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歌〉教案汇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五指山歌教案”。
课型:综合课(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啰呢调”是黎族民歌中最为流行的调腔。它因歌曲开头时常用“啰呢”之类的衬词而得名。这种调腔的节奏从容、旋律舒畅、抒情性很强。
《五指山歌》在抗日战争初期流行在五指山区,是流行于海南岛革命根据地的黎族传统民歌。《五指山歌》是黎族人民依据“啰呢调”的调腔而创编的革命民歌,歌曲意境深远,以问答形式的歌词和清新优美而深情的曲调,抒发了黎族人民对红军、毛主席的爱戴和拥护。《五指山歌》为D徵调、变换拍子,舒缓的速度,二部曲式结构。其中,第一乐段的音调沉稳而抒情。第二乐段的音调,先是用坚定的语气表现嘲讽的内容:“蒋军失败流落海”;后又回到那种沉稳抒情的情绪中,以表现海南人民对红军崇敬、爱戴、亲近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思路:
要上好乡土教材课,首先要有乡土教材。本课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的力量拍摄、收集、编写素材性电子教材,以祢补统编音乐教材的不足,并将那些丰富多彩的本土音乐纳入到音乐课的教学范畴来。
本课旨在带领学生尝试走进黎族去感受天籁般的民歌,让学生从小产生对家乡、对民族、对自己生活在海南这片热土的认同,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强烈的的民族归属感、自豪感,培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因此,这节课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允许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
三、教学目标:
1尝试用海南方言演唱《五指山歌》,认识“啰呢调”的音乐风格是黎族民歌中最为流行的腔调。
2、通过演唱、感受、体验、理解等课堂活动,进一步了解《五指山歌》音乐内涵和体裁。
3、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与民歌手近距离接触,培养对本土音乐的关注和兴趣。
四、教学重点:了解《五指山歌》的音乐内涵和体裁。
五、教学难点:
1、用海南方言演唱《五指山歌》和对变换拍子的掌握。
2、如何实施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准备:
1、学生方面:成立课题小组,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思考和收集有关黎族民歌的资料;然后全课题小组同学课前近距离接触采访黎族民歌手,把了解到的所有资料进行分类和筛选并制作成教学课件,为本课教学做好铺垫。
2、教师方面:(1)对课题小组的学生进行课前指导。(2)积极准备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设计和制作课件以便对教学进行指导。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教材第十五册第五单元《椰风海韵》推荐的一首黎族民歌《五指山歌》。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成两个部分进行:第一个部分由课题小组的十位同学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介绍黎族民歌的文化背景;第二部分由我带领大家来进行歌曲演唱体验以及赏析。下面先请课题组的同学代表们上场,并首先由组长高元顺同学作主持。
(二)新课学习
1、学生课前学习汇报:
高元顺:大家好!我们课题组全体同学,在课前首先收集了关于黎族民歌的部分视频和文本资料,并认真地进行了归类和整理。下面我们分别进行汇报,请大家一起来了解黎族民歌吧。现在有请苏万华同学——
(视频配画外音):同学们,五指山的魅力不仅来自五指山、五条河,而更多的是来自于它那天籁般的黎族民歌旋律和来自于那些关于五指山黎族人民的动人传说。
吴清元:海南黎族民歌有什么特点呢?《五指山歌》是一首什么样的民歌?什么叫做“啰呢调”等等?在课前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在林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专门采访了海南著名的民歌手——五指山中学王秀莲副校长,下面请大家来分享我们精彩的采访过程:(欣赏视频——课题组的采访活动)
吴清元:其实在我们的采访中还有很多精彩、丰富的内容,课后再来向我们了解吧,下面的时间交给冯灵同学进行介绍。
冯灵:同学们,根据王校长亲历亲为的对黎族民歌的阐述和我们课前已收集到的资料,下面把这节课的部分知识归纳如下:(全体朗读——课件呈现)
●黎族分布在海南省各地。由于地区方言的关系,黎族又分为杞、侾、美孚、本地、德透五个支系,在支系中还会分出更小的支系。黎族各支系都有自己特定的传统音乐调腔。
●黎族民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黎歌,即以黎族语言套唱黎族传统曲调,称“黎歌正调”;另一种是汉词黎调,又称客话黎歌,即以海南话套唱黎调,这种黎歌深受客歌的影响,是黎汉文化交融的产物。
●黎族民歌的体裁:又分为山歌、情歌、劈山栏歌、舂米谣、犁田歌、打硪歌、儿歌、叙事歌等民歌体裁。
冯灵:大家说黎族民歌的体裁是不是特别丰富呢?下面我们有请文思远同学—— 文思远:接下来就由我向大家推荐一组黎族原生态民歌片段,据王秀莲校长介绍,视频里出现的民歌手演唱的曲目大多数是五指山地区的本地民歌、杞黎民歌和“啰呢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视频——一组原生态的黎族各支系的民歌手现场演唱比赛的片段)
(曲1)“这是一首‘杞’黎的《四清调》,腔调非常的好听。”(曲2)“这是一首琼中的《红毛小调》,听起来很有特色。”
(曲3)“这首同样是琼中的《时运小调》,从她佩带的头饰,就非常有特色。”(曲4)“这首不知道有没有同学曾经欣赏过,它就是五指山区的《蕃毛小调》。”(曲5)“这首歌是非常有名的陵水地区的《啰呢调》,大家有没有从她的歌声中听出一点‘啰呢’味呢?”
