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与税法教案_税法教学经济法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9 03:13: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经济法与税法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税法教学经济法”。

第一讲 经济法概述

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经济法的概念

一、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

(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二、经济法调整的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经济实体在组织领导、经营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一)国家经济管理关系

经济管理关系即纵向经济关系。包括国家(国家机关及其授权组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宏观经济管理关系以及企业等社会组织自身的微观经济管理关系,比如税收、金融、物价调节、土地规划等等。

(二)经营协调关系

经营协调关系,即专指经济法所调整的那部分横向经济关系。这一概念与经济协作关系概念不同,它包含着经营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经济竞争关系。大体上说,经济法主要调整由国家计划制约的、由国家直接管理的,或涉及全局利益的。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关系国计民生的经营协调关系。横向经济关系包括经济联合关系(如企业间的合并、兼并),经济协作关系(联营中的合同型联营)和经济竞争关系。

(三)组织内部经济关系

组织内部经济关系,是指在企业等组织内部各组织之间所发生的一些重要的纵向经济关系和横向经济关系。主要指有关内部领导体制、经济责任制、内部承包、内部经济合同、经济核算制等方面发生的关系。

(四)涉外经济关系

涉外经济关系,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比如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五)其他应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

三、经济法的本质

经济法的本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般意义上的阶级性;二是指它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法律属性。中国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总体上也体现着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有其不同于剥削阶级法律的应有的阶级性。我们所述的经济法的法律属性,是经济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本质和功能。

(一)经济法是综合、系统调整法:首先,经济法在调整对象上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环节和部门。其次,在调整方法上综合运用行政的、民事的乃至刑事的调整方法。

(二)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 :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调整具体经济关系,促进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

(三)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 :经济法是保护个体利益和社会全体利益相结合的法律。

(四)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传统的行政法的主旨思想是“行政权力本位”。传统民法是以个体为本位,以权利为主导,即以“个体权利本位”作为自己的主旨思想。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是以社会责任为最高准则的。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要首先对社会负责。在对社会尽责的基础上享受权利、获得利益。社会责任本位绝不是什么“企业义务本位”。因为它要求国家和企业都要对社会负责。“社会责任本位”思想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

四、经济法的形式(经济法的渊源)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地方性法规

(五)部门规章

(六)司法解释

(七)国际条约或协定(限于我国参加制定或认可的)

五、经济法的体系

经济法的体系大致分为三大部分:经济组织法、市场运行法、经济保护法和经济监督、调控法。

第二讲

经济法律关系

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经济法律关系 一、概述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关系经过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调整后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须由此三个要素构成。一个经济法律关系必须首先有参加者(主体);参加者根据经济法律、法规,确定彼此享受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此即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参加者通过设定权利义务所要获得的财物,所要实现的行为,即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是构成经济关系最基本、最必需的要素。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在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依法独立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享有经济权利的当事人称为权利主体,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称为义务主体。

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经济法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主体资格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资格或能力。只有具有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当事人,才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

3、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

(1)、经济管理主体:主要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

(2)、经济活动主体:这类主体主要有,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和公民个人。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

1、权利

(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法定范围内依照自己的利益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志实施一定的经济行为。

(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有权依法要求负有义务的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

(3)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其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或不能实现时,有权依法请求国家有关机关给予强制力保护。

2、义务

(1)义务主体必须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为。

(2)义务主体实施的义务行为是在法定的范围内进行的。

(3)义务主体不依法履行义务,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和特征

(一)按经济法律关系的经济内容分

(二)按经济法律关系的法律性质分

(三)按经济法律关系的结构形态分

四、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一)经济法律关系是组织管理要素与财产要素相统一的法律关系。

(二)经济法律关系是国家意志与企业等组织的意志直接协调结合的法律关系。

第三讲

合同法

教学目的:了解合同及合同立法概况,理解并掌握合同从订立到履行直至终止全过程的基本制度,明确合同法的重要作用。

一、合同概念

(一)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身份关系的协议,使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二)合同的分类:

1、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

2、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3、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4、主合同与从合同。

