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5 12:00: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词句,读通顺课文。

2.初步了解克隆知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3.初步了解说明文中心突出、科学性强、条理清楚的特点,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克隆”,请同学们快速读一二自然段,说说什么是克隆?

再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意理解,说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指名说说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指名说说自然界中有哪些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指名说说哪些个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是科普文章,介绍了克隆的一般知识,说明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指名说说:

本文中心是?

说明的顺序是?

5.朗读全文。

三、作业

《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什么是克隆?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读。

2.指名说说什么是克隆?

出示: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师指出:这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一般句型:“……就是……”

指名说一句。

三、学习第二段。

1.小组合作阅读。

课文从哪几方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2.交流。

指名说说。

(1)从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个方面来介绍。

(2)归纳说明方法:

分类别:分几个类别来说明。

四、学习第三段。

1.小组合作阅读。

朗读后分析讨论课文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来写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的?

2.交流归纳。

先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再分说:可以……可以……

最后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总——分——总

五、总结全文。

1.集体朗读全文。

2.指名交流:

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六、作业

1.《补充习题》

2.课外收集一二个克隆的事例。

板书:

7.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造福人类——培育、挽救、培植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教学重难点:感受克隆的奇妙。

我的学习过程

预习板块:

1、自读《奇妙的克隆》,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3、通过查字典读准下面生字新词

4、文中有哪些词语很难理解呢?画出来查查字典,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5、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

6、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7、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描红、临写。

赏析板块: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1-4小节的有关介绍,分别用一句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

默读第一自然段:联系孙悟空说说什么是克隆?

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有什么区别?小组交流,汇报。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低等生物的克隆。

2.读读第五自然段:讨论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

3、克隆技术得到发展,它是怎样造福人类的呢?

优良品种

生态方面

医药方面

4、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

拓展板块:

1938年,汉斯·斯皮曼建议用成年的细胞核植入卵子的办法进行哺乳动物克隆(提出设想)

1962年,约翰·格登宣布他用一个成年细胞克隆出一只蝌蚪(爪蟾),从而引发了关于克隆的第一轮辩论

1984年,斯蒂恩·威拉德森用胚胎细胞克隆出一只羊。这是第一例得到证实的克隆哺乳动物

1995年,第一个用成年哺乳动物细胞克隆出的个体----克隆羊多利出世了

20xx年,美国科学家用无性繁殖技术成功地克隆出一只猴子“泰特拉”,这意味着克隆人本身已没有技术障碍

20xx年,美、意科学家联手展开克隆人的工作

运用板块

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正方:

反方:

反馈板块:

1.看拼音写汉字

kè lóng fán zhí xiān tiān jià jiē hōng dòng

()()()()()

jiā chù sì yǎng xiào lǜ xìjūn yòu rén()()()()()

2.读课文,把词语补充完整。

()()关头一()一()

繁殖()()一分()()

()()成效品质()()

濒危()()免()()运

积累板块

1、记一组描写科学技术的名言:

2、写话。

克隆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后的生活,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理解“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3、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德育目标

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给喜欢钻研的同学一个空间,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筛选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科学性。

2、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脊椎两栖

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繁衍

相安无事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广大?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

2、古希腊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话在过去是一句至理名言。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他每次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在过去也只是一个神话。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新兴的生物技术“克隆”,它能推翻名言或使神话变成现实,那么什么是“克隆”?它到底奇妙在哪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

二、初读课文,感知教材

1、克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勾勒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为我们介绍了中外科学家所进行的克隆实验及实验进展情况,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克隆绵羊‘多利’”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反响。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主要原因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这一突破意味着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危害于人类。)

3、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课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再读课文,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1、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2、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学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处,另选几位同学作补充或纠正。)

(明确:1。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

2、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解释和引用。举例子: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作解释: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3、第二部分采用了时间顺序。小标题“克隆鲫鱼出世前后”显示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便于勾勒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教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作评价,对不当之处应予以纠正。

教师提示:关于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应考虑如下一些内容:第一节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一条是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以此来看,关于“时间顺序”的判断是不准确的。

