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原电池原理及应用教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
常乐春 2012年12月11日
高中化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 冠县一中
汤增军
摘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基础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实施课程的改革。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拓宽教学思路,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以化学教学为载体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重视探究学习,转变学生过于依靠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我在高二>这节课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本节课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如下:
一、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二、设计相关画面,创设学习情景
三、放映动画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四、展示实验内容,指导学生活动
五、演示原理动画,突破知识难点
六、投影演示实验,增强观察效果
七、投影板书内容,强化知识重点
八、演示卫星发射,拓展学生视野
九、阅读材料,引起思考
十、开展研究性学习
十一、练习和作业: 本模式的课程实录:
一、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本人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该在课前组织学生商讨本节课的目标,学生不可能是全班同学,力求让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当然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最后统一本节课的目标。因此,在新知识学习前,将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是很必要的,尽量使不同的学生根据这个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owerpoint制作): ①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组成原电池的条件。②能力目标: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培养正向思维的同时,注意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创造能力为目的。③德育目标: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④情感目标:培养自己的主体性,积极参与,合作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设计相关画面,创设学习情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建构而实现。理想的环境应当包括情景、协作、交流、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其中情景的创设对于知识的建构是很重要的,现在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的出现,更有利于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用字幕显示的同时,设计一个典型的原电池装置,例如,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插入Zn片与Cu片,然后接到电流计上。
在装置下面写出离子方程式: Zn+2H+=Zn2++H2↑ 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选择合适的背景,可以添加有趣并且符合化学特点的标志,使学习情景中信息更加丰富,以便为知识的意义建构做好准备。这适合于学生课前的一小段时间。
三、放映动画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结合知识的传授,根据化学史料,有针对性地运用一些化学故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故事导入法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本节课的导入,可以根据《格林太太的假牙》这个故事,利用Flash(或者Photoshop)编制成动画。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急切探究知识的欲望。
四、展示实验内容,指导学生活动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其重点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为了使学生掌握重点,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新知识。另外,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性,我们也应该特别重视实验教学。这里的两个实验均可以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能够为理解原电池的原理,掌握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提供丰富的经验材料,而且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投影如下(Powerpoint制作): 实验一:
1.实验内容:Zn片与Cu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
Zn片______________,Cu片______________,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____。2.实验内容:Zn片与Cu片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实验现象:Zn片______________,Cu片______________,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____。3.实验内容:Zn片与Cu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相连。
实验现象:Cu片______________,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____。实验二:
1.Zn片与Cu片分别插入不同的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相连,接到电流计上。指针(偏转、不偏转)______________。
2.两块Zn片插入一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相连,接到电流计上。指针______________。
3.将碳棒与Zn片插入一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相连,接到电流计上。指针______________。
五、演示原理动画,突破知识难点 微观的知识不能直接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用Flash做成的动画就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通过以上的分组实验,学生对原电池的原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用动画的形式给以演示会有助于突破难点。动画可以这样设计:标题是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盛有稀硫酸的玻璃槽中,插入铜片和锌片,用导线接到电流计上,并且设置一个能开、关的电键,溶液中不能观察到的离子,也以形象、可见的小球形式展现给大家。电键断开,锌片溶解,并且此处有气泡产生。电键闭合,锌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冒出,并且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有电流产生。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动画,看到锌片溶解成为锌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以氢气泡的形式冒出,当电键闭合的时候,可以看到电子的定向移动。
六、投影演示实验,增强观察效果 学生在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之前,用一个
有趣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确原电池的定义。利用水果、锌片、铜片组成的装置,用导线接到 电流计上,然后,将这一装置放到实物投影仪上。
当然,这个实验也可以直接演示给学生,但考虑到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观察清楚,这个时候,用投影仪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七、投影板书内容,强化知识重点 本节课的板书内容,也体现了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学习过程接近尾声的时候,非常有再现的必要,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投影板书内容(Powerpoint制作):
第四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一、电池的工作原理 概念: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负极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正极铜片:2H++2e-=H2(还原反应)总反应式:Zn+2H+=Zn2++H2↑
