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三年级语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教学设计
田家寨小学
乔世宏
一、习作目标
利用传统节日“端午节”,指导学生整理、综合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料;让学生选定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一个方面,写成习作;在收集、整理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二、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料,并加以整理。
2、在“口语交际”中展示。
三、重难点:抓住一种传统文化,介绍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课时安排:二课时
习作指导课
一、回顾课文,引出习作内容。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古代绘画(清明上河图),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今天我们就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写写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师板书: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想想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组织内容,表达清楚、有条理。)
2、审题:这次作文写什么?(写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
也就是说,我们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三、抛石引路,拓宽思路,学习方法。
“端午”引路,学方法
(1)传统节日习俗:
请学生讲讲端午节的来历(师板书重点词语: 农历五月初五 屈原 春秋时代楚国人
公元前278年
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汨罗江 凭吊)
请生想想其余传统节日的来历
(2)传统食物介绍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一直延传至今,你会包粽子吗?
师生一起包粽子。(师板书重点词语:原料:粽叶、米、枣等。包法:漏斗状、放进、包裹、扎。样子 感受)
(3)传统手工艺品
(4)香包(师板书重点词语:制作原料
样子
故事
感受)归纳提纲:(只选一种写)
开头
开门见山
中间
传说故事/制作原料
(相关活动/物品样子)
结尾
自己的感受、心情
四、生列提纲,确定自己要写什么,怎样写。
五、学生打草稿
习作讲评课
一、出示评改要求,明确修改目标 评改要求:
1、是否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组织内容的。
2、表达是否清楚、有条理。
二、引出评改范例,学习修改方法。
1、出示批改符号,告诉孩子们用法。
2、出示一名中等习作,生自读,说说这篇习作写的成功的地方。
3、再读习作,评价开头、结尾是否对应。
4、三读习作,你认为这篇习作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一下?
师相机修改,出示修改后的文章,领悟修改方法。出示课件:修改方法:
1、一读,整体感知,勾画好词好句。
2、二读,评改开头、结尾。
3、三读,评改字、词、句、标点是否用得正确。
三、自读自改 小声读习作,自己改一改
四、同桌互读互评,学生自改习作。
1、同桌互换作文,勾画写得好的词句。
2、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3、生根据同桌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不会改的互相帮助。
五、组内批改,评优秀
评出凤头、豹尾、精彩段落、创新奖等,并在黑板上做一公示。
六、自我习作修改、完善、誊写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
传统节日
传统食物
传统工艺品 农历五月初五
粽子
香包 屈原
原料:粽叶、米、枣等
制作原料 春秋时代楚国人
包法:漏斗状、放进、样子
公元前278年
包裹、扎
故事
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样子
感受 汨罗江
感受 凭吊
发散思维
学习方法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指导课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习作主题于学生而言是多么陌生的词汇。虽然已经学习了一个单元的传统文化知识,但是学生在拿到这个习作题目后仍然是一脸的茫然,就连我也是频皱眉头。
综合性学习的成效直接影响着这一习作课,可是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效果真是不怎么样。该怎么上这一课既能让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得到梳理归类,又能让孩子们轻轻松松的完成习作?思付良久我选定了“端午节”,决定以它为突破口,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很简单,但又赋有内涵。孩子们一听就能说,还能受到爱国教育;而端午节的粽子,孩子更是熟悉不过了,都见过吃过,包法又简单,一教就会呀;对于农村的孩子最喜爱的配饰莫过于香包了,那色彩艳丽、形态万千的香包,让小时候的我盼不到端午节的到来。一个端午节既有传统节日的来历、有传统食物又有传统工艺品,而且内容不多,写法相对简单,多好的一个突破口啊。
我已扶着孩子们进行了四个单元的习作练习了,大家都写同一内容让我觉得太单一了。这一课的设计学生要写的内容比以前要多,但是我还是以扶为主,我不想孩子们像小时候的我们一样一看见作文都头疼。想给每个孩子下锅的米,再让他们做出可口的饭。
从学生的草稿来看,孩子们写“包粽子”的最多,还有写端午节来历的,极少数学生写了“香包”。写“包粽子”的都能根据我的板书写清包粽子的过程,写端午节来历基本能完整的写出这个故事,写“香包”的三位同学都写得非常棒。学生习作的平均字数达到了300多字,虽然段落划分不是很好,但是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各个阶层学生的习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讲评课先从修改符号做起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讲评课教学反思
我认为讲评课比指导课难上,好的讲评课既是对指导课的一个总结、梳理,又是对习作方法的一种实践。
可是起始阶段的讲评课该怎么上呢?孩子们从哪些点来评价同伴的习作呢?经过几个单元习作讲评课的实践研究后,我认为习作讲评课应该先从修改符号做起。在这节讲评课上,我利用五六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认识了一些修改符号,让他们利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结果发现还是有近二分之一的孩子不会用这些符号进行修改。我觉得修改符号的认识和使用也不是五六分钟的事情,要经常练习才行。
三年级的孩子对他人的习作下评语也很困难,不知道从哪些地方进行评价,我觉得应该先由老师示范修改、下评语再让孩子们来做,可能效果更好。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优秀的教学......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传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