那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条线索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第二条线索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

四、研读课文、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同学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仔细体会。)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3:“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4:“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每课一得

(学生自由问答、质疑、释疑、总结)

学生争论的焦点在于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这段话该如何理解呢?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

●挑战自我

1、练笔:“假如我被克隆”

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

2、请以“我想克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教学后记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①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②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③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④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⑤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⑥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⑦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②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3、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①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②教师引读学习第九自然段: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七)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八)教学结束

作文: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读课文。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5

课文分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教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 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教学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科学奥秘的说明文。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2、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面所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或放在学习课文时讲解。

3、指明说说什么是克隆?

4、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

1、过渡:课文还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3、师生共同总结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指名说说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指名说说自然界中有哪些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指名说说哪些个前景。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克隆的相关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3、搜集相关资料做手抄报。(选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过渡:克隆究竟神起在哪?我们一同细读课文。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3、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 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师相机介绍“压条”和“嫁接”。

4、低等生物也能克隆。生自读了解。

5、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生交流

6、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收集的资料)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教师引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7、齐读第九自然段:

8、发散思维:克隆技术会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克隆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

三、总结课文

任何一项发明都闪烁着智慧的结晶,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大胆探索,就能够更多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听。

3、短文练习:《假如我是克隆专家》、《谈谈克隆》(选做)

附板书设计: 神奇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自然界中的克隆: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克隆造福人类 食物 畜牧 生态 医学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6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 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 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 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板书:

7.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无性繁殖

(1-2)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神奇

(3-5)

神奇的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

(6-9)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7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说过《西游记》里的孙大圣常常在危急时刻拔下自己的一把毫毛,然后吹一口气,就能变出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孙大圣的这个本领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就是他能快速地克隆自己。

2、同学们还记得克隆到底是什么吗?(指名回答)

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感受这“神奇的克隆”。(板书课题)

二、研读事例

1、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克隆,课文特别举了几个例子,分别是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师相机板书)

2、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3~5自然段,待会儿请几位同学来为你们介绍。(生自由读)

3、首先,来看植物。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哪些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生介绍)

4、除了文中介绍的这些植物,你还知道其它先天会克隆的植物吗?

(生表述,师相机指导、点评)

5、那么低等生物又是如何克隆的呢?课文中举了什么例子?

(指读第4自然段)

6、植物和低等生物的克隆本领先天具备,但是高等动物却不一样,他们的克隆相对更难,科学家们几经研究才有所成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指读每5自然段)

7、听完这一段的叙述后,你了解了什么?(生自由发表意见)

三、感受神奇

1、既然科学家们花费了这么多心血研究克隆,那么克隆到底能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你能找到吗?(指名回答)

(板书:造福人类)

2、(自由阅读课文第6~8自然段)

想想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或有自己的看法,边读边在书上做笔记。

3、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四、展望前景

1、课文中只列举出了现在已知的`一些克隆技术,但是关于克隆,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它的魅力是诱人的,它的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板书:省略号、前景诱人)

2、最后就让我们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吧!

(出示小黑板)

异想天开: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_

五、板书

《神奇的克隆》

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造福人类 前景诱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难点: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等。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说明文的基本策略,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的顺序介绍克隆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2、了解什么是克隆,体会克隆的神奇。初步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及意义,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1~4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概括得出:神话中的克隆、高等动物的克隆、植物的克隆、单细胞微生物的克隆。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做“分类别”。

(3)高等动物是如何克隆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相机指导说明方法:下定义。

(4)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5)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第一只克隆羊的诞生时间、名字的来由。“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3)这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

3、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默读课文6~8,独自思考: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

(2)小组交流讨论各自思考结果。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从学生回答中提示出句型:“……可以……也可以……还可以”来引导学生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保护生态方面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4、学习第九自然段:

(1)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体会“诱人”一词的含义,想想它有哪些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将自己从资料上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本组成员听。)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9

说“奇妙”——

说说你所了解的“克隆”。

克隆是个很让人动心的话题;

若要你写篇关于克隆的文章,

你会怎样拟题?吸引你的读者。

(还要看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本篇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

阅读课文。

板书课题。

“奇妙”在何处?

