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二 林中小溪》(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_江苏省启东中学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9 07:08: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二 林中小溪》(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江苏省启东中学”。

林中小溪

设计说明:

九年级上的《林中小溪》,文章语言充满诗意,既不乏优美,又蕴含深刻的哲理,很有诗的味道。文章的篇幅很长,内容比较散,很是体现了散文的特点。教授此文时着实费时又费力。

如果让学生初读课文,学生会基本读懂小溪的形象,但只留于表面不够深刻,同学们难点所在,主要是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所以这节课主要由分析小溪的心态,它的行为表现,以及它的语言来深入感受小溪的形象。再把视线转向文章中其他事物的描写,探究对表现小溪的作用,由此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到此介绍了作者经历,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通过写小溪的历程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问题会让同学们想的很多,有的找到了课文中的“原是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最先进入了白花争艳的世界”和“我的小溪到达了大洋”课文也展现了作者的一段心路历程。也可结合人生发表了自己的一番见解。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林中小溪的特点,梳理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能通过朗读和对语言的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者由景而悟的人生信念。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议论语句的含义及它们与表达中心的联系。

三、布置预习:

1、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简单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

2、预习整理课文中重点字词。

3、读课文,在课堂笔记上写出小溪的流程及沿途的景象。

4、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法,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描写精彩的语句,在书上作批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引导:交通的发达已使我们失去了远方。车轮滚滚,机翼轰鸣,传说中的天涯海角只要数个小时便能抵达。但人们依然习惯于到远方去寻找风景,去“回归自然”。只是在万水千山踏遍的豪情里,有谁想到过,就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与自然之间,还有那么多生动有趣的事情,有那么多优美的风景;又有多少人愿意将匆匆太匆匆的脚步停下来,做一个大地的阅读者,去倾听风声、鸟鸣和虫唧,去辨识树木的年轮,去寻觅鸽群的踪迹?在大地这本翻开的书页上,前苏联作家米•普里什文作为一名大地阅读者的先行者,留下了他的足迹和一批珍贵的自然文本。

2、请同学结合预习进一步简单介绍作者。(活动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作适当的强调: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

3、整体感知课文

A作者说:“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轻声朗读课文,思考一下:作者要带领我们 1 去探访的是怎样的一条林中小溪?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把你的思考结果写下来。B学生轻声朗读,组织学生思考交流。(活动二)

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可能存在几个层次:(1)只能说出小溪的水流量、水色、水质等;

(2)能结合小溪经流的环境,初步探讨小溪的奔流不息;

(3)能根据小溪经历的曲折探讨更深层次的“性格”“品质”等。无论学生个人的观点涉及哪个层次,教师都不做轻易的否定。而学生应该可以在交流中意识到:作者写小溪,决不是就事论事。作者笔下的小溪是带上了很浓重的拟人色彩的。因此,可以尝试探讨它的“性格”问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品味小溪形象,获得人生感悟

(一)、探讨小溪形象

(二)1、教师指导:小溪前进的路线是曲折的,他流经坦途,也面临障碍。你能找出它前进的具体路线吗?

2、学生从书上找出相关内容后全班交流。(活动三)

交流过程中,教师作板书,有意识地分出“障碍”和“坦途”。

3、教师指导: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不同情况,小溪分别有怎样的表现?你能从这些表现中归纳它的性格形象吗?

4、学生独立思考,圈点勾画写批注之后,小组交流,补充或修正自己的思考和语言表达。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交流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回答的针对性、语言表达的流畅和准确性进行评价。在交流基础上,教师板书总结。

内容可围绕三方面:(1)小溪对障碍的看法

(2)对光明未来的信念

(3)对猥琐生活的批判。但是,具体的词汇不在板书上出现,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2、获得人生感悟

(一)介绍作者写《林中小溪》时的心态

三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1、学法指导。(活动五)

课堂讨论,结合以前所学文章,与学生一起总结语言赏析要点: 提问:你觉得,赏析写景类语言可以从哪几方面入手? 形式:句式整散、叠词。内容:

1、重点字词的妙用;

2、修辞手法;

3、景与情的联系:

(1)渲染气氛(2)衬托心情(3)托物言志

4、一些重要表现手法:

(1)正侧结合(2)动静结合(3)虚实结合5、写景层次;

6、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

2、小组合作,美点探寻。(活动六)

1、认真阅读《林中小溪》,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要求:(1)在预习的基础上,对照刚才总结出的赏析要点,与同学讨论,进一步完善批注。(2)讨论结束课堂交流时,以讨论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成果。建议:讨论的过程当中,遇到问题也可以邀请老师一起参与讨论。(学生自由读,老师巡视、指导)

2、学生围绕问题浏览课文,讨论交流,教师行间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作适当点拨。

3、小组指派一名同学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适当补充,其余同学可作点评。

4、教师适当小结。

对学生的赏析成果要及时肯定、鼓励,不完全之处鼓励、提示学生进一步完善。

举例:

(1)重点字词

31段描写天气转暖了,各种花草动物昆虫都活跃起来了,在艳阳朗照的水面上尽显它的生命的活力,“蹿”字写出了第一朵小黄花急不可奈而且生长迅速的情态。写苍蝇是“贴着”水面飞,姬蜂“乱窜”,黑星黄粉蝶“翩翩飞舞”,小甲虫“打转”。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

(2)修辞:

“却毫不在乎”、“好象在收紧肌肉”、“水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 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把溪水写活了。(3)感觉:

27—29段: “白桦树上幼芽正在舒青,芽上芳香的树脂闪闪有光”。“林中路上长着极低的青草,绿得简直刺眼”

作者从视觉角度,抓住幼芽闪闪有光与青草刺眼的绿,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4)侧面衬托:

26—29段:课文除了写小溪一路前行之外,还写了春光、春草、春花、春芽;还有水上漂浮着的云彩和白杨的种子,还有灰雀、燕雀、杜鹃,各种各样的昆虫以及花草树木的混合香味。

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为小溪一路自信乐观渲染了气氛。(5)反面衬托:

7—13段:森林中的草、花、树木和小甲虫,或与溪水相亲相恋,或在水中自由嬉戏„„„„

教学点评:

从学生的学情以及表现出来的状态来看,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分段的技巧,他们是不感兴趣的。

本课的亮点,课堂上就让同学们谈一下阅读感受,体现阅读感受的多元性。通过这个环节,同学们对小溪有大概的了解。再把视线转向文章中其他事物的描写,由此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层次安排。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二 林中小溪》(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

林中小溪一、教学目标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量,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2、由景生情,由情而悟的写作特色。3、用拟人手法表现小溪和森林之美,领会作者是怎样化身......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林中小溪》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1

2.林中小溪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2.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3.学习课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4.学习本文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一气呵成的......

九年级上册语文《林中小溪》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林中小溪》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九年级上册语文《林中小溪》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林中小溪》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

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

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集锦16篇)由网友“不捡垃圾了”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欢迎阅读!篇1: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 一、单元教......

下载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二 林中小溪》(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二 林中小溪》(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