(曲6)“这首歌相信有许多同学很熟悉,它就是非常好听的水满乡新调《久久不见久久见》。”
(曲7)“这首《叫侬唱歌侬就唱》也相信有许多同学熟悉,它是一首杞黎方言区正宗传统民歌,也可以用汉语海南方言演唱。流行于海南省琼中、保亭、通什、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苗族自治县,至省内汉区各市县也都在传唱。此歌可用独唱、对唱形式来表演。“侬”是海南方言“我”、“咱”的意思,是小辈对长辈的谦称。”
文思远:同学们,我们刚开始听这些采集到的民歌,也是听得一头雾水,后来通过采访了王秀莲校长之后,才懂得如何分类和其中的特点。下面这首歌(曲8)是王校长为我们即兴演唱的《捡螺歌》:(继续视频)
高元顺:王校长的演唱真有专业水平!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的采访汇报就到此结束吧,现在就把这个讲台还给林老师。
师:同学们的介绍太精彩了!课题组同学的采访不仅开阔了我们的音乐视野,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性的学习方式。特别是他们在采访中表现出来的睿智更是让老师震撼。我觉得,带着问题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那么我们是不是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劳动表示再次感谢!
2、学唱《五指山歌》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演唱《五指山歌》。这首歌曲我想同学们也不会陌生,试一试跟着老师的琴声先来演唱一遍。
评价:其实大家唱得还不错,有那么一点点原生态的味。那我想问问大家,刚才大家在演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首歌的歌词里带有很多的衬词?‘哎罗……’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好,其实就是刚才冯灵同学介绍的“啰呢调”。
课件:“啰呢调”是黎族民歌形式中最为流行的调腔。它因歌曲开头时常用“啰呢”之类的衬词而得名。这种调腔的节奏从容、旋律流畅、抒情性很强。《五指山歌》就属此类。
教师:同学们,刚才在演唱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关注到这首歌的音乐主题?下面我想请劳如兰同学归纳一下这首歌的音乐主题。
劳如兰:这首《五指山歌》的主题内容是歌唱红军胜利归来,嘲讽蒋军失败并逃往台湾的。
教师:对。《五指山歌》在抗日战争初期流行在五指山区,是流行于海南岛革命根据地的黎族传统民歌。《五指山歌》是黎族人民依据“啰呢调”的调腔而创编的革命民歌,歌曲意境深远,以问答形式的歌词和清新优美而深情的曲调,抒发了黎族人民对红军、毛主席的爱戴和拥护。同学们,舒曼曾经说过:“要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通过旋律读谱,去感受黎族人民用沉稳抒情的情绪表现对红军崇敬、爱戴、亲近的深厚感情。首先请大家看一下这首歌曲的拍号有什么特点?