二、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1)一种金属与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2)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2.两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八、演示卫星发射,拓展学生视野 对于电池的应用,在这里可以利用Flash做成的动画来演示我国的实验一号卫星,风云二号卫星,东方红三号卫星的发射,也可以演示航空航天飞机、雷达、气象卫星等。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学生会非常感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电池应用的广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深深感到拥有高科技祖国的伟大,激发其爱国之情,也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九、阅读材料,引起思考
材料1:1780年意大利著名生物学家伽伐尼。解剖青蛙时,已死去的青蛙竟然发生了抽搐。伽伐尼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 用一枝铜钩插入死青蛙的脊髓中,再挂在铁栏杆上,当青蛙腿碰到铁栏杆时,就发生颤抖。
实验2:将青蛙放到铜制的解剖盘里,当解剖刀接触蛙腿时,蛙腿发生抽搐。他根据实验得出:青蛙自身肌肉和神经里的“生物电”是导致抽搐的原因。1791年,伽伐尼发表了《论肌肉中的生物电》论文,引起广泛关注。
善于质疑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只有青蛙腿和铜器和铁器接触时才发生抽搐?实验如下:
实验1:将青蛙腿放在铜盘里,用解剖刀去接触,蛙腿抽搐 实验2:将青蛙腿放在木盘里,用解剖刀去接触,蛙腿不动
伏打用实验推翻了伽伐尼的结论,认为要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接触蛙腿,蛙腿就会抽搐。联想到肌肉、神经保存在类似生理盐水的溶液中,那么,生理盐水与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作用会不会产生电流呢?
材料2:
十、开展研究性学习:
调查日常所用电池的种类及用途;
搜集废干电池并拆开,研究其构造和原理。
十一、练习和作业: 课后习题、基础训练册
教学感想:众所周知,现代社会需要具有鲜明个性的,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化学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的维度增加,要求更为全面和人文化,突破了学科本位,注重社会、学生发展的需求,教给学生在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时应有的观察视野,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开放和主动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以辨证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
一、教师在化学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化学教育的重视
高中化学新教材学科难度明显下降,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新大纲所赋予化学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化学教学更清醒,充分体现化学教育的功能。
二、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
化学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化学现象的千变万化、化学产品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而学生本身就生活在充满化学产品的时代,新的化学科技产品不断出现„„这一切作为进行化学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以成为化学问题的探究对象。
1、课堂形式多样化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化学课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
2、检测方法多样化
为了巩固和检测课堂效果,考试和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听见考试就头疼,作业抄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转变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尽量使作业和检测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采取课前五分钟小测验,分组竞赛等形式,化学小论文,化学实验竞赛,化学通讯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增长知识面,同时自觉地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在学习中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3、化学实验功能的多样性
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验,实验能力对于一个人终身的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实验,演示试验,在教学可多发挥实验的功能,不仅做好大纲要求的实验,还可以包括活动与探究中的探究实验和需要探究的实验。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包括可以实验现象展开问题的讨论,以实验检验某个结论的正确或错误,设计某一实验使现象更加完美或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总之,实验可以激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
4、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教学中不但要完成基本化学知识的教学,要尽量使化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能够使之成为为人类服务的手段和方法、为此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搜集地方资料或新科技、新发现的相关内容,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内容、分小组的研究相关领域,在共同交流中共同提高,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增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获得化学科学教育。
三、完善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化学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通过模拟试验过程使学生获得仿真操作的技能和体验,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1、重视教学的直观性
如果只用语言讲述既费时又费力,学生还觉得难理解。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抽象问题跃然于荧屏之上,并且把其用生动形象的动画表示出来,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2、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实际生产和生活相联系的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日益完善,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可能,同时也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如自制和利用现有的化学课件、截取电视相关资料,利用录像、投影等。还可建立习题库、实验录像、课件库等。作为化学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化学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总之,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于的所在。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一、设计相关画面,创设学习情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魏建荣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第一课时的主要内......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马玉梅一、教材分析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理......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长沙市第二十九中学 曾燕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掌握原电池原理,组成原电池的必要条件及其原电池的能量变化。 2.了解几种新型化学电池,拓展......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鬼鬼】”为你整理了“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第四章 第四节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一、 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