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离子》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三信息教案”。
初三《离子》教案
一、离子客观存在 【课堂引入】
【实验】(小灯泡实验)
氯化钠固体能否导电 【视频实验】熔融氯化钠能否导电 【教师提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氯化钠固体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但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而熔融氯化钠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能导电。【教师总结】这两个实验初步说明氯化钠可能由离子构成。
【教师设问】我们能否用高锰酸钾溶液来尝试证明离子客观存在呢? 【视频】高锰酸钾溶液电泳实验(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教师提问】为什么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旁紫红色变得很深?
【学生解释】高锰酸钾在溶液中存在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其中紫红色的高锰酸根(MnO4-)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向正(阳)极方向运动,所以正(阳)极的颜色会变深。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图片展示】氯化钠晶胞(说明氯化钠固体由不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微观模拟】熔融氯化钠导电(说明熔融氯化钠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二、离子形成和转化
【教师提问】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请你从微观上分析离子是如何形成的? 【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
现象:有黄色火焰,并产生大量白烟。文字表达式:钠+氯气-点燃→氯化钠
【教师提问】钠单质由什么微粒构成?氯气由什么微粒构成?氯化钠由什么微粒构成? 【学生回答】金属钠由钠原子构成;氯气由氯分子微粒,每个氯分子又由两个氯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教师分析】请同学们画出钠原子,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说明:原子能转化成离子
了解原子转化成离子的过程:
钠原子
氯原子 钠离子
氯离子
学生认识离子结构示意图
学习离子符号书写
提问:离子能否转化为原子?
视频:电解熔融氯化钠导电(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并且生成氯气和金属钠(说明离子能转化成原子)展示:2NaCl=通电=2Na+Cl2↑
上前面的图表中再说明氯离子能给予钠离子一个电子,从而氯离子变成氯原子,氯原子结合成氯分子,钠离子变成钠原子,聚集成钠单质。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的解释】
视频:蒸馏水很难导电(电导率测定,排除蒸馏水导电的干扰)视频: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小灯泡实验并进行电导率测定,说明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图片:氯化钠晶胞
学生说明:氯化钠固体在水分子作用下,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能导电。增强了学生对溶解的认识。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科学实验探究来深入学习离子的概念,在教学中重视实证精神,能将科学探究的理念运用在离子概念的形成过程中。
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脉络设计实验
3、通过反向训练或者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思维
二、教学生学会从宏观表象深入微观实质的认识方法
六、教学生学会运用概念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化学概念的目的,是通过概念学好其他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最大难点。一般可指导学生按以下三个步骤去解决实际问题:第一,认真阅读分析题目,找出有关概念;第二,确定运用概念;第三,结合概念分析、解决问题。
例如,初中化学教材第96页上的一道题:请判断“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增大了,因此这个反应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第一步:分析题目可知,本题所说的是物质变化前后的质量变化,与此有关的概念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步:因为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所以这里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对本题可确定适用的概念是化学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与物理变化无关。
第三步: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质是铁丝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找到问题实质)。反应前的质量是铁丝和氧气的质量总和,而反应后的质量是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显然,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增加了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元素质量,把氧的质量考虑进去,本反应并没有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后得出结论)。
实践证明,抓住以上六点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感到化学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由枯燥、抽象、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成的,从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故能大大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实验观察法
化学概念是反映化学物质及其所产生变化的本质特征的思维方式。若要形成一定概念,便要在充分发挥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前提下,抓住化学概念的关键部分,使学生充分在思维深处形成概念意识,而不只是通过讲述性教学,简单地将书本概念强加给学生,造成学生的应用能力不强,不会在所学概念的基础上做好化学习题。
所以,在化学概念教学上,须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人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首先在课堂上,做好相应的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前提下,启发学生针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层次思考,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并在实验课当中鼓励学生勤于动手进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形成了相应的化学概念。
补充:原子的存在展示:隧道扫描显微镜下的原子图片
铁原子图片
初三化学教案:离子教学分析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
2.3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时3 带电荷的原子---离子兰考城关镇一中 田秋莲教学目的: 知识: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离子淅川县厚坡镇第一初级中学王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
第四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三 离子 (第一课时) 合肥庐阳中学 胡家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及最外层电子......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课时 离子共存一、教学目标:1.理解离子共存的本质。 2.掌握离子共存的判断依据。 3.应用离子共存进行离子检测。二、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