学生:3/4拍,2/4拍。
教师:那就是有两个不同的拍号对不对?不同的拍号出现在歌曲里是变换拍子。那么你们在仔细观察一下,变换拍子的出现在这首歌曲里有没有规律?请仔细看一下,宋乔雨同学来说说看,我试一试你的观察力。
宋乔雨:在每一乐段的开始都是三拍子……
教师:好,那么我们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因为出现这种变换拍子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感觉。
⊙师生读谱:(强化感受变拍子节奏的准确性)。
⊙知识点归纳:变换拍子使得歌曲更加丰富、流动而富于变化。⊙ 教师范唱。教师:因为这是一首黎族民歌,我建议大家尝试用海南话来演唱,好吗?也就是刚才冯灵同学介绍过的:用海南话套唱黎调,叫做“汉词黎调”,是“黎汉文化交融的产物”。冯灵同学,我说得对吗?(学生回应)。
教师:请大家给点掌声!我先用“汉词黎调”来唱一遍,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唱……。用海南话套唱黎调,真有点像走进了幽雅委婉,如梦似幻的五指山区。如果说体育的美在于它的运动,美术的美在于它的色彩,那么,民歌的美则在于它的旋律,在于它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旋律的调式调性。如此美妙的一首黎族民歌,是什么样的音乐要素,或者说是用怎样的音乐手法来表现的呢?同学们,我们通常认识的音乐要素范畴有:(课件提示)
调式、拍子、速度、力度、曲式、情感、特色等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五指山歌》的音乐表现手法。(课件提示,师生讨论完成)
调式——D徵调;(民歌常用的)拍子——(变拍子)3/4拍、2/4拍; 速度——舒缓流畅; 力度——刚柔相济; 曲式——两段体结构
情感——歌曲的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沉稳而抒情;第二乐段——坚定而自信。特色:歌词采用比兴的手法和问答的方式显得生动而富于哲理;衬词的妙用使得歌曲极富民族特色;旋律委婉流畅;曲调灵活动听;歌曲内涵深刻。
归纳: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是具有鲜明的五指山民歌特点的音调2 1 2 5的变化和发展。第三、四乐句的调式虽然有变化(从徵调式转为宫调式),但不论是节奏还是音调,均与第一、二句有密切联系。全曲发展层次分明,最后以悠扬富有回环的音调结束,曲终意未尽。
(三)、拓展欣赏:
教师:同学们,海南黎族民歌蕴藏着十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它已带给我们一分瑰丽、一分温馨和一分追忆,我们可以尽情地在其中用心去感觉它的博大和久远。一首好的民歌真正的生命来自于聆听,其实它美妙的内涵已经溶解在听着它的歌长大的那一批批人的血液中,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我虽不是真正的海南人,但也生在海南长在海南,从小就聆听老师为我们精心编织的海南民歌世界,享受过这份非比寻常的音乐盛宴,曾激活了我头脑中很多相关的知识。今天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音乐资源库:其中有运用各种音乐要素改编的新《五指山歌》——通俗唱法(MTV);有模拟大自然生态音源效果的现代派合唱《五指山
掠影》;有海口市教育局女教师合唱团在意大利第六届国际合唱节上演唱的黎族民歌;有经典的交响性的舞剧音乐和电影音乐;有赞美、歌颂五指山的艺术歌曲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请你们选择欣赏一下:
⊙曲一:(由学生选择欣赏)⊙曲二:(由学生选择欣赏)⊙曲三:(由老师推荐欣赏)
师:同学们,可以说中国几代的作曲家在努力地让海南民歌与中国乃至世界的社会生活、音乐语言和美学趣味相结合。记得在06年刚刚落幕的意大利第六届国际合唱节上,我省前往参赛的一支合唱团———海口市教育局女教师合唱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6年10月13日晚上在意大利嘎达市,用海南话及黎语演唱的呢喃、优雅、活泼的和声,以旋律独特、音色优美动人的黎族民歌《舂米谣》、《黎家姑娘》、《摇篮曲》、《斗牛调》和《打柴歌》征服了现场评委和观众,一举夺得本届国际合唱节民歌组金奖。正如当时省报新闻报道说的:
(视频、画外音)“海南民歌第一次以如此精彩的表现展示在西方的艺术舞台上,它如神秘的东方歌女诉说着远古的情怀,让西方观众为之击掌喝彩。在意大利,她们以海南民歌见长,一句海南话清脆的呼叫:“舂米罗———!”让那充满着黎族生活情趣的《舂米谣》回响在他乡,深深地打动在场观众的心;细腻深情的《摇篮曲》,活泼轻快的《打柴歌》等最终征服了观众,为合唱团捧回了金奖。所以说,是海南民歌将合唱团带往高高的领奖台,海南民歌也由此走向世界的高山之巅。海南民歌的历史可谓悠久、内涵丰厚,她完全可以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品位和魅力站在世界的艺术之巅,丰富世界的艺术品种,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也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师:同学们,这节课通过对《五指山歌》的学习,打开了我们了解海南民族音乐的话题,相信 “啰呢调”的旋律已经根植在我们的心中,如果你们有想对《五指山歌》说的、对黎族音乐文化说的、对海南民族音乐说的,就把你的话直接写在纸上,然后在学校音乐墙报专栏里让大家共同分享。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检查是否有新评论
文章评论
页次: 1/0, 共 0 条►
五指山歌八骏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感受、体验《八骏马》的音乐情绪,听辨广东音乐及福建南曲乐队中的主要乐器,初步认识这两种音乐体裁的音乐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
小学音乐《五指山歌》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指山歌》教学目标1.能作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五指山歌》。2.能将《五指山歌》与《军民团结一家亲》进行对比。3.能模仿斗笠舞的......
《五指山歌》一.教学目标1.能够喜欢黎族民歌,并对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用优美抒怀的情绪演唱《五指山歌》。 3.用简单基本的步伐学跳“竹竿舞”......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五指歌》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五指歌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