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育教案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幼儿园环保教育教案集”。
环保教育教案集
(一)课题一:
环境和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 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 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 后记:
1.6月5日世界环境日
全人类关心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自然环境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的重视,明智地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总结,也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基本目标和任务。1972年6月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各国政府的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表了人类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人类环境宣言》。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72年10月,在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决定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署每年都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世界环境日”活动是人类广泛进行自我教育一种好形式。
课题二: 保护蓝天—— 大气污染和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一、大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恒定气体:氮78%、氧21%、稀有气体0.9% 可变气体:二氧化碳0.03%、尘埃和其它气体0.03%、水蒸气 不定气体:自然灾害、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二、二、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2.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3.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
4.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 :(1)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2)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3)“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 空调也给城市加温,太原空气污染列榜首。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 1.对工业锅炉进行了治理改造 2.创建无黑烟区和烟尘控制区
3.开展燃煤脱硫工作和改造燃煤炉为燃油炉
4.搬迁和撤消污染严重的工厂。5.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安装净化装置。6.1998年1月3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周公报
2000年6月5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日公报
2001年6月5 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日预报和公报 7.1998年12月起全面实施禁用含铅汽油等
课题三: 爱护碧水——水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 正常情况下,人体一天需水2500毫升左右。脱水达到体重的2%就有症状:口干、舌燥。脱水达到体重的6%就会中毒。脱水达到体重的15%就会危及生命。
二、水污染及其危害 1.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3.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水污染的防治 近几年来,杭州市在水污染综合治理方面,主要做了如下的工作: 1 疏浚西湖和城区河道,2 建设西湖引水工程和钱塘江一西湖沟通工程。3 整治运河,4 建设运河截污处理工程。5 建成市区污水干管工程和整治污水排放系统。6 建成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我国城市目前最大的一级污水处理厂。7 划定水源卫生保护区范围和建成自来水源保护工程。8 搬迁和改造重点污染企业。目前,9 杭州市水环境质量有了改善。1998年12月1日起,10 杭州市区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包括含磷洗衣粉、肥皂粉和洗衣液),11 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无磷化省会城市之一。目前,许多城市水资源紧张,北京水资源不足400立方米/人。我国荒漠化每天损失近1.5亿元。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近1.5亿元。这是记者在“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筹资国际会议”上了解到的(2001年6月)。
环保教育教案集
(二)课题四: 给我宁静——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声音和噪声的关系,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噪声污染的防治,噪声的利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做实验:各类声音的分贝值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关于声音、噪声、分贝的概念 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和谐悦耳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益。那些杂乱无章、对人的听觉神经以强烈刺激的声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噪声。声音强弱是用分贝来表示的,声音越响,分贝越高。
二、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1.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2.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3.噪声对建筑物的损害。
三、噪声污染的防治 降低噪声源本身的噪声,采用疏通通道、润滑机械、无声液压等技术。
控制传播途径,采用隔音、消音和吸音的技术。采用个人防护技术。
四、化害为利,利用噪声为人类服务
课题五:
走向洁净——固体废物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来源,固体废物的危害,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教学方法:调查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做调查:垃圾箱中固体废物有哪些?
