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裕泰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时政新闻教案”。
中华百年老字号——吴裕泰
0801
燕尾蝶
我们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讲的老字号与最后一件事“茶”有关。它就是吴裕泰。看到“吴裕泰”三个字是不是想到了老舍话剧《茶馆》中的“裕泰大茶馆”?但可别以为“吴裕泰”就是大茶馆,不过二者之间的联系还是有的。传言《茶馆》就是以吴裕泰为背景写就的。那么吴裕泰到底是做什么的呢?吴裕泰是1887年(光绪十三年)安徽人吴锡卿在京城创立的经营茶叶买卖的老字号。
关于它的名称的由来很简单。就是以店主姓氏吴开头,在图个富裕安泰的意思进去而已。别看它的名字没多大意思,但是它从1887年建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百年风雨,那么它在百年之中经历了哪些风雨,又如何在百年风雨中屹立不倒呢?这就是我要为大家讲解的主要内容。我们首先来看它的百年发展。
一、百年发展
先从它的创立谈起。1887年,安徽歙县人吴锡卿在京城北新桥大街创建了“吴裕泰茶栈”,之所以叫茶栈,是因为当时它以经营茶叶的仓储、运销、批售为主,门市零售为辅。关于它的创建还有一段小故事。当年徽州歙县的一个举人进京参加会试,雇吴锡卿为随从,负责挑运书籍和行李。到达京城后,他们安顿在北新桥大街。在举人温习功课备考时,吴锡卿就和周围的北京人聊天,逐渐和他们熟悉起来。吴锡卿进京时带了一些茶叶,他把自己的茶叶送给人家品尝。没想到,京城人对他的茶叶赞不绝口,还劝他在北新桥大街摆摊卖茶叶。吴锡卿一听是个好主意,数日后就在北新桥大街路东的一个门洞里摆起了茶叶摊,没几天茶叶便销售一空。细心的吴锡卿发现,京城的人无论贫富贵贱,有事没事都喜欢喝茶。举人落榜后要继续留在北京苦读,等待下一次考试,便派吴锡卿回歙县老家替他取些银两。吴锡卿回到家乡,铆足了劲儿,带回了大量的茶叶,正式开始了在京城的茶叶生意,地点仍是北新桥大街路东的门洞里。经过数年的努力,吴锡卿积攒了一些银两,便把这个门洞买了下来。门洞经过修缮,建成店铺门面,吴锡卿又花钱请秀才祝春年题写了“吴裕泰茶栈”牌匾。1887年,茶栈正式悬匾开张。自此,吴锡卿用心经营,渐渐在京城站稳了脚跟。后来,为了扩大经营,吴锡卿就把与这个门洞后面相连的荒芜府第(约15亩)全部买了下来。吴锡卿重新修建整个院落,建成环绕群房大约50间,人称“吴裕泰大院”。清末时,吴老太爷把茶栈的生意越做越大,以“吴裕泰”字号先后开设了十多家门市商号。
历史上关于吴锡卿的记载很少,吴锡卿,安徽歙县昌溪村人,生于1876年,祖上为安徽茶商世家,兄弟6人,吴锡卿排行老四,吴锡卿曾任北京市京师茶行会会长长达十年之久,被认为是百年老店吴裕泰茶庄的创始人,于1930年逝世。吴老太爷在去世前,将所有产业平分成五份,分别写了五张字条,让五个儿子抓阄,谁抓到哪就分到那份产业,凑巧的是五个儿子由大到小刚好顺序抓到了“仁”、“义”、“礼”、“智”、“信”。其中三、四、五房三兄弟就商议将各自分得的商店、房屋等财产重新合并,共同居住生活,共同经营商号。为了方便管理三兄弟组建了一个管理机构,起名“礼智信兄弟公司”。继续经营吴裕泰茶叶。之后,抗日战争爆发,“吴裕泰”开始走下坡路,经营大不如以前。
新中国成立后,“吴裕泰”重新焕发生机。1955年,“吴裕泰”实现公私合营,并更名为“吴裕泰茶庄” 冯亦武老先生题写了第一块黑底绿字的“吴裕泰茶庄”的横式牌匾。1966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新桥大街被更名为“红日路”,“吴裕泰茶庄”的牌匾被红卫兵当成封建糟粕连夜摘取,“吴裕泰茶庄”被“红日茶店”代替。1985年 恢复《吴裕泰茶庄》字号。1994年9月28日 吴裕泰翻建后重张开业。1995年 《吴裕泰茶社》开业,国内贸易部授予 吴裕泰“ 中华老字号 ” 称号。1997年初组建了北京吴裕泰茶叶公司,从此走上连锁经营之路。经过装修改造的吴裕泰各连锁店形象统一,风格一致,突出了古朴,典雅的灰、红搭配色彩,店面青砖灰瓦,红门迎客,绿色字号悬于门头之上,旁边英文衬托,既醒目,又明快,给人一目了然的深刻印象。2005年吴裕泰是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它完成了体制改革,同时也是北京第一个改制一步到位改为股份公司的老字号。以上就是吴裕泰的百年发展历程。那么它是如何在百年风雨中屹立不倒的呢,来看它的经营之道。
