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教案_部编版下册古诗词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8 06:44: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部编版下册古诗词教案”。

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认识“篙”“ 棹”,会写“遮”

2.有感情的朗读。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品悟

诗的意境,练习将是改变成一个小故事。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品悟

诗的意境,练习将是改变成一个小故事。

2.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对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先让我们来一个对诗游戏。

师:篱落疏疏一径深,(生接后三行)

师:泉眼无声惜细流,(生接后三行)

师:毕竟西湖六月中,(生接后三行)

同学们对答如流,真好。这三首传世名作都有一位共同的作者,他就是——(杨万里)。

二、了解生平,生成疑问。

关于杨万里,大家有什么了解?(生自由说)

请看,张老师搜集的杨万里的资料,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疑问?(出示课件,介绍杨万里)

关于“诚斋体”,还有一个故事,宋代有一个著名的诗歌流派,叫“江西诗派”,里面聚集了很多优秀的诗人,这个诗派作诗讲究借用前人诗句,每个字都要有典故和出处。年轻的杨万里曾经是这个诗派的“粉丝”,模仿这种风格写作了很多诗。到了他36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这样写诗很没有意思,就点燃了一把火把以前的那些模仿之作全部烧了,然后花了15年的时间研究琢磨,终于形成了自己写诗的独特风格,也就有了以杨万里的号命名的“诚斋体”。

听了这个故事,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诗人?他创作的诗歌与其他诗人所写的诗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杨万里的《舟过安仁》。

三、层层深入,品悟诗句。

1、翻开语文书17页,认真、仔细地将这首诗读3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楚节奏。(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这就是读诗的状态!谁来读?)

指名读。(字音读得很准)这两个字,大家一起读:篙、棹

谁再来读读这首诗?我们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

听出来了吗?他的停顿是“

四、三”,但古诗的朗读讲究一唱三叹,所以要读得慢一点,读出更强烈的节奏感,你跟着老师的手势读。(生读第一行)

后面三行,全班同学跟着我的手势轻声读。

2、这样的朗读就读出了诗歌的韵味来了。萧红说:“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学诗,会读远远不够,还要读懂,再请同学们静下心来,细细默读古诗,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句的意思。

谁来做小老师,上台给大家讲讲?

扣“一叶”、“使风”,理解诗意。

你的发言给了大家很多启发,大家都会说了吗?同桌俩一起说一说。

我发现有的同学说着说着,就情不自禁笑了起来。你为什么而笑?(为小童的奇思妙想,天真幼稚,聪明伶俐而笑)

带着这份赞赏,谁再来读?(朗读融入了情感,就能打动人心。)齐读。

只是读一读,议一议,这首诗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两小童的形象也鲜明地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是为什么?(板书:通俗浅白)这正是“诚斋体”的语言特色。

我们为两小童的举动所吸引,诗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你就是杨万里,看到了这一幕,你会怎样想?

诗人的好奇不已、哑然失笑、恍然大悟并未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一个词含蓄地表达了,找到它了吗?(怪生)浅近明白的语言也能表达丰富的情感、意蕴,这也是诗人的过人之处呀?(和着音乐,想象画面,再读诗。)

3、杨万里就像一个独具慧眼的画家,把他生活中一闪而过的美景一一捕捉,才有了这清新活泼的《舟过安仁》,再读。

才有了这生机盎然的《小池》,背《小池》

才有了这儿童戏蝶的欢快,背《宿新市徐公店》

才有了这风光独特的六月西湖,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也才有了这两首诗。(出示《稚子弄冰》、《闲居初夏午睡起》,自由读,理解诗意)

冬有冬的乐趣,夏有夏的精彩,世间万物,生活百态,在他的眼里都可入诗,也使他的诗散发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书写生活)

4、让我们再静静地回想这些诗作,你一定会发现,杨万里的诗中经常出现的主人公是(孩子),透过这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童,稚子形象,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孩童喜爱,对童真的向往。)

创作《舟过安仁》的杨万里已是66岁的高龄,此时的他早已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面对这天真无邪的孩子,他的心灵怎能不感到宁静与舒畅?写完这首诗没过几个月,他就辞官不做,归隐田园。(板书:表达自我)借儿童表达自我,这也是“诚斋体”的另一个鲜明特点。

四、课堂总结,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诗,更透过这首诗了解了一个人,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这就是学诗的快乐。

五、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⑶配乐朗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感悟景美 师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师点拨:

(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

(2)理解“相媚好“(3)理解“醉里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

说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

五、生成画面,读写结合。

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同学们自己读这首词,感悟。

2、交流看到的画面

六、布置作业 :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浪淘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雄伟壮美的气势。

3、能品悟古诗,体会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

我们经常听大人说“我们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的确如此,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我们也经常到黄河边去游玩,那么站在黄河边上你会想起哪句古诗呢?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再次走进黄河。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打开语文书32页《浪淘沙》,在学古诗之前,我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 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出示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1分)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3分)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2分)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4分)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①九曲:形容黄河非常曲折。②簸:指由于风大,黄河水颠簸摇荡,波涛滚滚。③天涯:天边。④直上:逆流而上。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九曲黄河,挟带泥沙,波涛滚动,奔腾万里,仿佛来自天边。如今我要迎着从天涯来的黄河浪潮,逆流直上,到达银河,并和黄河一同到牵牛织女家中做客。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六、板书设计: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浪淘沙 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池上》

古诗《池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池上

《池上》教学设计杨文明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教学重点抓住......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第二课时一、复习知识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7个生字,让我们和这些生字及它们的朋友打个招呼,你们愿意吗?2.认读生字:吃 忘 井 村 叫 毛 主 席 乡 亲 战 士......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小池》教案

小池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小池》2、认识“泉、流、爱、柔、荷、露、角”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无、树、爱、尖、角”5个生字3、大致了解古诗......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池上》说课稿

古诗《池上》说课稿说 课 人:施乃富执教时间:2017年4月18日 执教年级:一年级一、教学内容分析:《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全诗细腻传......

下载(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