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教案 文档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言文句式专项教案”。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讲座
教学目的:1. 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 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 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学方法: 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
教学时数: 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判断句 被动句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了解判断句的特点。
3、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实施过程:
一、文言句式的概述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3.用“为”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5.用 “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6.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7、无标志性判断句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刘备,天下枭雄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二、被动句
什么是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3.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遂见用于小邑(被任命为小官)4.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5.无标志的被动句: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总结: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例如: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
例如: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判定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句,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2.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教学实施过程:
四、倒装句(宾语前置;)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3、介词宾语提前: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岳阳楼记》: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惟利是图
惟马首是瞻
惟兄嫂是依
惟你是问。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滕王阁序》)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
4.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苏轼
7、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8、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四)、主语后置:
1.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2.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
“美哉,我少年中国。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文言文句式练习题
专项突破一(40分钟,3*21=60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之二虫又何知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夫晋,何厌之有
C.沛公安在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
D.不能容于远近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5.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遂见用于小邑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A、猥以微贱
B、则刘病日笃 C、臣具以表闻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有活用为使动用法的一项是()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9.与“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用法不同的是(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B.或棹孤舟 .C.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D.目吴会于云间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D.甘其食,美其服„„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全是使动用法的一组是()A.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具以表闻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外连横而斗诸侯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项伯杀人,臣活之。.12.下列加点词不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组是()A.而后乃令将图南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妪,先大母婢,乳二世 ..C.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D.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13.下列句子中旬式不同子其他三旬的是()A.管仲贤佐也
B.桓公霸君也 C.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D.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4.下列句子中的“之”用法与其他旬不同的一句是()A.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C.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5.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A.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慈父见背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 16.下列加点的“以”意思不同子其他三句的是()A.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17.下列没有被动意味的一项是()A.臣知欺大王当诛
B.洎牧以谗诛,C.饥死道路,为群兽所食
D.刘备,天下枭雄。18.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B.且臣少仕伪朝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之)·. 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
D.燕军扰乱奔走。· ....20.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既自以为心为形役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1.下列句子不属子定语后置句的一组是()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B.甚矣,汝之不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蚓无爪牙之利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2、下列与“既自以为心为形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军中无以为乐
B、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C、临清流而赋诗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答案
1.D.(“屈平”句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2.A.(主谓倒装。)3.A.(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之”“是”为标志;B“何C“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王”句无前置宾语;D“子”句无前置宾语,“臣”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4.B.(都表被动。)
5.C.(“于”表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表被动。)
7、B(名词做状语)6.A.(其余被动句。)8.A.(“弱”,使天下之民弱。)9.C.(“王之”,使动,使之为王,让他做王;“目”、“函”、“吏”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与“刃”相同。)10.C.(“饮赵盾酒”,“使(让)赵盾饮酒”,即招请赵盾来喝酒,“饮”,使动用法。)11.B.(“鄙远”,把(别国的)远地当作边邑。其余为使动用法。)
12.D.(“侣”,意动用法;“草”“露”,名词作状语。余为名词作一般动词。)13.C.(宾语前置句,余为判断句。)14.A.(用于偏正短语中,相当于“的”;其余用于主谓之间,无义。)15.B.(“见德”之“见”,动作涉及的对象;ACD的“见”都表被动。)16.C.(动词,“认为”。其余连词,“因为”之意。)17.D
18.B.(A应为:沛公,C应是“以剑舞为乐”;D应是“为”)19.A(一种计谋;B“南面”,面向南方,指称王;C“鼓噪”,古为中性词,现有贬义;D“扰乱”亦然。)。
20.B(“见丁宁”即“叮咛我”,ACD为被动句)21.B 22..D
文 言 句 式[教学目的]1、立足课本,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文言倒装句的一般特点、规律,面向会考。2、学会运用倒装句的特点和规律来正确判断句式、理解句意,知识与能力结合,延及高......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
一、判断句:(一)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1、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2、巨是凡人。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
文言倒装句式复习教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先来看一下07年......
小组活动,探究为上——“梳理探究”专题《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设计一、了解学生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应该不是以教定学,而是以学定教,在梳理探究前了解学生的学情,通过调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