一、固体废物的来源 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危险废物。
二、固体废物的危害 1粒纽扣电池的重金属含量可以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1节5号电池可以污染1平方米的土壤。中国每年消耗纽扣电池40万粒,1999年我国生产150万节电池。若随手仍掉这些电池,污染的危害有多大啊!1.大量堆放固体废物,2.浪费土地资源 3.固体废物的堆放,4.严重污染土壤 5.固体废物向江河湖海倾倒,6.水污染严重 7.固体废物向大气瓢散,8.造成大气污染 9.影响市容环境卫生
三、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1.分类收集,2.密封运输
3.破碎、压缩、焚化 3.卫生填埋4.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
课题六:绿色文明—— 保护植物资源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察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一、生物与环境 生物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 造者
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大气污染对植2.物的危害 3.水污染对植4.物的危害 5.土壤污染对植6.物的危害
三、保护我们的“朋友”——生物 1.建立绿色生物圈保护网
1974年,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建立了生物圈保护区网。至今已有90多个国家联合构成全球性的“绿色”网络。目前,中国有l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这个“绿色”网络。[小资料]
中国加入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吉林)、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新疆)、盐城自然保护区(江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湖北)、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川)、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浙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 2.建造绿色家园
植物孕育了人类的文明,“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现代大城市最佳的居住环境,要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0平方米。目前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只有4座城市:波兰的华沙、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奥地利的维也纳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因此,地球上城市“绿色家园”的建设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
课题七:战胜天灾—— 自然灾害与减灾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各类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特点、危害,减灾的重要意义。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观看影片《龙卷风》。
一、十大自然灾害 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各种祸害的自然现象,统称为自然灾害。地球上分布范围较广、发生频率较高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十大自然灾害是: 水灾(洪涝)、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喷发、滑坡、雪灾、森林火灾。突变性自然灾害,一般发生在一瞬间到几个小时或几天之中,如地震,有的从发生到发展可以延续几个月,如虫灾、干旱灾害。缓变性自然灾害,又叫环境灾害,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灾害。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二、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地裂缝等 气候、水文灾害:水灾、旱灾、风灾、寒潮、热浪、厄尔尼诺现象 环境灾害: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灾害叫做环境灾害,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酸雨、噪声、全球性气候异常。
三、减灾——我们共同的使命 1. 旱灾:杭州市的干旱,2. 以7—8月的伏旱和9—10月的秋旱最为突出,3. 有的年份因伏旱和秋旱相连而4. 成灾。在历史上,5. 曾多次发生西湖干涸,6. 湖底龟裂的大旱。2.洪涝灾害:导致杭州市洪涝灾害的降水主要由梅雨和台风过境带来的。1996年的春夏之交,由于梅雨期偏长,全市平均梅雨量达746毫米,江河泛滥,出现了杭州市百年不遇的“6·30”特大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40亿元以上。3.台风: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洋面的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的灾害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市常受台风威胁。
课题八:人口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的基本特点,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收集最新有关人口的资料。
一、人口发展与环境:
1.原始型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阶段: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3.过渡型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4.现代型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发展同人类周围的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人口迅速增长的恶果: 1.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不足。2.导致粮食供应不足。3.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4.就业问题严重。5.人民生活贫困化。6.人口素质下降。
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增长要与中国的经济水平相适应,同中国的自然环境承受力相一致,从而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课题:为了健康—— 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致病的因素、阶段、特点、类型,防止教室、家庭居室环境问题的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调查某一个时段班级同学生病的人数。
一、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 1.环境致病的因素: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 2.环境致病的阶段:潜伏期、病状期、显露期、危险期 3.环境致病的特点:复杂性、隐蔽性 4.环境致病的类型: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
二、学校的环境污染问题 1.校址与环境 2.教室的空气污染 3.教室的光线问题 4.校园的环境卫生
三、家庭居室的环境污染问题 1.厨房环境污染 2.卧室环境污染 3.厕所环境污染 4.家庭公共场所环境污染 5.家庭居室周围环境污染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强身健体,树立理想
环保教育教案集
(三)课题九:可持续发展—— 永恒的追求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果。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1992年6月13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迎来了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研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人们又称这次会议是“地球高峰会议”。会议一开始,全体代表肃立,为地球静默2分钟。短短的2分钟,代表着人类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共同呼唤着“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二、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7. 控制人口增长,8. 提高人口素质 9. 不10. 断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制建设和加强政府行为 11. 主动协调人类和环境中人类的生存和消费活动,12. 并促进其协调发展 13. 不14. 断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15. 加强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16.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17. 努力建设我们共同的家。
课题十:为了健康—— 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致病的因素、阶段、特点、类型,防止教室、家庭居室环境问题的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调查某一个时段班级同学生病的人数。