二、合同法概述

(一)合同法立法概况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该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合同法的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守信原则

三、合同的订立

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一般情况下,承诺生效时合同即为成立。

四、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一)合同的内容

1、合同一般应具备的条款:合同内容即为合同条款,是合同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

2、格式条款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为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二)合同的形式: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其他形式

五、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一)合同成立的时间: 口头形式 书面形式

(二)合同成立的地点 合同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地点

六、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即指缔约人因故意或过失违反先和他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害,应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七、合同效力概述

合同效力又称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拘束当事人各方乃至第三人的强制力

八、合同履行概述

(一)、合同履行概念:是指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活法规定,全面适当的完成各种承担的合同义务,使债权人的权利得以实现的过程。

(二)合同履行的原则

1、适当履行原则

2、协作履行原则

九、合同履行的基础规则

十、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十一、合同的保全

十二、合同的变更、转让及终止

第四讲

金融法

教学目的:了解金融方面的立法概况及的基本内容

一、银行业监督管理概述

银行业监督管理的主体:

1、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

2、地方政府、各级有关部门

银行业监督管理的对象: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含在境外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监管的原则: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独立监管原则;国内外协同监管的原则;审慎监管的原则。

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监督管理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变更、终止的批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的审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任职资格的审查。

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常性监督管理:非现场的监督管理;现场检查;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四、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的措施

要求报送及责令披露有关信息;基于审慎监管的措施:现场检查;责令限期改正;监管谈话;接管或重组;撤销;对相关人员采取的措施。

五、中央银行概述

(一)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充当着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三种角色。其全部资本有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

(二)职责范围 两个部分,一是依法从事金融业务活动,二是履行一定的监督管理职责

(三)组织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人民银行反而分支机构;货币政策委员会。

六、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业务

(一)主要业务内容:货币政策;经营国库;代理经营政府债券业务;银行间清算业务;人民币管理:印制、发行管理、流通管理、残币管理。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限制

七、中国人民银行的财务会计:财务预算制度;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

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督管理:直接的检查监督;建议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检查监督;信息监督管理。

八、法律责任: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行为;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法的法律责任。

第五讲

税法的基础理论

教学目的:税法及其调整对象,税收及其特征。

一、税收

1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依法参与社会财产分配的一种形式。2税收三大特征:A无偿性B强制性C固定性

3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以 及其他税务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税法体系:是指构成税法全部内容的各种规范的有机体。

5税法调整对象:是指参与税务活动的个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二、税收法律

1税收法律关系:是指通过税法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及有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2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

(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一方始终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征税机关。(2)税收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从形式上看其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3)税收法律关系在涉及财产所有权方面具有无偿性。

(4)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不取决与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观意志。3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参加税收法律关系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2)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指税收法律关系征纳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3)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三、税法构成要素:

(1)税法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征税和纳税主体。

(2)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

(3)税目:是征税客体的具体化。

(4)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包括A定额税率B比例税率C累进税率。

(6)纳税环节:是征税对象的征税点在社会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分布。

(7)纳税与申报期限

(8)纳税地点

(9)减税免税:包括A法定减免B特案减免C临时减免

(10)违法处理

四、税法分类:

A按功能与作用划分:实体税法,程序税法

B按征税对象划分:流转水产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行为税法,资源税法。C按是否转嫁划分:间接税法,直接税法。D按适用主体划分:涉内税法,涉外税法。

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时开始征税的临界点。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予征税

第六讲

税罚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税法的沿革

教学目的: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收的基本原则。我国现行税法制度的内容。

一、原则和具体原则

1税收的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税收活动应遵循的准则,它包括税收的基本

2税收的基本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税收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税收公平原则

(2)税收效率原则

3税收的具体原则:是指在某一经济时期或某一经济时期内的部分税种适用的准则。

(1)财政原则

(2)宏观调控原则

二、1税法的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指导税法活动的准则。

(1)税收法定原则

(2)税法公平原则

(3)税法效益原则

2税法的具体原则:是指在某些税法活动中所涉及的税法原则。它包括A实质征税原则B简化手续原则

三、1我国原税法制度存在的弊端:

