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宏观调控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家宏观调控公开课”。
课题:国家宏观调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准确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任务和手段。理解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创新性的思考,能提出不同的见解,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讨论、举例等多种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情感体验,加深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必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认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启发式教育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加强对国家的大事的关心程度及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等问题。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问题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基本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了解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那么,是不是说经济发展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由市场来调节呢?我们先回忆几件事:
1、14年7月18,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海南广东,损失惨重,仅海南大学就损失几万乃至十几万元,仅仅广东就紧急拨款8000万元应对灾情。国家为什么这样做?
2、国家花了很大精力打击贩毒制毒的犯罪行为,销毁毒品、判决毒犯死刑,可是依然有人铤而走险。这又是什么原因?
3、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保护环境,治理污染,防范自然灾害,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来投资办这些事业?反而有许多企业污染环境?
这些共同说明了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国家宏观调控
生活中宏观调控的例子:国内楼市限价限购,汽车限号限行,电视限播限娱、广电限剧令、限广令、限娱令、限丑令、限穿令,砍掉《爸爸去哪儿》 上海楼市调控初见成效 “假离婚”亦到高潮等等
一、宏观调控的含义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什么需要宏观调控,只有市场不行吗?
市场不是万能的,消防、国防、治安等公共消费设施的供给,市场能否调节? 毒品、枪支弹药、不健康的书刊等能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即便是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市场调节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自发性:不正当经济行为;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等(讲解过程)自发性——大家知道,市场调节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调节,调节什么——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通过什么调节——市场价格指挥调节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生产多还是生产少。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价值规律的这种自发调节,就会导致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如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贩卖走私毒品等。在市场调节下,高赢利的诱惑会使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危害他人和国家。这就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在起作用。比如,安全生产问题,谁都知道重要,但是,今年来我国多次发生煤矿矿难,死伤惨重,就是因为煤矿承包者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在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上尽量不投入或少投入,导致一次又一次的惨剧发生。盲目性:盲目跟风;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等
价格高、有利可图,就会很多人导致蜂拥而上,像炒房等。
盲目性——(“一哄而下”)分析讲解:说明市场具有盲目性,因为参加经济活动的人是独立的单个的人或企业,不可能全面掌握市场信息,更无法控制市场供求变化的趋势,许多人把别人的生产活动作为自己生产经营的信号,因而许多决策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当社会上许多人“一哄而上”或者“一哄而下”的时候,带来的结果必然是经济的波动的资源的浪费。滞后性:时间差;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等的缺陷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的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出现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或者下跌之后,才作出扩大或者减少生产这种商品的决定的。这种事后的调节必然带来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别是季节性很强的商品更是如此,如农产品。
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2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资源配置问题,如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设施、国防、邮政,不以营利为目的3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4此外,在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有着特殊作用
例子:杭州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从4月5号不再限号限行,浙A号牌新能源客车在申领新能源客车专用标识后,将不受杭州市区“错峰限行”和西湖景区“单双号”限行措施的限制
那么,国家是通过采取哪些手段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的呢?
三、宏观调控的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由于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偏多而引起的整体物价水平上升,货币贬值 通货紧缩:由于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偏少而引起的物价下降、货币升值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汇率的例子:有一个美国人有20万美元,当时汇率为1美元=8人民币,换成人民币在中国生活了几年,用去了30万人民币,这时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汇率为1美元=6.5人民币,130万人民币=20万美元,当时带来了20万,在中国生活了几年有带走了20万,那他在中国的消费是谁支付的?是中国政府。这就是人民币升值的坏处。人民币肯定要升值,但怎么升,升多少,应该由中国自己做主。
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美国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我国持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一旦人民币大量升值,美元贬值,美元就不值钱了,国家就损失了,相当于美国消费中国买单,现在我们国家怎么应对:可以抛售一些美国国债抬高美元汇率,稳定人民币币值。
四、宏观调控的手段
1计划(规划)手段:通过国家制定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经济计划,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不具有强制性)一重大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如青藏铁路,上海的地铁线,市场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力量来投资
二是对经济发展的区域部署,合理布局生产力
三建设开发资源、缓解经济建设瓶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项目。
2财政政策: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政策,来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扩张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扩大财政支出 紧缩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
3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的流通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银行的利息率 扩张的货币政策,利息率下调 紧缩的货币政策:利息率上调
高一政治 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五课时 复习提问1.什么是市场经济?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请说明其含义。 3.市场经济有哪些优越性?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市场......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能正确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能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情......
经济危机与国家宏观调控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投资公司宣告破产,正式宣告美国次贷危机的来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虚拟经济重心转向短期投机,在证券、楼市方面的巨大泡沫,最终导致......
“国家的宏观调控”说课案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在新课标中,这是思想政治第一部分经济生活中第四课“面对市场经济”中第二节的内容。我们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教育学》课期末考核作业 姓 名: 姚力月系 别: 政治与公共管理系专业班级: 思想政治教育(本)132班学 号: ***3 任课教师: 卢奔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