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八课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第二单元源远流长的儒家精髓 第七课 言而有信
教学目标:
1、知道言而有信是美德,言而有信的行为是尊重他人的表示,言而有信的人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2、敬佩言而有信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对不守信用的行为表示不满和气愤。
3、为自身言而有信的行为感到坦然,为自身失信于人的举动感到羞愧。
教学重点:
1、协助同学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对自身言而有信的行为感到坦然,为自身失信于人的举动感到羞愧。
2、指导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量力而言,量力而行,不要轻易向他人许诺自身办不到的事情。
3、实践自身的许诺时,虽然很困难,但一定要坚持。教学难点:
1、守信无小事,好品质的形成是从一件件小事的落实开始的。
2、在实践自身的诺言,坚持言而有信这个信念时,一定会遇到困难,要引导同学认识到:守信也会付出代价。这种代价的付出是一次良好品质形成的考验,是值得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毒奶粉事件
京华火腿做假事件 ……
让同学感受致深,知道不守信的严重后果和下场,接着出示图片(大多数人还是守信的,所以世界还是美好的)
二、内容讲解
(一)《论语》与“信”
《论语》非常重视“信”。孔子及其弟子提倡在个修养要“主忠信”,要做到“恭宽信敏惠”,从而成“仁”;与朋友交往要“言而有信”,在政治上要“敬事而信”
(二)信的发展
诚信,内诚于心,个信于人。《论语》中并无对“诚”的记载,而是以“忠”代替了“诚”,因此 孔子讲“主忠信”。
到孟子时讲“诚”,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也就是说,“诚”是上天运行之道,“诚信”是做人之道。
(三)阅读故事,感悟诚信。体会“信”与治国
对比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
三、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 大学之道
教学目标:
1、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了解“三纲八目”的内容,了解“诚意”“慎独”的内涵。
2、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理解治学修身与实现人生目标之间的关系。
3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三纲八目”的内容,《大学》中阐释个人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理解“诚意”“慎独” 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于2008年9月27日至29日在孔子的故里曲阜举办。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逾160位专家学者参会。儒学在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走进儒学经典作品《大学》,领略其中的奥义。
二、内容讲解 大学
1、《大学》简介
了解文化背景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 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大学》的主体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小组合作讨论:
(1)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
(2)儒家提倡,治学的最初目标是什么?终极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儒家的这种治学主张?
三、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自强自立》教案德庆县永丰中学 陆荣强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确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恶劳,处处依赖......
第5课时《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教案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曹坤丽 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一、......
第七课《放飞梦想》教学目标:1、聆听乐曲《和平颂》,能说出主题多次出现时的变化,并为主题旋律编创歌词,表达对和平的赞颂。2、感受《欢乐颂》热情饱满的情绪,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
901班、903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笔记1授课教师:秦云山901班授课时间:每周五第五节(双周)903班:每周五第二节(双周)2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意义:经过两年中华传统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