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教案 第七单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四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要求:
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4.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读题。简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比萨斜塔 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
伽利略 1564年,出生于意大利比萨市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发明了用以测定合金成分的“液体静力天平”,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
二、学习课文。
621、范读课文。学生找出生字词。
2、学习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理解词语: 信奉:信仰敬奉。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胆大妄为: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
磅:英制质量单位,1磅合0.453 6千克。
4、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积累。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文内容,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层:(1)写了伽利略在读书的时候就经常提出一些不寻常的问题。第二层:(2-3)写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关天两个铁球落地的妯点产生疑问。第三层:(4-6)写伽利略在比萨城斜塔上用试验证明自己的结论是对的。
三、理解课文中句子,学习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1、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伽利略在经过严密的推理和反复试验后证明自己是对的,才向学生宣布结果,并要在比萨城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主要目的是打破当时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的态度。
2、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使人们转变了观念: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小结:叙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在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
四、概括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五、课外拓展。
收集你喜欢的科学家的故事,介绍给同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与训练。教学过程:
一、学生独立练习。《家庭作业》练习题。
二、解答学生作业练习中的疑难。
1、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改为陈述句)(2)他向学生宣布了实验的结果。(改为“把”字句)(3)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缩句)
2、伽利略认为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那么把一个10磅重的铁球的一个1磅重的铁球拴在一起,从高处落下,就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是两种什么结果?
三、小组交流:
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6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喜欢提问
伽利略 质疑权威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证明
教学反思:
26* 全神贯注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读题。说说“全神贯注”的意思。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65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再联系实际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体会。
2、学生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
2、读一读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
3、说说自己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体会?
这句话是茨威格对这件事的感触。他亲眼目睹了罗丹对艺术的执著和浑然忘我的工作态度,深受启发,进而明白了人类的一切工作要想做好,都应该像罗丹一样全神贯注。在学校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但要想把工作做好,获得成功,还要靠这种持之以恒,不懈追求的精神。所以茨威格说比许多年在学校学到的还要多。
四、积累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个人或小组分段诵读。
二、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文中指罗丹在修改女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如痴如醉、浑然忘我的工作状态和执著精神。
端详:仔细地看。文中指在茨威格拍手叫好,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对自己的作品仔细地观察,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仪态端庄:一个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正庄重。文中指罗丹塑的女像令人欣赏。径自:自作主张,直接行动。文中指罗丹在修改完塑像后,完全忘记了茨威格的存在,更加表现出了他工作的全神贯注。
三、找出描写罗丹认真工作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从“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到第4自然段,作者细致刻画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再现了罗丹从开始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到精益求精、反复推敲修改方案;从长时间专注投入地工作到终于满意、忘记客人的存在,充分表现了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在对人物的描写中,作者善用比喻和联想,如,“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写出了罗丹修改作品时的情绪变化,对工作逐渐痴迷,浑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四、练习作业。完成《家庭作业》练题。
板书设计:全神贯注
修改女像 忘了朋友 朋友感悟 做事要全神贯注
教学反思:
67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要求: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衩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鱼能游到了纸上吗?为什么?
二、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画出生字词。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课文分层次。
3、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感人?
三、汇报交流。
1、读一读生字词。说说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泉白如玉:泉水像玉石一样晶莹清澈。这也是玉泉得名的原因。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苟,苟且,马虎。融为一体:融合在一起。文中用这个词突出表现了青年人观鱼、画鱼时的忘我。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
工笔: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特点是用笔工整细致,与“写意”相对。
速写: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现场以简练的手法,把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动态描写出来的绘画。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课文描写一位聋哑青年星期天到玉泉画鱼的事情。课文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写“我”在玉泉的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二部分:(5-8)写出了鱼缸边挤满了人,都来看青年人一丝不苟地画鱼。
第三部分:(9-14)写“我”从与聋哑青年的纸上交谈中,得知他爱画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四、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思考:哪些句子写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读一读:
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
二、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1、分段朗读课文。
2、体会理解句子:
①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当时青年人的忘我状态。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了因为他是个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了一起,才把鱼画活了。
②鱼游到了纸上。
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又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女孩惊奇的赞叹,一次是作者的描写,再一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这是对聋哑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其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而之所以画得像活的一样,正是他专注认真、坚持不懈的结果。
3、了解课文写作方法: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4、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了他爱鱼成癖,观鱼似醉,画鱼如生,表达了“我”对他勤奋执著的赞美之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抄写下来。
四、完成《家庭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27 鱼游到纸上
认识爱画鱼的青年(1-4)
众人看青年画鱼(5-8)
与青年纸上交谈(9-14)
教学反思:
70父亲的菜园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著和勤劳。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和其象征意义。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课文以“父亲的花园”为题,写了父亲什么事?表现了父亲什么?
