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夜雨寄北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学生朗读,这个步骤意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为深入学习此诗做好铺垫。(要读出诗中的情感,如蕴含其中的郁闷、孤寂、思念和伤感。)
三、析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四、赏析内容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归期:回家的日期。巴山:这里指巴蜀大地。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来信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前句的“君问归期”,是妻子在问,“君”即妻子;“未有期”,是游子在答,“游子”即丈夫。这样一问一答,只见夫妻的感情是多么真挚。但这问答,是彼此相隔一方,并非一处;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
后句“巴山夜雨点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相隔千里,而且处境惨淡,透露出羁旅之苦。
诗的前两句通过一问一答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对妻子的深长思念。巴蜀多秋雨,这本已使身为异乡之人的作者倍感神伤;而恰在此时,又得妻子千里家信,此时,诗人该有多么伤感呀!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何当:何时。却话:再来叙说。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何当”这个表示愿望的词,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既然盼望“共剪西窗烛”,则游人思归之切,自不待言。盼望归后与妻子“却话巴山夜雨”,则此时独与“巴山夜雨”相共而不得与妻子相聚共话的内心的孤寂与痛苦,可想而知。
诗的后两句,紧扣“夜雨”,顿生想像,遥想他日重逢,剪烛夜谈,回忆此时面对这“巴山夜雨”的情景。这两句是最为人称道的设想“奇绝”之句,它好就好在将“未有期”的现实与剪烛共话的想像联结在一起了,不仅写出了重逢的欢乐,感情的深挚,而且通过遥想将来,排遣了当前客居异地的孤寂与思念家人的痛苦,使全诗多少带有明朗轻快的情调,形成了半是悲哀,半是温暖的深长情韵。
小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此诗用语浅显,情深意切,曲折含蓄而又不失清新流畅,既有民歌的质朴之美,也有文人诗表情细腻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古诗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夜雨寄北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夜雨寄北》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钱塘湖春行》一、解题 从题目《钱塘湖春行》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生答:时间、地点、事情)明确:“钱塘湖”,即现在的杭州西湖;“春行”,即春天出游,题目点明了地点、季节、内容。这......
《夜雨寄北》教案诗词意境优美,内涵丰富,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共鸣呢?教学目标:1、参看注释,了解诗句意思,大致理解诗文所描述的情景。2、扣词想像,深入感悟诗人当时的......
夜雨寄北 —— (唐)李商隐一、导入二、了解作者和背景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