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案_教案伶官传序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00:22: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伶官传序》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案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欧阳修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在学习中掌握和巩固常用文言词语知识;

(2)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说理的方法。

2、过程、方法和能力:

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3、态度、情感价和值观:

(1)引导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2)懂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难点:庄宗成败给我们的人生启示。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一剪梅》,在这,我要提及她的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这首诗中,易安居士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确实,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项羽的一生,引发了我们无数的感慨。

自刎前,他曾用这样的一句话总结自己惨败——“天之亡我”,回顾史实,我们不禁感慨真的是天要亡他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板书课题)

二、推进新课

1、解题:序,是一种文体,前面大家已经接触过,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等,但与之不同的是,本文是给《伶官传》作的序。那么,伶官,是为何意?(学生: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教师:《伶官传》选自《新五代史》,乃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也是文学家的欧阳修所作。在这篇传记中,欧阳修是给他们这些伶官歌功颂德的吗?

学生:不是。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没错,在课后的相关链接里有提到。那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看看《伶官传》中,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

学生:《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三、文本解读

1、明确写作目的教师:哦!原来作者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但后唐的那些事儿又与你北宋的欧阳修有何干系?

学生:作者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乐工)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教师:这种以古之盛衰的规律来讽刺当朝君王的手法,我们以前有没有学过?如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等等。在《过秦论》中,西汉的贾谊也是借强秦灭亡的史实来规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文中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不施仁义),致使“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那么,同样是“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后唐庄宗,又有着怎样的盛衰变迁呢!我们一起来看文本。

2、深入文本

(同学自由朗读文本)

思考:概述课文主要写了哪些观点?能否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确:“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教师:这些观点所依赖的事实根据是?(庄宗得失天下)这种论证观点的方法叫?(例证法)嗯!那能否简单概括一下本文的大致内容? 教师板书:

得 庄宗 失

教师复述:嗯!请坐,概括的非常好,简单说就是后唐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那原因是什么?(是缘于“人事”)哪里有提到?开头一句,那你读出来,能翻译一下吗?

嗯!非常好,对此,《古文观止》中也有陈述,说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能否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由阐述)

教师: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用文中的观点来说,国家的“兴盛”在于什么?(忧劳)对!“忧劳可以兴国”文中哪里是针对这个来阐述的?(第2段)

找一学生读第2段,其他同学来找一找表现庄宗“忧”与“劳”的词语或是句子?

——“忧”:→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内忧外患)

——“劳”:→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身先士卒)

(受—藏—遣—告—请—盛—负—前驱—凯旋—纳)

追问: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明确: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更好地突出“忧劳兴国”,突出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强调了“人事”的作用。那么,“忧劳”的庄宗是否“兴国”了?哪里可以看出来?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知盛,可谓壮哉!”

(教师引导学生翻译,点出句式。并结合注释板书年份)

908年(23岁),接受遗命,“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38岁),灭后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926年(41岁),身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从这些数据中,咱们不难看出,庄宗他打下天下用了多少年?(15年)确实非常不易。可是等到“天下已定,仇雠已灭”时,为何又很快地再现了当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场景呢? 学生:因为“逸豫可以亡身”

教师:那我们来看看此时“逸豫”的庄宗,怎么了? “数十伶人困之”“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那我们可以把庄宗失天下的原因归结于“伶人”吗?(不能)为何不能?

学生:句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具体阐释)教师:

写庄宗由极盛到极衰,作者是怎样论证的?(对比)——引导:先找出对比的句子来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来对比,突出盛衰在于“人事”。(8)面对唐庄宗由极盛到极衰,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明确:不是得之难而失之易,通过庄宗的事例我们看到的还是成功与失败都是由于“人事”。

(回应论点)

四、拓展延伸

透过文本,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乐工)而身死国灭的悔恨,可这样的下场与强大的秦国顷刻坍塌,又是何其相似。“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那么,同学们,针对本文的诸多观点,你又什么样的启发呢?能否结合所学知识或是生活实例来谈一谈。(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五、教师总结

好!同学们说的真好!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最后,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谨遵前人的教诲。

六、布置作业

就“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谈谈自己的观点。

七、板书设计

伶官传序 欧阳修

(15年)得 庄宗 失(3年)(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人事”)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 教案

伶官传序 教案1、导入: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散文,诗词,史传,诗文评论都有很高成就。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晚号“六一居士”三代以来,金世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

伶官传序 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伶官传序》教案庞容一、导语:李清照有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在乌江自刎前,曾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惨败,同学......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第一节【导入】同学们,我们高一上学期有一个单元学过“序”这种文体,还记得《呐喊》自序、《胡同文化》、《名人传》序、《宽容》序言„„吧~ 我们已经知道,序......

下载《伶官传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伶官传序》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