细读第一个章节。

说方法——

上一问,必然谈及有性繁殖和克隆的区别。

总结出下定义、作比较的方法。

1、为什么作比较?

(可能答不出或者答不透——暂放)

2、为什么用来作比较的,是“有性繁殖”?

A、具有可比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B、有性繁殖是我们所熟悉的繁殖方式。

——更容易引起联想:

既然有性繁殖是这样的,

那么克隆又怎样?

不同点在哪里呢?

——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克隆”。

最后小结的时候:

克隆多么神奇,完全可以说得简单;

——举些例子、讲个故事就能说明。

比如——(学生找出,体会其好处)

质疑:

孙悟空的拔毛变身,这是举例子吗?

说条理——

1、标题

第一章节主要说明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

除了细读内容之外,还有什么更简便的归纳方法。

列小标题的好处。而如果,这篇文章还比较长呢?

(使文章更有条理)

2、线索

有条理的文章是有线索的。

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从小标题能不能看出来?

“克隆”?克隆只是说明的对象。

而线索,能让我们看到,文章是怎样一步步推进的。

即能看到文章的脉络。所以这个线索到底是什么呢?

3、顺序

不仅没有找到线索,

而且发现文章的'“杂乱无章”。

时间顺序?细读第二个章节。

抓住过渡性的语句。

小结:

所以,说明的顺序是这样安排的:

鱼类——两栖类——哺乳类——

接下来又会怎样呢?这时再说“奇妙”在哪——

克隆的奇妙,在于我们能够不断地发现它的奇妙。

这是怎样的顺序?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逻辑顺序。

为什么这样安排?(完成下列填空)

——让我们预见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

填空:

为了更好地说明__________,文章采用了逻辑顺序。

——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此即“线索”)

说整体思路——

重列小标题,体现作者的思路。

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

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

克隆技术发展的意义

——和原题比较。

预期:

第一,从趣味性上说。

第二,从层次的划分上说:

第二部分为何分两小部分。

克隆绵羊,为何单作一段?

说科学精神——

细读第三个章节。

1、重要的飞跃何在?

填空:_______+_______=克隆羊

2、看似简单的公式,操作起来容易吗?

和克隆鲫鱼比较,能不能感觉到作者用词的不同?

由此可见,越是优秀科学家越应具备怎样的品质?

(1、持之以恒;2、科学严谨)

但岂止如此。有关“克隆人”的争论说明了什么?

(3、人文素养)

小结:

这是最重要的。

否则,掌握的知识越多危害越大。

科学是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服务的。

真正的科学家应该有社会责任感!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板书题目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板书克隆。

二、授新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能回答什么是克隆的 句子来。(克隆底下板书:无性繁殖

2.交流,指导理解说明方法

指名读,齐读。就一句话,简洁,准确,科学的给出了克隆的概念,这种说明方法叫(下定义)。在这段中,为了便于识记,还提出了 与无性繁殖相对立的另一个概念——有性繁殖。男生读有性繁殖,女生读无性繁殖,比较思考:二者有什么不同?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无性繁殖右边板书:下定义 作比较

3、教师捣乱语序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们知道克隆是这样科学定义,但理解它的含义吗?知道它是用什么方式完成的吗?没关系,我们先到植物园找找克隆现象吧

1.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引导找出重点(柳树 枝条 插进),(马铃薯。仙人掌 切块)

2、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3、植物克隆还有什么方式?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4.这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5.许多植物繁殖本领很强,会用很多方式。出示课件资料

6.出示练习要求:仿话练习

三)学习4、5自然段

.1.请大家自由读着两自然段,说说你 读懂了什么?感受怎样?

