄州时,“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
贬官惠州时,“ 日 啖 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张怀民:元丰六年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屈居主簿之类小官,但他心地坦然,不把迁 谪 放到心上,公务之瑕,以山水 怡 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之人。
两人同是满怀雄心和抱负,却都是既无权 又无事可干的官员。(以上资料课件上出现,并且红字体有注音)2、苏轼所见之景(2)添一添,品意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
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 : 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情景交融 意境和心情相吻合,寥寥数字,妙笔生辉。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2)删一删,品修辞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删去后当然不好。因为原句
(一)用比喻,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天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原句
(二)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而删去后,既不符合实际,更不能表现作者恬淡、乐观的心情。
3、联系苏轼作于同一时期的另一首诗,通过对比来帮助学生理解苏轼创作此文时的心境。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明确:此诗苏轼的情怀显得凄苦苍凉 4、由此,观写作本文时作者的心境 豁达 恬淡 自我排遣 5、诵读美文(配乐)
四、扩写练习
请你扩写文中第二段,提示:可增加联想和想象(注意:景物描写要符合本文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字数 100 字左右
在学生动笔之前,提供给学生一篇例文。学生完成后,讨论交流展示
前、后测及数据统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给上文断句,在你认为该断开处用斜线隔断。2 .解释加横线的字词(1)欣然 起行:()(2)念 无与为采者:()(3)月色入 户 :()(4)遂 至承天寺:()(5)怀民亦未 寝 :()(6)积水 空明 :()(7)盖 竹柏影也:()
(8)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3 .解释加点的字词(1)飘飘 然()
(2)你回来得正好,娘正 念 着你呢!()(3)夜不闭 户()(4)寝 室()
(5)但 赏功而不罚罪。()(6)想当然 耳().给下文断句,在你认为该断开处用斜线隔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实 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初二(5)班 共 27 人 前测正确率 48.15% 考察项目
然 后测正确率 98.15% 念 户 遂 寝 但 断句
北京市西罗园学校 李彦辉 2009 年4 月6 日
20.37% 0.00% 62.96% 77.78% 3.70% 58.27% 96.30% 98.15% 96.33% 100% 83.33% 86.52% [ 点评 ] 文言文教学既要重“言”,也要重“文”。这个教学设计在“言”的教学方面,教师的引导有什么特点呢?文言常用词的积累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李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常用词时运用了古今系联、双音推断、比较辨异的方法。这些细微之处,体现了老师在针对学生学习认知上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下功夫。这就是一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在“文”的教学方面,李老师用“增”、“删”的办法,让学生“缘景悟境”“缘景悟情”。这个支架的开发很有创意。课堂教学的前后,李老师设计了前后测。测评工具是课程资源最匮乏的一个方面,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得到长远发展的支撑,要让学生在近期的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正确的开发、使用测评工具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教案后边应该附上后测以后的学生访谈和反思。教学的过程就是个研究的过程。对每个细小的环节都要精心尽心,唯此刚露出水面的“小荷尖尖角”,方能在不远的时令,绽开出一片鲜艳的花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过程设计安丰三中 李娜娜一、导入课文导入:展示月夜图片,教师导入本课导入语:月,撩人心扉,伤人情思,弄人神绪;可夜色围绝苍穹之时,月又给人若有若无的希望,让人......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应当......
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紧紧以文本为依托,以朗读为主线,通过赏析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心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探究苏轼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宁静豁达的情怀,从而有梯度地感受苏轼这......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记承天寺夜游》二、设计思想《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因“鸟台读案”被贬滴黄州任有职无权......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