一、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 1.环境致病的因素: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 2.环境致病的阶段:潜伏期、病状期、显露期、危险期 3.环境致病的特点:复杂性、隐蔽性 4.环境致病的类型: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
二、学校的环境污染问题 1.校址与环境 2.教室的空气污染 3.教室的光线问题 4.校园的环境卫生
三、家庭居室的环境污染问题 1.厨房环境污染 2.卧室环境污染 3.厕所环境污染 4.家庭公共场所环境污染 5.家庭居室周围环境污染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强身健体,树立理想
课题七:战胜天灾—— 自然灾害与减灾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各类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特点、危害,减灾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观看影片《龙卷风》。
一、十大自然灾害 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各种祸害的自然现象,统称为自然灾害。地球上分布范围较广、发生频率较高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十大自然灾害是: 水灾(洪涝)、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喷发、滑坡、雪灾、森林火灾。突变性自然灾害,一般发生在一瞬间到几个小时或几天之中,如地震,有的从发生到发展可以延续几个月,如虫灾、干旱灾害。缓变性自然灾害,又叫环境灾害,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灾害。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二、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地裂缝等 气候、水文灾害:水灾、旱灾、风灾、寒潮、热浪、厄尔尼诺现象 环境灾害: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灾害叫做环境灾害,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酸雨、噪声、全球性气候异常。
三、减灾——我们共同的使命 1. 旱灾:杭州市的干旱,2. 以7—8月的伏旱和9—10月的秋旱最为突出,3. 有的年份因伏旱和秋旱相连而4. 成灾。在历史上,5. 曾多次发生西湖干涸,6. 湖底龟裂的大旱。2.洪涝灾害:导致杭州市洪涝灾害的降水主要由梅雨和台风过境带来的。1996年的春夏之交,由于梅雨期偏长,全市平均梅雨量达746毫米,江河泛滥,出现了杭州市百年不遇的“6·30”特大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40亿元以上。3.台风: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洋面的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的灾害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市常受台风威胁。
课题八:人口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的基本特点,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收集最新有关人口的资料。
一、人口发展与环境:
1.原始型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阶段: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3.过渡型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4.现代型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发展同人类周围的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人口迅速增长的恶果: 1.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不足。2.导致粮食供应不足。
3.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4.就业问题严重。5.人民生活贫困化。6.人口素质下降。
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增长要与中国的经济水平相适应,同中国的自然环境承受力相一致,从而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课题:为了健康—— 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致病的因素、阶段、特点、类型,防止教室、家庭居室环境问题的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调查某一个时段班级同学生病的人数。
一、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 1.环境致病的因素: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 2.环境致病的阶段:潜伏期、病状期、显露期、危险期 3.环境致病的特点:复杂性、隐蔽性 4.环境致病的类型: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
二、学校的环境污染问题 1.校址与环境 2.教室的空气污染 3.教室的光线问题 4.校园的环境卫生
三、家庭居室的环境污染问题 1.厨房环境污染 2.卧室环境污染 3.厕所环境污染 4.家庭公共场所环境污染 5.家庭居室周围环境污染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强身健体,树立理想
课题九:可持续发展—— 永恒的追求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果。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1992年6月13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迎来了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研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人们又称这次会议是“地球高峰会议”。会议一开始,全体代表肃立,为地球静默2分钟。短短的2分钟,代表着人类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共同呼唤着“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二、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7. 控制人口增长,8. 提高人口素质 9. 不10. 断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制建设和加强政府行为 11. 主动协调人类和环境中人类的生存和消费活动,12. 并促进其协调发展 13. 不14. 断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15. 加强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16.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17. 努力建设我们共同的家。
课题十:为了健康—— 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致病的因素、阶段、特点、类型,防止教室、家庭居室环境问题的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调查某一个时段班级同学生病的人数。
一、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 1.环境致病的因素: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 2.环境致病的阶段:潜伏期、病状期、显露期、危险期 3.环境致病的特点:复杂性、隐蔽性 4.环境致病的类型: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
二、学校的环境污染问题 1.校址与环境 2.教室的空气污染 3.教室的光线问题 4.校园的环境卫生
三、家庭居室的环境污染问题 1.厨房环境污染 2.卧室环境污染 3.厕所环境污染 4.家庭公共场所环境污染 5.家庭居室周围环境污染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强身健体,树立理想
课题一: 环境和环境问题哈溪教育辅导站茶岗小学教师:严春花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
环境教育课本课程内容第一节 环境和环境问题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找教案 www.daodoc.com/ch-jieri/index.htm http://webs.cinet.com.cn/info/jr/6/dwj.htm http://www.daodoc.com 1、通过对某处文物古迹现状的了解,切身感悟古老文明的博大......
认一认 5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刀、戈、弓、矢、牛、马、车舟”8个汉字,读准字音,图字结合,认清字形。2、创设语境,说话中巩固识字,积累丰富语言。3、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
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教案集(民)《民族团结高于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旨是结合实际例举党的民族政策在伊犁的伟大实践,阐明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主要意义,同时要通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