2.交流

3.指导感情朗读

4.出示课件资料,了解更多动物克隆情况

四)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羊“多利 ”的成功问世,为动物克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克隆技术已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了。请大家拿出笔来,便读边划:它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2.交流

3. 随机分段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4.、教师引读

5.出示减负练习说话

克隆技术是一项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它可以——可以——可以——

可以——可以————

五)学习第九自然段:

1.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2.补充克隆新成果资料

3.如果你是克隆专家,你最想克隆什么?

三、提问质疑,讨论解决

四、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五 、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六、板书设计

植物

无性繁殖 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

神奇的克隆

培育

造福人类 挽救

培植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11

认识教材:

这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全文围绕“神奇”一词向读者介绍了克隆的含义、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及克隆技术的庄诱人前景。文中举例丰富,采用巧妙、有趣的语言材料说明克隆的神奇,因此,在教学中,可抓住课文的介绍顺序、语言材料、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及克隆的神奇、意义及发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随课文学习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率”及理解字义,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3、了解克隆的含义,通过朗读初步体会克隆的神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拓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品读具体语言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体会克隆的神奇,产生科学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解克隆的.含义,通过朗读初步体会克隆的神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区别。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具体语言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体会克隆的神奇,产生科学求知欲望。

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

1、出示课题,指导写好“隆”字,注意“生”字上面有一横。齐读课题。

2、学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提出朗读要求。

(1) 读前同桌互读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并组一个词;把认为难写的字与同桌交流。(2)自由大声读,读准字音。(3)思考:课文是怎样介绍克隆的?

2、学生读文。

3、检查:多音字“率”及理解字义,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克隆的?

5、解决问题,理清课文脉络,归纳段落大意。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问题导入:什么叫克隆?快速默读1-4自然段后说说。

2、学生回答。

3、过渡:课文又是怎样一层层的向我们介绍克隆的含义的呢?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后学生先说,教师点拨:这一段课文通过举例我们熟悉的神话故事《西游记》中孙悟空拨毫毛变出一群小孙悟空的例子,巧妙、有趣地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生动形象并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相机板书:以孙悟空为例

5、指读第二自然段,了解“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区别。板书:有性与无性繁殖

6、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理解文中的省略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还懂得哪些植物用什么办法来克隆自己,同时赞赏学生课外知识的丰富,及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板书:植物的压条、嫁接

7、读第四自然段,了解什么是低等生物及其如何克隆。板书:单细胞

8、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及查阅克隆技术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神奇的克隆

以孙悟空为例

有性与无性繁殖

克隆的含义 植物的压条、嫁接

单细胞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12

一、激趣导入感受神奇

1、听儿童歌曲《猴哥猴哥》找出歌词了的克隆现象。

2、揭示课题

生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出示:克隆定义————克隆实验————克隆研究造福人类

2、复习课文1——4自然段,自行设计问题,进行提问比赛。

三、精读课文感悟神奇

1、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a.交流

b.视频观看克隆过程

c.看图片,谈意义

2.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默读课文6~8,独自思考: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

(2)小组交流讨论各自思考结果。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造福人类:

a、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

b、挽救濒危物种。

c、培植人体“配件”。

出示: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绝”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④气息中止,死亡;⑤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得上的;⑥极,最;⑦绝对。

出示: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理解“制造”“配件”“装配”

3.交流“克隆”的利与弊。

板书:造福人类

4.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插上想象的翅膀:

假如你是一位克隆专家,你想克隆什么呢?为什么要克隆它?

要求:(1)想法要奇妙(2)表达要有条理(3)想法要有益于人类

a.生写

b.交流

四.总结课文展望神奇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虽然这节课结束了,但我们的想象没停止,课后请同学们把对克隆技术的了解与展望跟身边的人分享分享。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考:1.教学第一环节激趣。目的三个。一唤醒旧知,新旧建立联系;二创设陌生感,激发探究欲望;三为精读教学做好铺垫。2.扫除障碍,整体感知。重实践(......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新平县水塘镇波村小学 杨云龙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例、薯、嫁等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薯、率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克隆的,并......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课 题】神奇的克隆(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奇的克隆》 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克隆的意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

下载《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