二、阅读课文。
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亲开垦花园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三、交流汇报。
1、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3)写了新修公路把“我”家菜园占了,父亲克服种种困难开辟了一块菜地。第二部分:(4-5)写暴雨冲毁菜园,父亲没能 气馁,又重新建了菜园。第二部分:(6-11)写父亲精心照管的菜园给我们带来了丰硕的收获。
四、积累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父亲的艰辛与勤劳。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二、交流讨论,体会父亲的艰辛与勤劳: 在父亲开垦花园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1)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写父亲这样一天天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三四分黄土地,可见父亲的辛苦与勤劳。(2)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父亲为了护田,不顾暴雨淋湿,冲出家门。这种执着精神令人佩服。(3)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脚板也磨起了泡。
——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挑上山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这种顽强的精神开辟了一块菜园。
(4)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父亲对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不仅了解,而且热爱,用“难为”和“拼了命”,说出了这块菜地的贫瘠与荒凉,所以父亲才不顾眼前利益,决定把这一季豌豆翻进土里,育肥土地。
三、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
在对父亲一言一行的描写中,都表现出了这位普通农民勤劳朴实、执著自信的品质,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
四、积累与训练。完成《家庭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28 父亲的菜园
新开菜园—暴雨冲毁菜园—重建菜园—料理菜园—收获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教学要求:
1、发现身边具有执着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2、交流并写一写自己身边敬佩的人。提高口语、书面表达能力。
3、进行“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训练。教学重难点: 习作指导。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发现并说说身边具有执着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教学过程:
一、读题。
回忆本单元我们学习的课文,这些课文都写了一些具有什么优秀品质的人? 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伽利略 全神贯注、工作认真——罗丹 勤奋专注、画技高超——残疾青年 艰辛努力、执着勤劳——父亲
二、思考:
我们的身边最令你敬佩的人是谁?他为什么值得你敬佩?选择一两件事来说说,表达的敬佩之情。
三、小组交流:
小组同学,互相说出自己想说的人的事。
四、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分别发言。
2、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是否表达出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习作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明确题意:
本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通过具体事例,把自己所敬佩的人物的精神风貌写出来。
二、指导习作:
1、回顾口语交际课的内容:
谁说的人物令人肃然起敬,是怎样说的,指导学生弄清题意,明确写什么和怎样写。
2、明确习作要求:
第一,要通过具体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第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第三,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第四,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学生习作草稿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修改习作。教学过程:
一、习作交流:
找出几个学生习作,在全班交流,找出习作中的优缺点,指导学生修改。
二、学生自己找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让同学给自己提出修改意见。
三、自己认真修改习作。
四、誊写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进行““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训练。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三、成语故事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到目前为止,“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的学习之前只经历过一次。这次是认识轴对称和平移,轴对称主要是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促进了知识的传递和学习的效果。教案的内容布局要合理,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希望以下教案范例能够对大家编写更好的教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并提供解决方案。教案的编写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步骤,确保课堂秩序和时间分配的合理性。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教案编......
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教材的内容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教案的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的案例分享,供大家参......
2013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自测卷 班级: 姓名: 题次阅读积累(43分)阅读理解(27分)习作表达(30分)合计(100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