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1与相关的内容,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是学生能结合乘法的口算、估算来进行验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首先进行知识回顾和检测。
出示:
1、口算
23×20=42×30=
23×19≈42×29≈
23×21≈42×31≈
2、笔算
34×12=76×47=25×36=37×82=
独立完成,4名学生板演。简评
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步骤和要求。
师:其实,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回想乘法学习的历程:我们首先学习的是一位数乘一位数,就是表内乘法,接着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然后是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再往前迈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那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多位数的乘法。
3、出示练习变形:
134×12=176×47=425×36=237×82=
(1)估算
师:首先来估算一下134×12的积大约是多少?
生:估算乘积。
(2)尝试笔算
师:你能不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经验来尝试列竖式计算
134×12呢?边算边想: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情况)
请学生板演展示,并讲解计算的步骤:
先算什么?134
再算什么?×12
最后算什么?268(134×2的积)
134(134×10的积)
1608(134×12的积)
师:问竖式中的各乘积的意义?
(3)尝试笔算176×47
师:能试着计算176×47吗?边做边想过程,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或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困惑?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生:板示不同的笔算。(正确的错误的困惑的)
师: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用乘数哪位上的数去乘,乘积的末尾就和乘数的那位对齐。
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4)与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对比,你觉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注意什么呢?
4、巩固练习
完成后两道练习,订正,讲评。
5、小结笔算方法
6、解决问题
师:学以致用,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问题吧!
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生:
(1)读题,弄清题意。
(2)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独立完成。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二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的内容之一,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地位作用:本课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马鬃岭镇中心小学 黄柄华教材分析:教材精心选择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
1课时:笔算乘法(例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