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 《论诗》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夜雨寄北教案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一)填空:
1、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李商隐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何时能够_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_再_;[话]:_回叙_
3、《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问答
1、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2、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同,前一处是实写眼前场景,后一处是虚写想象中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日巴山夜雨的情景。
3、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4、成语“剪烛西窗”源于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5、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6、下面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
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共剪”是对未来欢乐地憧憬。
D.“ 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乐的谈话材料。
《论诗》赵翼
原文: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一)填空
1、解释词语
才人:有才华的诗人 风骚:文学才华
2、此诗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二)问答
1、“至今已觉不新鲜”这句话有人认为是故意贬损李杜,说说你的理解。
“不新鲜”并不是贬低李杜,而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的角度说的,读者需要创新,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作品。
2、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作者是要表现什么样的诗歌创作的主张?
作者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
3、有人说,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不同意。①“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②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4、阅读赵翼《论诗》这首诗,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口传诵,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已觉得不新鲜了。
B.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
C.诗人认为李白、杜甫的诗也有其时间的限制,流传一阵后就没有生命力了。
D.“风骚”,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文学写作的事叫“风骚”。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夜雨寄北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夜雨寄北》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钱塘湖春行》一、解题 从题目《钱塘湖春行》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生答:时间、地点、事情)明确:“钱塘湖”,即现在的杭州西湖;“春行”,即春天出游,题目点明了地点、季节、内容。这......
《夜雨寄北》教案诗词意境优美,内涵丰富,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共鸣呢?教学目标:1、参看注释,了解诗句意思,大致理解诗文所描述的情景。2、扣词想像,深入感悟诗人当时的......
夜雨寄北 —— (唐)李商隐一、导入二、了解作者和背景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