二、经营之道
1、坚持质量第一。秉持“三自”方针。
吴裕泰茶庄严格把质量关。其顾客大部分是回头客、老主顾。有的家庭几代人都喝吴裕泰的茶叶;有的顾客离开了京城,仍坚持邮购该茶庄的茶叶。真可谓“半生喝茶,一世情缘”。百年来,吴裕泰秉承“自采、自窨、自拼”的操作规范,自采是指吴裕泰在安徽、福建、浙江等地均设有自己的茶基地,按照自己的标准采摘。自窨则是花茶加工的一个步骤,将绿茶胚和鲜花多次拌和,让前者充分吸收花香,所得茶称为原料茶。一般茶叶只窨三四次,吴裕泰的茶叶则窨六七次。窨好的原料茶在普通茶店里可以直接出售,但吴裕泰又多出了一道工序:自拼即将原料茶按其口味特点再次进行拼配,这便是老北京赞不绝口的“裕泰香”。形成了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耐泡的独特口味。
2、明确的市场定位
老北京人爱喝茶是出了名的,有事没事总要沏上一杯,慢慢悠悠地品尝。无论是高档名贵的茶叶,还是价钱极低的茶叶,在这里都有市场。打从创建的第一天起,“吴裕泰”就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以服务普通老百姓为主,兼顾高消费群体。借用当年的一幅对联也许可以说明“吴裕泰”的基本经营思想:“京都百业竟奢华,到底有多少大富大贵豪门;古城民众尚节俭,毕竟是大半小门小户人家。”正是吴裕泰选择为老百姓服务的经营方针和态度赢得了社会赞许,当初又没有什么连锁店城里城外的人们,就是多跑上几十里路,也要到吴裕泰茶庄来买茶叶。
3、良好的社会形象
吴家几代为安徽儒商,经商学文,不乏知识分子。吴家善待下人,据说伙计没有一个跳槽的。吴家笃信佛教,乐善好施。每年冬天,吴家都要搭粥棚,救济穷人。
4、家庭和睦
俗话说,家和外顺。吴锡卿的儿子们接管家业后,兄弟们互谅互让、和衷共济,都以“吴裕泰”为中心进行商业活动。
一百多年,在历史课本里也许就是一页纸的厚度,但对于吴裕泰来说,却是几代人的奉献和追求。
亲爱的朋友:您好!首先,请容许我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是一名互联网企业家,网络营销导师,谷歌的Adwords专业执照顾问,高级搜索引擎营销技能认证的专业营销师,社交媒体营销专家以及......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寓言故事《吴裕与公孙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寓言故事《吴裕与公孙穆》《吴裕与公孙穆》公孙穆生活在东汉时期,他非常热爱学习,总是想尽办法,抓住一切机会来学习,当时的许多人都因为他好学而对他交口称赞。公孙穆读了不少书......
裕泰公司“反腐倡廉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为了充分发挥反腐倡廉教育宣传渗透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作用,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党纪条规、法律法规、企......
吴裕与公孙穆的寓言故事女儿养了个白胖小子,乐得老俩口的脸变成了两个细刀镂过的蜜枣----皱成一团。不要过分向有意愿的客户吹嘘现有的业绩。我曾经碰到有的业务,和我谈价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