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分离食盐与水方法》教案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水的净化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分离盐与水》教案、说课
稿、评课记录
夏孜盖乡中心小学 蔡绍东
2014年11月4日
《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35-37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
1、食盐
1、清水
1、蒸发皿
1、放大镜
1、石棉网
1、酒精灯
1、三脚架1。教学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
1、会游泳的鸡蛋(一杯浓盐水、一杯清水放入鸡蛋,一个会游泳,一个不会)
2、烧不断的线绳(线绳浓盐水反复侵泡吹干)
3、师:刚来老师的魔术用到食盐溶液。你有办法把盐和水分离出来吗?
二、分离食盐和水
1、师:为了证明你们的想法,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呢?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分组汇报实验方案。(学生汇报是可能提到让溶液自然蒸发,用过滤的方法,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分离出食盐等方法,教师评价每种方法的利弊。)
4、酒精灯的使用。(师示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5、分组实验:用加热的办法让水分蒸发减少,观察蒸发皿里食盐与水的变化。(在分组实验前,教师应强调安全事项:
1、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加热后的蒸发皿、石棉网很烫,不要触摸。)
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
1、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
2、师:你怎么能确定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一定是盐?
3、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比较。
4、交流汇报:
师:从外部特征看,白色物质和盐很相像,那它是否具有盐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5、师:请同学们把白纸上的白色物质放入水中搅拌几下,看它是否溶解了?
6、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是盐。可见用蒸发减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
四、海水制盐
1、师: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师介绍:告诉同学们一个惊人的数字,如果把海水中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将达5亿亿吨。这是多少盐啊!如果把这些盐平铺在陆地上,全世界的人和房子都将被埋没,只剩下几幢特别高的摩天大楼露在外面,因为盐的厚度将达到150米。
六、联系生活,拓展外延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教师引导学生课后自行去探究。
板书设计
分离盐与水
加 热 水分蒸发
食盐溶解于水中,也可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过程。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实践经验,从而体现探究的理念。但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小组的分工不具体小组合作分工要细,要有记录员、汇报员、器材整理员、操作员等,这样学生就不会太乱了,也不回感觉没事可做了。
蔡绍东 2014年11月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说课稿
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重学生的自主探究,重学生的自感自悟,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索,在想象中创新。下面,我就以自己所上的《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教材。《溶解》一章中的一篇介绍与溶解相对立的概念“分离”的课文,这组课文以“溶解”为切入点,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一步步向学生渗透有关“溶解”的科学常识,融科学知识和实验于一体,既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接受科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这篇课文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知道了可以用多种方法加速食盐的溶解,了解了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等知识后的再学习。
教材第一部分: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教科书插图中首先出现了一杯底部有少量食盐的浓盐水,教科书要求给浓盐水的液面做记号,是为了便于观察浓盐水中水分的变化,然后往杯中一点一点的加清水,并不断搅拌,使原来沉在杯底的食盐溶解。
第二部分:用加热的方法减少浓盐水中的水分。教科书介绍了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的浓盐水的方法,因为学生第一次使用酒精灯,教科书对酒精灯的点燃与熄灭作了详细说明,强调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还通过卡通人物提示了酒精在灯外燃烧时的应急处理方法。要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把蒸发皿中的食盐烧焦,影响后续的观察活动,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食盐晶体飞溅出来,造成烫伤。
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并与食盐颗粒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白色颗粒的形状于盐近似,且也能溶解于水,说明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可能就是食盐,也说明了原来盐水溶液中的食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
2、过程与方法;应用实验装置进行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观察比较溶解前后盐粒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教学重点:运用实验装置进行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并观察前后盐粒的特征,从而明白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盐和水。
5、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浓盐水中的水分可以分离盐和水。
6、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
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受誉无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因素融为一体。结合本课的特别,本节课我用了讲授法、实验法等,运用了小魔术进行教学。目的是想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知识简单化,也让学生记忆深刻。还通过了小组实验归纳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并观察实验、讨论,小结来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我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生为本,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教学本堂课。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实验法、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实的态度发展能力、激发兴趣。本节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中,我将实验操作的重要步骤或注意事项以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
为小组代表的实验准备:饱和盐水10毫升、蒸发皿
1、石棉网
1、三脚架
1、酒精灯
1、火柴
1、药勺
1、镊子1 分组实验准备:食盐、放大镜、学习记录卡、白纸
演示实验准备:烧杯
2、玻棒
1、五、说教学流程
1、小魔术导入。
2、探究新知:本课内容包含了两个实验,①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②用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与水。
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在前几节课的学习基础上,通过演示实验逆向思考,帮助学生初步产生这样一个意识:“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可逆的。”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进一步探究,在做分离食盐与水的加热实验时,我特别强调了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不能去触摸,要注意安全,并以幻灯的形式出现。这里的设计意图是:蒸发的实验是第一次做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我教给学生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是一个微型教案,而科学课的板书则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科学探究事物的一个缩影。在板书中,我力求简明扼要,形象直观,体现孩子们一节课“劳动”的结晶。
蔡绍东 2014年11月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案、说课、反思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认识到增加水分可以继续溶解食盐,蒸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这种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了解海水晒盐的方......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河洲镇中心小学 陈艳芳老师一、教学内容:科学四年级下册《盐到哪里去了》中的实验内容。二、实验目的: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分离食盐和水的活......
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出现了一杯底部有少量食盐的浓盐水,给液面做个记号,然后 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恰好全部溶解,接着又让杯中的水蒸发,析出盐,最后,把浓......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案【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出现了一杯底部有少量食盐的浓盐水,给液面做个记号,然后 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恰好全部溶解,接着又让杯中的水蒸发,析出盐,......
教学设计与案例(一)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科学技能: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