(1)税法制度不统一

(2)政府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不规范

(3)原税法制度已不能适应生产要素全面进入市场的要求

2我国现行税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1)流转税法制度的改革

(2)企业所得税法制度的改革

(3)个人所得税法制度改革

(4)其他税法制度的改革

(5)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改革

第七讲

税款征收管理法

教学目的:税款征收管理制度,应纳税额的核定与调整制度,税款征收方式制度,税款征收措施制度。

一、1税款征收:是税务机关按照税法规定将纳税人应纳税款收缴入库,是税收管理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归宿。

2税款征收方法:

(1)按照计算方法分类A查帐

B查定

C查验

D定期定额征收

(2)按照缴库渠道分类

A纳税人直接向国库经收处缴纳 B税务机关自收税款并办理入库手续 C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D委托代征税款 E邮寄申报纳税 F其他方式

(3)按照征收手段分类A纳税人自核自缴和自报核缴B税务机关强制征收

2税款征收措施制度:

(1)加受滞纳金制度

滞纳金:是指有缴纳税款义务的纳税人不按时缴纳税款时,主管税务机关从滞纳之日起,按日按比例加收的金额。

(2)税收保全措施

税收保全:是税务机关对可能由于纳税人的行为或者某种客观因素,造成的应征税款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或难以保证的情况,为确保税款征收而采取的措施。

(3)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4)欠税清缴制度

欠税:是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行为。

(5)税款延期缴纳制度

(6)税款的退补和追征制度

(7)减税、免税管理制度

二、1税款征收检查制度:是规定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的法律制度。

它包括:(1)税务检查原则制度

(2)税务检查内容制度

(3)税务检查程序制度

(4)税务检查权利、义务制度

第八讲

流转税法

教学目的:流转税的特点,构成,我国增值税制度的特点与内容;我国消费税制度的内容。

一、1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非商品流转额为征税依据,选择流转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征收的一类税。

2流转税的特点: 3流转税的种类:

二、1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个环节的新增价值额或商品附加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2增值税的特点: 3增值税的类型;

4增值税的税额计算(重点讲授)5我国增值税制度的特点: 6增值税的纳税人:(1)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会计核算健全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

(2)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为:

A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

B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7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销售货物

(2)进口货物

(3)提供加工劳务、修理修配劳务 8增值税的税率:

(1)基本税率——17%(2)低税率——13%(粮、油、水、气、煤;农药、农膜;图书、杂志、报纸。)

(3)零税率——出口货物 9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

(1)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印制管理

(2)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使用管理

(3)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管理

(4)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时,已开具专用发票的处理

(5)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保管

(6)对代开、虚开专用发票行为的处理

三、1消费税:是以特定消费品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2消费税的特点:

(1)消费税征收范围具有选择性

(2)消费税税率具有差别性

(3)消费税的征收环节具有单一性

(4)消费税的征收方法具有灵活性

(5)消费税税负具有转嫁性 3消费税的作用:

税法与税务会计教案

教学内容简介本课程共分六个模块:第一模块为税务会计基础理论,介绍了税务会计的概念、特点及纳税会计凭证与纳税义务流程;第二模块为流传税会计,系统介绍了四个流传税的计算、会......

税法教案

《税法学》教案第一章税法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税法及其调整对象,税收及其特征。1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依法参与社会财产分配的一种形式。2税收三大特征......

中华会计网校:注册会计师税法与经济法四轮学习方略

中华会计网校学员原创.转载请注明注册会计师税法与经济法四轮学习方略第一轮:预习,查出障碍。拿到教材先阅读,自学新课,查出理解上的障碍,先用铅笔勾画出自己认为的重点,做到心中......

经济法教案

经济法教案课程名称:经济法开课专业: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 授课学期:2 总学时:32教学目的:经济法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管理人员必备......

税法实验教案

《税法》实 验 授 课 教 案实验一、税务登记与开具增值税发票实验名称:税务登记与开具增值税发票 实验项目编号:0001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演示型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实验目的......

下载经济法与税法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法与税法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